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6-10-21冯艳红陈嶷瑛许冀伟贾克
冯艳红 陈嶷瑛 许冀伟 贾克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河北省义务教育公平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信息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factors, institution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factors o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Hebe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关键词:河北省;义务教育;教育公平;问卷调查法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compulsory education;educational equality;questionnaire method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9-0249-02
0 引言
河北省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的公民教育,显然,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素质,从长远来看,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1]。在全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深化发展、健康发展、公平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提出,河北省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已經成为在微观层面上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2]。本文基于对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影响教育公平问题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信息因素进行分析,对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河北省义务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1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影响教育公平问题因素调查
课题组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现阶段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因素作了定性研究。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小学阶段的老师。在遵循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下,选取了符合改进后层次分析法要求的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信息因素,进而对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和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学校涉及新华区合作路小学,长安区建明小学,桥西区草场街小学,裕华区石门小学,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81.67%。我们建立阶梯型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1 经济因素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是正相关的,要缩小城乡和区域这两大最大的差距,就必须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这样才能使发展更均衡、社会更和谐。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充足性对教育公平的影响,58.8%的老师认为“影响特别大”,30.6%的老师认为“影响较大”。诚然,教育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的获得,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1.2 制度因素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在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过程中,在制度因素中,户籍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一题,62.6%的教师认为“影响比较大”,17.5%的教师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在实施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对教育公平问题有所改善一题,“十分认同”和“认同”的老师分别占40.7%和45.5%。
1.3 社会因素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3]。特别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残障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一题,84.5%的调查者认为“不赞同”,只有15.5%的教师表示“赞同”。
1.4 信息因素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标志着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公平已经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该如何推动教育公平,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当今,慕课,微课的盛行,使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在调查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名校名师教学,能够促进教育公平问题一题,45.5%的老师表示“十分赞同”,20.7%的老师表示“赞同”,33.8%的老师表示“不赞同”。其中持不赞同的老师认为,网上教学与传统的亲临亲授是有区别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现场表现调整教学进度。此外,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评价。
2 促进河北省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对策探析
①加大教育投入,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到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要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工资。此外,应采用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并在税收等政策上寄予照顾。
②取消重点学校制度,实行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间校长、教师轮岗制。河北省地方教育行政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逐步取消所谓的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把用在这些“窗口”学校的教育经费和人力资源,均匀地配置到各学校,或者通过兼并、重组成一校多地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优质资源,这样既能缓解择校矛盾,又能使单一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的办法失效,从而架构起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多元评价体系。
③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农民工、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要树立外来务工人员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由于客观的职业因素及其他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总是忽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因此,政府要组织培训机构,免费使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
④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投资。互联网教育的推广和全覆盖需要学校拥有良好的网络设备,要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河北省政府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大部分的城市中、小学校来说,这些基础条件已经实现。然而,不排除在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还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无法开展互联网教育,而这些地方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上本来就存在明显差距,是最需要通过互联网教育来推动教育公平的地方。因此,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尤其要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地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刘兆麟.河北省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过程公平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3(6).
[2]王海燕,高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1).
[3]吴春霞,王善迈.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北京市初中的经验数据[J].教育与经济,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