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10-21艾敏韩玉婷周建飞石崇

绿色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艾敏 韩玉婷 周建飞 石崇

摘要:指出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工程,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在规划编制、工程勘定、任务推进、项目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并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已被省委政策研究室作为优秀案例加以推荐。分析了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强化管理,明确权责;制定标准,统一建设;机制完善,高效推进;公众参与,加强互动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其它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绿城;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2902

1 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常州不断加大精品城市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得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常州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 但是,制约常州发展的生态问题依然较多。①区域建设发展品牌不显。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曾经是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但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建设,高品质空间逐渐缺失,人文资源挖掘不够,城市品牌不显,城市地位下滑。②城市空间增长土地受限。常州主城区高效集聚,呈现大饼式蔓延,生态廊道空间不足。局部地区粗放发展,碎片化严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缺乏整体有序开发,呈现出“小”、“散”、“乱”的特征,重大基础设施条件利用不足。同时全市2012年建设用地仅557 km2,目前仍以15~20 km2/年的速度开发建设,土地存量难以为继。③城乡生活绿色空间不足。常州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集聚使城市市民生活空间面临巨大压力,主城区空间绿量瓶颈严重制约市民的生活品质[1],优化人居环境压力彰显,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是当前市民最迫切的期待。④产业发展面临生态压力。全市产业发展面临同质竞争、动力不足和生态环境总量的瓶颈。传统产业面临低层级同质竞争的挑战,新兴产业方向不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生态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质量亦不容乐观,这些都制约城市产业扩张。

2 规划引领

面对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严峻的制约形势,常州提出了“生态绿城”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一次积极的探索,从战略角度对常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引导。“生态绿城”建设是以解决常州生态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城市生态安全基础为出发点,以城市跨越发展为宗旨,以生态网络构建、生态要素建设为途径,以工程建设为抓手,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民生幸福[2]。

为了使“生态绿城”建设能够立足实际、有序推进,常州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2013年起,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多次调研,在系统梳理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编制了《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指导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的建设理念是“以人为本-功能复合-主体多元-城乡一体”。“以人为本”立足从“维绿”到“靓绿”再到“享绿”,在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治理”的“维绿”基础目标上[3],升华到以建设“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高品质幸福宜居“享绿”的总体目标。“功能复合”体现从“绿色”到“深绿”,从单纯性的绿化功能导向提升至复合功能体系,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兼顾安全、多样、舒适、活力、竞争力等多方面要求[4]。“主体多元”旨在从“政府主导”到“多方参与”,在生态绿城规划建设中探索社会、市民和政府三方主体融合。“城乡一体”追求“绿色城区片”、“生态城郊片”和“美丽乡村片”的协同打造,牢固树立全市域生态环境建设理念,以重要生态红线区为生态源,以主要道路、河流为骨架[5],构建了九道十二片的空間发展格局。

3 建设“生态绿城”的具体做法

常州“生态绿城”建设通过2014年、2015年的努力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益于统筹兼顾对规划实施的重视,是常州市从规划引领到组织实施、统一协调、共同努力的结果。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规划编制—组织管理—建设实施—督查考核”的可操作制度体系。

3.1 强化管理,明确权责

2014年和2015年,“生态绿城”建设被分别列入常州市委、市政府2014年和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写进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常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辖市、区以及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办、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依据《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2014-2016)》,经过多次征求各辖市区和市有关部门意见,在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2014年目标任务书》和《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2015年目标任务书》,并按年在全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下发。

3.2 制定标准,统一建设

常州市生态办牵头,会同规划、建设、园林等部门联合制订了《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引导》,作为“生态绿城”各项建设任务的配套标准和技术指南。重点从常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建设工程引导、常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和建设引导、常州市区生态绿道建设工程引导、环城郊野公园体系建设引导四个方面入手,为“生态绿城”建设任务中的“生态源保护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及“生态绿道建设工程”中各类项目的建设设立了统一的标准;制订了《常州市生态绿道系统建设引导》,进一步细化生态绿道建设的实施标准;制订了《常州市生态红线、生态廊道标识系统建设导则》,进一步统一、细化生态红线、生态廊道标识的建设标准。具体建设过程中,围绕生态绿道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及时制订、印发相应协调规划、方案等并组织实施。

3.3 机制完善,高效推进

(1)建立评审监督机制。由常州市生态办牵头负责,成立生态绿城建设专家指导小组,成立专家评审组,对各区和部门各实施项目上报的规划方案和施工图方案进行评审;专家组定期(每月)对实施项目现场踏勘督察,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2)強化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到年度目标任务的具体每一个项目,常州市生态办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生态绿城建设项目推进协调和督查工作的通知》,辖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按月上报推进情况,市生态办按月督查,并纳入“生态文明在行动”点评,分管副市长按月督查点评,市长按季点评通报。

(3)创新协调机制。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以生态办为平台,及时共享方案审查和现场督察情况,各实施主体也应及时与生态办沟通建设进度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建立例会机制。明确各实施主体具体例会责任人,定期开会沟通情况,通报专家组现场督察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

(5)建立每月通报机制。将每月生态绿城建设进展情况及点评以月报形式抄送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辖市区及相关责任部门。

(6)通过先行推进环高架生态绿道示范段、藻江河生态廊道示范段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引领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工程的高质量和严标准的打造。

3.4 公众参与,加强互动

为了让广大市民百姓切实参与、了解“生态绿城”的建设,除了在主流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广告媒体发布“生态绿城”建设主题宣传之外,通过主题活动举办、市民规划师参与、网上问卷征集、设计方案公开征集、社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与公众百姓形成良性互动,争把生态绿城建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市民共同参与到生态绿城建设中。“生态绿城”建设为城市增强了生态功能,给市民更多的绿色空间,连续两年在十件民生实事满意度市民调查中名列第一。

参考文献:

[1]齐 杨.东西部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3(1):275~285.

[2]相西如.营造基于龙文水脉的绿色城市——江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 江苏城市规划,2007 (8):11~18.

[3]鲁敏.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与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182~84.

[4]李漫莉.绿色城市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J].现代园林,2013,10(1):17~24.

[5]王燕.基于生态绿城建设的城市道路绿化模式探讨——以常州市为例[J].绿色科技,2014(12):99~100.

Abstract:“Ecological Green City”constructionhas been listed as the top prior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hangzhou. It explores in great depth and actively practice the planning compilation, project demarcation, task promo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chieving good results. Currently this project has been recommended to the superior by Policy Research Office of Jiangsu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 as a good cas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Green City”constructionof Changzhou so as to provide p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Key words:ecological green city ; explore; practice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