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6-10-21王永玺吴成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质量提高兴趣激发小学数学

王永玺 吴成群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識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数学则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入门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应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激发;质量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之掌握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请学生用学具(小圆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例如,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小圆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就拿出两个小圆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小圆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就把小圆片对折成半,问他表示什么?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时,我就问:有没有兴趣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二、优化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如要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欲望,如何导课让学生领悟新知、要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等等。我想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科学的解决,可以说教学方法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认识。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劳动,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加强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模式。教师应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问,使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如果思维已生活化了,语言仍依据书本上的文字,未免有些教条,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更贴近儿童生活,毕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到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了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教学效率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大大增强。

三、合作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向40分钟课堂时间要效率,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动手实践,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生心情放松,同时也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了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学生看图说题意,列出算式“45-9=”后,教师要求小组讨论:怎样求“45-9=”?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摆小棒,有的说算理,争先恐后地发言,优等生思维活跃,想出了多种方法,中等生和重点生在动手摆、动口说的过程中,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了。通过小组合作实践,加深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如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编题,培养学生编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都给予肯定或表扬。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又使大家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也随之得到了巩固。在练习的编排上,也是尽量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来定,对于容易的题目,叫学习能力较一般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较难的题目则要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表扬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体验成功,学习信心就会提高,就能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认识小数”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完成教学,让学生自主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从中发现两种测量结果:一种是用整数可以表示的数量;一种是测量有剩余,无法用整数来表示的数量。此时,“小数”这一概念就随着学生自己的探究而出现,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开昌,朱有勋.《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

猜你喜欢

质量提高兴趣激发小学数学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