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类职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10-21张芙蓉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因材施教

【摘 要】教学模式的“验证性”和“程序化”、教学资源的不足和不科学的学习方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开展教学,特别应侧重基本技能训练、良好实验习惯养成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程序化实验;因材施教

在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是伴随着化学课程同时在第一学年开设的,是专业实训、实习的前期预热和启蒙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将会为其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必然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

1.“验证性”和“程序化”实验的遗憾

在我国,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知识的传授成为各级教育的主线,传统的化学实验,就内容而言,大多是“验证性”的;就开展方式而言,大多是“程序化”的。这类实验传统、实用、简单易行的方式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一是实验内容的“验证性”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现行化学实验内容大多数为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对象单纯,分析工作处于一种“理想”状态,与实践严重脱节,其模式一般是固定的:理论讲授 →学生实验 →巩固理论。因此 ,验证实验只是在主观上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最终目的是用实验来再现理论。由于理论是已知的 ,学生在实验中通常表现为按实验指导“照方抓药”,进行机械式操作,缺乏主动思考。

二是实验开展方式的“程序化” 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目前医药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的教学以书本为基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的每个步骤进行详尽的讲解和演示。而且,教师习惯对同一实验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单向公式化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教师及教材的依赖心理 ,学生实验缺少一种主动探索实验、设计实验的氛围和机会。每一个操作都是预先设定好的 ,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表现为三型:重复型、记忆型、封闭型,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学生实验学习方式的扭曲

根据对本校相关专业生源的调查,80%以上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或者很少动手做化学实验,大部分只是看过教师演示实验,因此,学生薄弱的基础使化学实验长期以弥补学生化学实验常识和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弱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做实验时只知依照课本的实验步骤机械地操作,很少质疑;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很少有学生主动探究并作出解释;实验报告通常是简单的过程记录和数据处理,很难见到代表个人见解的总结和分析。而且,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习惯了看書、听讲和临摹的实验学习方式,不愿针对实验进行深入思考,更不善于总结实验心得;另一方面,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态,只擅长模仿其他同学的操作,自己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模仿和对教师指导的过度依赖使其创新意识减弱,实验学习没有促进个人的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

就我校来讲,化学实验教学条件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是部分仪器分析所需设备缺乏或老化严重;二是学生多、教师少,实验班学生容量大,每位教师负责30~40名学生的实验指导工作,辅导效果有限;三是实验视频多数从网络下载,教学针对性较差;四是实验室安全设置以及环保措施不够,废弃物处理环节存在漏洞,不能为在性质实验的开展提供保障。以上情况严重制约着化学实验全面有效开展。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验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新生进行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入学前的实验基础,找准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开展教学。特别侧重以下方面:

1.基本技能训练

首先安排学生清点、整理和清洗常见仪器,通过记录仪器的规格、精度、数量等内容使学生认识仪器,了解仪器的一般用途。然后陆续开展称量、加热、蒸发 、过滤、结晶、定量转移、酸碱滴定等基本操作和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以及pH计等仪器的使用。最后安排综合性较强的测定实验和制备实验等。

2.实验记录、数据统计与分析训练

重视实验记录的规范化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实验报告的模板和规范实验数据记录、统计与分析的格式,使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图表清晰表达实验结果,通过一定数量的实验和考核促进其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

3.良好实验习惯养成

良好实验习惯表现为: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过程规范操作、认真观察、翔实记录;实验结束科学整理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等方面。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必不可少。

4.科学方法训练

在实验的每个操作环节、每个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对实验的思考,教师恰当进行提示,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交流,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允许学生出现失误,不过分强调实验结果的好坏,而是侧重对失误原因的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实验的严谨所在,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减轻学生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引导他们放开手脚、放开思路,从而保持热情和信念。

5.合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和实验习惯培养为重点,逐渐进入综合性实验,延缓设计性实验。也可以将大型综合性实验拆分成若干子实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训练模块之中,从而使综合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避免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难度过高,打消学生积极性。

作者简介:张芙蓉(1973.10-),女,祖籍河北丰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教学论,职业院校非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