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冒”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2016-10-21冯少虹

俪人·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成词感冒

冯少虹

【摘要】“感冒”是汉语常用词,成词于近代汉语时期,它的成词及演变的过程较为复杂。“感冒”由“感”和“冒”两个同义动词连用表示“感受、遭受”的意思。后来“感冒”进一步引申为感染义。由于“感冒”常与“风寒”连用,“感冒”发生词义衍生,带有“风寒”之义。出于语言经济性原则,“感冒风寒”省略宾语,形成了“感冒”的生理义,指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

【关键词】感冒 成词 词义演变

研究常用词对于探究汉语词汇发展面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根据词频1还是根据李宗江先生对常用词内涵的界定2,“感冒”这个词都应当是汉语重要的常用词。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感冒”的生理义,即指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本文力求从“感冒”的词义的成词入手,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对于感冒词义的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感冒”的词汇化

目前所能检索到的 “感”、“冒”连用的最早用例是在宋朝。

(1)旧有足疾,沿路偶值阴雨,感冒湿气。(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卷20)

“感冒”一词产生于近代汉语时期3,这应当是没有疑问的。在近代汉语时期,联合式的构词法在双音化趋势中占有强势地位,“感冒”采用的也是联合式构词法。“感”和“冒”联用表示“感受”、“遭受”时,“感”和“冒”的语素义相同。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感”的语素义。

《说文·心部》:“感,动人也。”“感动”是其本义,引申为“感受,感觉”。“感”为动词,后面接宾语,表示“感受”、“遭受”、“感染”的意思。如:

(2)感而后应,近而后动。(《庄子·刻意》))

(3)媳妇儿因感了些风寒,不曾往宅里吊问,恐怕老爷恼怒。(《金瓶梅》第61回)

(4)偶感寒疾,腹痛如割。(《石点头》第10回)

例(2)中的“感”是“感受”的意思,这个义项在上古汉语中已经产生了。例(3)中的 “感”表示“感受”、“遭受”的意思。例(4)中的 “感”后面加的是疾病的名称,此时“感”表感染义。

同样地,在《汉语大词典》中,“冒”有11个义项,第10个义项为顶着;不顾。后来“冒”引申为“遭受”的意思,它与“感”表遭受义时的用法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动词+宾语。如:

(5)“士无不起……冒白仞北向争死敌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6)你的脸都焦黄土褐色,多因路上冒了风寒。(《醒世姻缘》第2回)

(7)他爷说,天气寒冷,怕风冒着他。(《金瓶梅词话》第96回)

(8)一时冒了风,弄作个产后之疾(《西游记》第53回)

二、“感冒”的词义演变及原因

“感冒”由“感”和“冒”两个动词连用,表遭受义,这与现代汉语中“指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这个意思相去甚远。那么“感冒”是如何演变为现代汉语这个意思?笔者力求梳理“感冒”一词的词义演变,并利用“词义衍生”、“语言经济性规律”对“感冒”的词义演变作出一些分析。

(一)“感冒”表“感受、遭受”義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感冒”的本义为“感受、遭受”,作动词,后面常常加“风寒”、“湿气”等,其中“风寒”最为常见。这在宋代已有一些用例,在明清白话文小说中更是大量存在。

(9)舅太爷是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病了。“(《金瓶梅》第100回)

(10)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初刻拍案惊奇》卷12)

在例(9)、(10)中,“风寒”并不指一种疾病,它指的是“风邪和寒邪”,中医谓为致病的两个因素。“感冒风寒”是致病的原因,从两例在“感冒风寒”后面均加上“病了”、“一病不起”可知。这里的“感冒”表遭受义。

(二)“感冒”作动词,表感染义

如果说“感冒”表遭受义还处于词汇化进程,那么“感冒”连用表示“感染”时“感冒”已经确定成词了。“感冒”常和疾病搭配,表感染义,是“感冒”的引申义。如:

(11)宋江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时症,至今未曾痊可。”

(12)忽一日,张瑞由庄上回家,感冒重疾,服药不效。(《包公案》)

在例(11)中, “风寒时症”是表示医学上的专有名词,表示“感染风寒时症状”。例(12),“感冒重疾”则表示感染了严重的疾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风寒”逐渐开始指代由冷风寒气引起的病。这对后来的词义衍生有较大的影响。

(三)“感冒”表示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

首先,根据对语料库的检索,“感冒”作为一种病名在清朝是较为普遍的:

(13)这是昨夜受了感冒了。(清·吴趼人《劫余灰》11回)

(14)以泄水治渴,如五苓散治消渴是也。以寒散表,如四时感冒,忄弗热自内而达于外,药用苦寒酸寒是也。(清·江之兰《医津一筏》)

然而,“感冒”单独使用时间却比清朝早得多。不过此时“感冒”多为动词。如:

(15)(老旦云)虽是感冒,怎生这等沉重,茶饭也不思进些?(正旦唱)(金元曲,杂剧二)

“感冒”表“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这个意思与“感受”、“遭受”、“感染”这几个义项的意思相差较远。它不像是由二者引申而来的。这种词义的“断层”如何产生的呢?这一个过程较为复杂。我们先来看两个现象:

第一,“感冒”承前省。如:

(16)是前日打秋千斗草处无拘禁,脱衣时敢被风侵……(老旦云)虽是感冒,怎生这等沉重,茶饭也不思进些?(正旦唱)(《全元曲——杂剧二》

(17)“北窗习习新凉入,我看来,蚊帐须悬薄薄罗。洒醉之人风易受,少停感冒却如何。” (清·陈端生《再生缘》卷十七,第66回)

在上面两例中,“感冒”表遭受义,由于宾语“风”已经在前文出现了,为了避免重复啰嗦,在“感冒”后面“风”省略。据此,这里单独使用不加宾语的“感冒”是由“感冒风寒”省略宾语而来的。

第二,“风寒感冒”和“感冒风寒”的逆序使用。如:

(18)(嬷嬷唱)莫不是风寒感冒,因病成疾?(金元曲,杂剧三)

(19)匠山请他坐下,医生道“世兄此症,因风寒感冒,加以书史劳神,致成外感内伤之症。(清·庾岭劳《蜃楼志全传》(上))

例中的“感冒”的词性比较容易辨别,根据对文,“感冒”和“劳神”相对,是动词,“风寒”作为宾语提前了,从词性分析,此时“感冒”应当还是动词,但是“感冒”的位置的灵活变动,这体现了“感冒”的独立使用能力增强。另外,从人们的使用语言的心里入手,做出一些推断,“感冒风寒”和“风寒感冒”同时并存,这和联合结构较为相似,如;上古汉语中的“人民”和“民人”,又因为在当时联合结构较为强势,人们是容易把“风寒”和“感冒”当做是一种并列结构,一旦约定成俗,则“感冒”就衍生了“风寒”的意思。这种推断并非毫无根据,下文将再作论述。

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感冒”由表“遭受、感染”意思转为医学上的专有名词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词义衍生。近二十多年来,学者开始注意到相关词语在词义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张博也认为“组合同化是语言用户将同义组合关系投射到非同以组合而引起的词义衍生。” (张博,1992年)这个理论用于解释“感冒风寒”应当也是合理的。“感冒”表“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无法由“遭受”、“感受”、“感染”这几个意思引申而来。而根据我们对语料库的检索,“感冒”和“风寒”是最为普遍、频率最高的组合搭配,根据词汇衍生的规律,“感冒”表示一种疾病应当来自它的组合“风寒”,即感冒有了“风寒”的意思。

第二,省略宾语。这个包括两个方面的省略。一是前面已经出现了“风寒”、“风”,“感冒”为了避免重复,省略了宾语“风寒”。二是前面没有出现“风寒”,但由于词义衍生,感冒也被赋予了“风寒”的意思。出于语言经济考虑,人们省略了宾语“风寒”。

三、小结

综上,“感冒”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较为复杂,它由“感”和“冒”两个同义语素联合表示“遭受”、“感受”的意思,而后发生词义引申为感染义,最后演变为医学的专有名词,在演变为医学上的专有名词的这个过程不同于普通的词义引申,它与人们使用语言的心里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這一类的词义的演变需要从社会语言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博.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J].中国语文,1992(2).

[2]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5年.

[3]刘合柱.“感冒“多角度研究[D].云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感冒”信息为:词次12次,分布3类,使用度8,篇数9,频率00091,该书在第4页中指出:“使用度与词次越接近,则该词的次数分布均匀,说明该词使用面广,否则反之。”

李宗江先生对常用词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 1.这类词的所指与人类自身以及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不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改变。2.这类词的能指,包括语音和文字形式曾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里的近代汉语时期主要指的是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用于口语交际的汉语,引自魏达纯.近代汉语简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猜你喜欢

成词感冒
试论“东西”成词及意义演变
“凑合”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再论“睡觉”成词的时代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氨酚黄那敏颗粒的药理作用区别及注意事项
大学生总彻夜玩游戏常“感冒”竟患上淋巴癌
“企业”的成词及词义内涵考释
先秦反义并列词语成词误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