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运动中罚球时的心理问题及训练的研究
2016-10-21柴森
柴森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影响罚球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运动员罚球心理的分析,提出提高罚球质量的措施,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篮球运动 罚球心理 训练
篮球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普及面最广泛的运动项目,随着篮球运动的飞速发展,其对抗性也越来越强,争夺也越来越激烈。随着各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中的对抗日趋激烈,因此,犯规的次数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罚球逐步走上了可以决定比赛胜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1.现代篮球运动中罚球技术的发展变化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其对抗性越来越强。五、六十年代,篮球攻守战术从总体上讲处于联防和进攻联防阶段,比赛中对抗不是特别激烈,犯规次数较少。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防守战术向盯人方向发展,攻防对抗越来越激烈,比赛犯规次数相对增多。现代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和比赛规则的演变,使得罚球在篮球比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规则修改过程来看罚球在比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罚球便成了一种在比赛中不可忽视的得分手段。
2.当今篮球运动中罚球的心理分析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比赛的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对抗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素质越来越好。研究表明身体素质的好坏,心理稳定水平的高低与罚球的命中率密切相关,尤其是罚球时的心理状态的稳定对罚球有重大的影响。
2.1篮球运动中罚球的重要地位
当今篮球运动发展迅速,比赛日趋激烈,许多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比赛,胜负仅有一、二分之差,致使比赛扣人心眩,比赛的结果扑朔迷离。特别是当比分接近且临近结束时的罚球,往往是一球定乾坤,以至于使比赛更加令人激动。尤其在水平接近的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的罚球。第十八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中国队以69:70一分之差败于韩国队,其中较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后半时7次罚球罚中1次。最后关键时刻连续4次罚球不中,品尝了失败的苦果。从临场技术统计资料中我们看到第13、14届世界锦标赛和28届奥运会比赛中,男女篮每场罚球数达20.7次之多﹙见下表﹚。统计资料还表明,奥运会篮球比赛中罚球得分:男子队占一场比赛总得分的18.9%,女子队占一场比赛总得分的17.5%。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到罚球是一场比赛很重要的得分手段。
2.2篮球运动中罚球对比赛胜负的影响
随着篮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对抗也更加激烈,更加频繁,身体接触更多,所以犯规更加的频繁。对犯规后的罚球规则的一再更改无疑使罚球在比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罚球的成败与胜负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罚球已成为篮球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实力相当的高水平篮球队胜负往往与罚球命中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强队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小,以一分、一球定胜负的场次屡见不鲜。
很多比赛的最后胜负决定在罚球线上,中国在第十三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上与南朝鲜争夺冠军,临终场还有36秒时,比分为74平,这时中国队的薛翠兰得二次罚球机会罚中两元使中国队终以76:74获胜。由此可见,罚球对篮球比赛胜负的重要作用。
3.影响罚球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3.1 影响罚球的心理因素分析
3.1.1 缺乏自信心, 自控能力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运动员高超技术水平的发挥与自信心密切相关,自信心能使不利局面转变为有利局面, 在逆境中保持镇静与平衡。而充足的心理能量能使头脑清醒、身体灵活、肌肉放松、反应及时、注意力集中。相反当心理能量缺乏时, 则表现出反应迟钝、肌肉僵硬、自控能力差等特征。在执行罚球时, 尤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罚球, 由于心理准备不足, 缺乏自信心, 不能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机能, 显得轻率慌乱, 从而影响了肌肉的运动感觉,使罚球时动作显得紧张迟钝, 降低了罚球的命中率。
3.1.2 情绪不稳, 注意力不集中
篮球比赛对抗激烈, 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拼搏中, 运动员易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如各队力量的对比情况、对方技战术训练水平、裁判员水平、观众的倾向性表现和评论, 都会引起运动员不同的心理活动, 从而造成运动员情绪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复杂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全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以及比赛胜负影响极大。调查显示,影响罚球队员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的客观影响主要来自观众噪声和干扰。强烈的噪声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 感觉功能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内分泌不正常,进而影响罚球技术的发挥。
3.2比赛罚球中心理的训练方法
3.2.1 培养运动员坚定的信心和良好动机
在平时训练中鼓励队员相信有罚中球的能力。教育运动员把参加比赛看成是为集体、为祖国争取荣誉的机会。每罚中一个球是全队的成功,要求运动员把自己融汇到整个球队这个集体之中。这样就会使队员在罚球时丢掉患得患失等私心杂念。增强罚球队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才能在困难的情况下排除恐惧、消沉、信心不足等一切消极思想,争取胜利。
3.2.2罰球时的自我心理调节
在比赛中裁判员宣判罚球到运动员在球区罚球前有一个短暂的间隙时间。因此,运动员要充分利用着一短暂的时间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正确的调节。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进行。①控制急噪和冲动行为,以保证罚球动作稳定性。②自我暗示。克服紧张情绪,防止心理紊乱。③心理诱导。回想过去罚球成功的动作、情绪,排除杂念、满怀信心进行罚球。④增强球感。在罚球前可运几次球或在手中盘盘球,增强球感提高命中率。⑤调整呼吸。篮球比赛强度大,呼吸急促,消除精神紧张,使技术动作得到正常发挥。
总之,随着现代篮球竞赛的日趋激烈,胜负的决定因素相互交错,运动员情绪也变化万千,为此重视全面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显的格外重要。因此,教练员应根据比赛特点和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技术特点,结合比赛训练规律,找出切实有效的罚球心理训练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的罚球命中率。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主编.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赫秋菊.篮球运动员感知觉与投篮命中率关系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3]刘小莲,于瑞敏,钟嘉奎. 篮球比赛中的罚球及其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2014(04)
[4]杨法香. 篮球队员罚球时的心理调节[J].冀东学刊.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