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课前预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6-10-21梁永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展示预习指导

梁永华

摘 要: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预习 指导 方法 展示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实施高效课堂的条例明确要求: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同时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不可少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往往都会这样表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接着检查生字读音,课文朗读情况并纠正读音,说说读懂了什么,什么问题没解决。完了以后,便说:“好了,预习就检查到这,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内容。”老师接着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课文的教学。这样的预习反饋,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教师把预习等同于会读生字会读课文,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二是学生在预习中的所得及问题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反馈的空间,学生没有阅读成就感;三是学生在预习时是抱着应付的态度,以为预习就是标段落,圈生字,随便说一两句读懂了什么,提一两个不懂的问题。久而久之,预习也成形式化了。也有的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形式化的潦草化的课前预习也就不可能带来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单元预习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每一个单元之前我都会引导学生先来个整单元预习。“导读 ”的第一阶段是找单元内联系点。如第九册第五单元课文全是写人的文章,有《孔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黄帝》,《梅兰芳》,《唐玄奘西行取经》还有一个语文百花园和一个习作。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五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描写人的文章,分别写了孔子、柳公权、黄帝、梅兰芳、唐玄奘这五位先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初步感知三篇课文的大意,接着引导学生从全文的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整体感知。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因此在导读的第二阶段我让学生把本单元课文同以前的类似的课文进行对比,尝试用以前的学法来预习自学本单元的课文。以旧带新,同时温故而又知新。教师在这种单元预习过程只是引导,学生充当的是发现者的身份。经过单元预习后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障碍就明显减少,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预习题案, 教会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

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应对预习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同时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 多分析。在预习时, 要做好笔记, 并在书上作记号, 或者在笔记本上记录已懂和不懂及预习体会等。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预习没有固定的步骤, 教师要根据预习要求, 预习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但是必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预习步骤: 读:读课文, 画: 画出生词, 问: 提出自己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上步骤并不是千篇一律, 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三、设计合理的预习题案,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合理的预习题案往往体现了合理的预习方法, 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预习方法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列出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一要有针对性,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 针对学生特点; 二要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思维, 打开学生思路; 三要富有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难度适当。只有好的预习提纲, 才能收到好的预习效果。如我教学《范仲淹的故事》一课,先列出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 。课堂中又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进行小组学习。导学提示如下:“我问你答”﹙学习只身苦读﹚1.主持人: 欢迎大家走进“我问你答”栏目,请跟我喊号:我问你答,获得知识乐哈哈。

2.下面一起来读这故事。

3.大家的声音真响亮。接下来可要问问题 。

4.请问:当时范仲淹的家境怎样?

5.我想采访,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他十分刻苦学习的?下面的导学提示分别以“智慧树”﹝学习划粥割齑﹞,“聪明屋”﹝学习谢绝佳肴﹞ ,“思维碰碰碰”﹝学习闭门不出﹞。 这样的课堂很活跃,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一堂课基本是学生主宰了课堂,教师也非常轻松。 因此,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预习提示”及课文内容, 设计合理的、形式多样的预习题。预习题起引路作用, 学生可以围绕着设计好的预习题案来展开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展示预习指导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