APP下载

试探国培项目县级阶段性常态化研修策略

2016-10-21苏文胜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国培研修

苏文胜

【摘 要】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師(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国培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