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主客问题研究

2016-10-21白雷强牛敏净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体性方法

白雷强 牛敏净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三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史,总结出其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现状,提出了两点意见,希望借此能够引起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基础理论的重视。

【关键词】方法;和谐社会;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加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国梦实现的有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一致性、统一性的重要表现。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为基础创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一切制度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观点。(2)以壮大党的力量为目的。党每一个时期的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其所制定的目标而展开。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期主要的是政治教育,以发展党员、团结群众、联合中间阶级。3、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大量、全方位的宣传标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诚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达到了党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弊端。革命的理论强调非友即敌,强制的方法不能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灌输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完全内化成人民的行为理念。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以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为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思想是当时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论人民内部矛盾》的发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敌我矛盾向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变。从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2)以团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为主要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后,党拥有了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党的八大确定了中国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不对称。发展生产力是八大确立的党的主要工作。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的变化——调动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等都表现出了人民空前的热情。(3)以批评——团结为方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剥削阶级在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以敌对矛盾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途径。批评,是为了让人民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团结是为了增进社会的凝聚力。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党的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经济领域。随着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等关于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随着时代的步伐跟进。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理论上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目的上不仅仅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还在于统合社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在方法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现实面前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客理论基础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革命时期创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以革命的理论为基点。革命理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斗争。斗争意味着消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领域就是以敌我的区分态度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从建国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但是其明显不能充分的为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近代以来,尤其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主体性问题才开始进入哲学的视野。此后,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也对主体性问题做出过重要的论述。康德确立了“精神活动的主体性”,黑格尔把“理性客观化为绝对的精神”。马克思认为,认识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主体。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特点。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出了主体——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在当代中国,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工作的是人,接受教育的也是人,因而我们不能用第一性和第二性来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斗争,出现不和谐。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合作关系,是伙伴关系,这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列宁同志告诉我们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呈现多元化。其既是理性人,也是社会人,既有无私的公益心,更有利己的私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应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优秀成果,增强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打破其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变主体——中介——客体模式为主体——主体模式。

(二)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灌输以及批评教育等方法是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平等为前提。不能让对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其行为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疏导的方法,这是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成果。在注重显性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侧重隐性教育。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实践教学、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体性问题是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永恒话题。希望本文的探讨对此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戴媛媛、颜素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2]张才良,《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微探》.甘肃社会科学,2008.

[3]杨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方法论基础——主体性原则》.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主体性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