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6-05-28李敏娅
李敏娅
摘 要: 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而且对于普及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产生浓厚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素养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一、通过实验可以获取科学方法
在现代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例如积极地探讨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的本质,从而解决和解释问题,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科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在实验中所获取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能够领悟、体会、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如何通过实践寻求知识,如何在实验探究中获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本质,从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1.实验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反应一般是通过化学实验研究的,一些明显的现象往往会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出现,比如溶液颜色的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等,因此学生应通过各种感官全面观察实验现象(比如闻是否有特殊气味,听是否发出响声,看颜色、状态、形状等是否发生变化),最终综合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就可以得出科学合理的论断,这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一个化学反应会同时伴随多个实验现象,学生应该仔细观察与实验目相关的现象,例如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时,学生用五个字,即“浮”,“熔”,“游”,“响”,“红”总结该实验的现象,从这些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钠密度比水的小,熔点低,反应放热,有气体和碱生成。因此全面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不仅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
2.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科学探究往往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因此掌握良好的实验技能对实施科学探究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顺序的实验中,学生对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钠、镁、铝分别与水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镁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氢气,而铝既不与冷水反应又不与热水反应,由此得出金属性强弱顺序为钠>镁>铝,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逐渐减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科学方法。
二、通过实验可以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可能提供实验条件,组织学生亲自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例如,在学习铁三角时,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创设情境。比如说老师可以拿出两半个苹果,一半是刚切开的苹果,其表面是浅绿色,另一半是切开一段时间后的苹果,其表面是棕黄色的,苹果切面的颜色为什么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在如此情境之下,学生就会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呢?这样学生就会充满好奇心而积极地探究,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科学探究中获得成功喜悦,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2.化学实验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科学探究与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化学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品格,例如我为学生提供了石灰石和稀盐酸两种药品,学生分组进行CO气体的制备实验,实验进行都比较顺利,但有位学生提出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我肯定了这位学生提出的疑问,并组织学生改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结果与前面实验现象不同的是澄清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于是我又补做了一个实验,在紫色石蕊试液中直接滴加了几滴盐酸,发现石蕊试液也变成了红色,基于这个现象,大家认真思考并归纳出:由于浓盐酸的挥发性,从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干扰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且盐酸浓度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从而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整节课中,学生动了,乐了,知识也习得了。
3.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格
化学实验探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提出的假设去伪存真。例如在讲到过氧化钠时,我给学生做了一个滴水生活的实验,将水滴到里面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上,结果学生观察到棉花燃烧起来,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向学生讲述了原因,是由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氧气并且放出了大量热,因此棉花燃烧起来,于是学生明白了:要想解开事件的真相,只有用科学的手段。
我国目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