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0-21袁建琴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市场结构体育产业对策

袁建琴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退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产业组织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大多数体育企业具有区域性特征,产业规模偏小,规模不经济;体育产业呈现出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的格局;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产业,产业进入壁垒较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产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目标模式,提出了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市场结构 对策

一、前言

当今世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趋缓,以及一些产业经济状况恶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总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明显加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体制正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显现。但对我国体育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的文献没有。因此,如何宏观管理我国体育产业,如何有效引导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是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市场结构的主要分析指标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进退壁垒的高低。综合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退壁垒这三方面的分析,就能大致地勾勒出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三个因素在不同市场上的特点,罗宾逊夫人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基本类型 。

(一)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分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常用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指标——行业集中度(CR)、相对集中度指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此外,还有试图以单一指数反映集中度的指标如赫芬达尔一赫希曼(HHI)、罗森布拉指数(Rosenbluth Index)等。本研究主要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衡量体育产品市场集中度。市场绝对集中率又称CRn指数,在此用来表示体育市场垄断与集中度,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n位(n的取值取决于计算需要,通常n=4或8)体育企业的有关数值(如资产额、员工数、生产额、销售额、增加值等)占整个体育市场的份额。其计算公式是:

(二)产品差别化

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企业产品差别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产品个性化获得顾客的认同和偏好,从而扩大其产品市场份额。产品差异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产品差别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影响市场集中度;另一方面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三)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关于市场结构的研究中,对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的分析,侧重于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的市场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现实的竞争企业的数量和竞争强度。而对进人壁垒的分析,则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那些因素,如絕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规模经济、政策法律、阻止进入策略行为等。进入壁垒的高低会影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市场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三、体育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规模

随着体育产业资产重组的改革,我国体育产业集团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中体产业集团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唯一控股的上市公司,拥有职工1300人,其中管理人员237人,下设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中体健身集团和中体竞赛集团三大集团。主营业务涉及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无形资产经营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体育高科技业、体育广告业、体育房地产业、体育金融业等。

(二)市场集中度

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我国新兴的体育产业中,处在当之无愧的“国家队”的地位,它是我国体育产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净资产总额在发行前为20769万元,发行后扩大为45844万元。但我国体育产业中的用品业和制造业的年营业额及制造业的总资产看,指标的CR8均小于40%,因此,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仍属于集中度低的竞争阶段,体育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相对而言于美国、英国等体育产业在千亿美元以上而言,我国体育产业集团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还需要较大力度的整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经济。

(三)进入壁垒

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产业集团化改革力度的加大,目前,体育产业的进入壁垒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政策法律壁垒逐步降低。由于体育企业长期受体制束缚,市场意识、市场开发、经营效果都不太好。但随着近几年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这有利于各体育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其次,在必要资本量方面也不存在较高的门槛。大多数体育产业在开办初期原始投入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投入,长期依靠借贷和赞助维持作坊生产的体育产业在发展中更是捉襟见肘,资本实力有限,因此,对于新进体育产业不存在资本壁垒,但是随着近几年体育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集团的资本进入壁垒越来越高。

四、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我国体育产业集团化战略

我国体育产业经营起步晚,实力差,集中度低。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优化体育产业组织结构应当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有利于尽快改变目前我国体育企业小而散、规模不济的状况。如中体产业集团股份公司的组建就极大地加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二)调整品种结构,实施产品差异化行为

总体上看,我国的体育产业差异化,主要有两个方面。1.水平差异加大,从体育产业整体来看,我国平行的体育集团业务范围各不相同,已经很大程度上整合了体育市场及其体育产品,水平差异化逐步加大。2.垂直差异加大。从同一类型的体育集团中看,体育集团的经营从围绕内容生产的产业链向跨体育、跨行业的产业链扩张,垂直差异化逐步加大。因此,体育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尽快转变生产格局,依据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形成相互促进、特色互补的区域体育产业格局。

(三)进一步提高进入体育企业进入壁垒

体育企业除了少数几家大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无法形成绝对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多数企业的必要资本量也不大;同时,阻止进入行为要求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条件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寡头垄断企业相互协调,制定统一的行业价格时才能奏效,采取驱逐竞争对手行为的企业则必须有承受低价格亏损的能力,因此体育产业集团中的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设置行为性进入障碍的条件。这些进入障碍依靠企业行为都难以形成,只能依靠政府限制在客观上形成某种进入障碍。

参考文献:

[1]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42.

[2] 杨公仆,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58-159.

[3] 干春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

[4]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41.

[5] 徐本力.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G]//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2.

猜你喜欢

市场结构体育产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浅议公路经营权市场结构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