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创新,实现思维深化
2016-10-21吴梦雪
吴梦雪
【摘要】“空白”艺术也叫做留白艺术,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源于中国国画创作。美学中的“空白”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未明确展示,但展示的部分已向欣赏者提供或暗示的东西,这些东西给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想象空间,留下悬念,留有余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空白 创新 思维深化
“空白”艺术能够借无形表现有形,赋予“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創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空白”艺术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也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实现思维的深化。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都需要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需要空白。作为语文老师不应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做一个说破道尽的媒婆,而应当运用一点空白艺术,及时恰当地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隙”和自觉内化的机会,与学生一道去品味、感悟、探寻作品的艺术美。
一、引导学生思考时“空白”,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但过多的引导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应删繁就简,留下几分空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需要生活体验的课文时,就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这样系列化的设问,比一味地图解分析课文的内容更形象得多,真切得多,一方面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潜心会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情感参与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一种悟情练语的作用。
二、设置问题时“空白”,教会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问题的设计过多、过散、缺乏宏观上的整合,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稀里糊涂,本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肢解得趣味顿无,出现了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只有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才利于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问题要少而精,避免多而乱,舍弃繁琐的一问一答式问题设计思路,克服贪大求全的心理定势,让课堂变得轻松、简练。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简练不是以牺牲课堂效率,消磨课堂时间,损害学生思考为代价的简洁,而是建立在更高成次上的各类问题的整合,优化,从宏观角度上整体地筹划全篇,从微观的层次上寻找内在的联系,从而找到那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点,来整体观照理解全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使合作、探究真正找到现实的土壤。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留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留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质疑、思考、练习、消化、理解与吸收。比如笔者在讲授《信条》一文时,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有16条信条,如果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分析,问题很多也很庞杂,容易分散学生的兴奋性导致学习疲劳,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因此根据文章内容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生活中用到过这些信条吗?哪一条信条触动了你的心灵?为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避免了繁琐,而且紧扣文本,学生必须先读懂文本,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师避免了繁琐的知识讲解,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和空间。使教学显得简单轻松,但内容却不显得空洞无物。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上实现了深度锻炼。
三、课堂拓展要“空白”,真正实现思维深化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还是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课堂拓展。但课堂拓展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时我们就要设置一定的“空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止于课堂结束,因此拓展时的“空白”往往会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笔者在教授《祝福》一课时,在授课结束时问道:“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的命运会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学生们在课下的思考中,真正认识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从而对今天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实现了思维深化,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同时,课堂拓展的空白还可通过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质疑问难来实现,比如常以这样的问题激励学生质疑探究:读了本文,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令你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文中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等等,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特别强调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能发现多少就说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
当然,学生的质疑问难有价值大小之分,有的问题可能偏离甚至完全背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但决不能置之不理。如果质疑归质疑,教学归教学,质疑和教学是“两条道上跑的车”,那么课堂教学生成的机会便会失之交臂。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运用留白艺术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合乎新课改精神,确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操作性的语文教学方法。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那我们的学生收获的决不仅仅是知识,他们会因为不断的思考而养成思考的习惯。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