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 语文教学广阔的外延

2016-10-21张万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外延生活语文

张万勋

【摘 要】语文教学要把视野投射到广阔的生活中,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扩展阅读古今经典;要从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选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要从浩瀚的网络时事内容中选取教材,使课堂教学紧帖时代;要从路街广告牌匾中发掘教学材料,使学生关注语文应用;要关注俚俗,让日常口语也能成为教材。

【关键词】生活;语文;外延

当下,语文教学的一般模式是以一本语文教科书为载体,通过对课文的教学,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但中国光辉灿烂的语言文化与文明传承浩如烟海,区区一本教科书怎能涵盖其内容?所以,语文课本只是教学的一个“药引子”,通过课本,要让学生的视野投射到广阔的生活中,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学习语文,同时,在语文学习中更深入地感知生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发掘语文教材,引入鲜活的素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从枯燥的就文学文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一、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扩展阅读古今经典

以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为例,一般是把内容思想类同的四五篇文章编为一个单元,而这些文章在表达上却各具风格,通过单元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及生活的不同方面,学习体会各种表达方式与语言风格,感受情感体验。可一本教科书,三十来篇课文的阅读量,难以达到固化知识面的目标,只有扩展阅读,才能起到加强巩固记忆的作用,在举一反三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中要善于积累,把古今经典有意识地归类整理,把与教学课文相类似的文章,有的放矢地推介给学生,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程度,又以新的内容加强了知识技能的迁移。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水浒》中“大闹野猪林”与“醉打蒋门神”两个章节,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无论是鲁智深在野猪林解救落难的林冲时的嫉恶如仇,还是武松在快活林痛打恶霸时的快意恩仇,都表现了好汉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主题,进而对《水浒》这部古典名著有了较深的印象。教师同时告诉学生,《水浒》中有一百零八名好汉,个个都有不同的传奇故事,这样,也激发引导了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教师向学生简介莎翁的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这个伟大的戏剧家在剧情创作中曲折引人的内容结构,有了这样的教学扩展,学生就能对所学有由点到面的散发,激活了思维。

二、从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选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欣赏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广播电视网络,还是现场演出,表演者以对生活高度提炼地演绎引发人们的感慨,展现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教师如能恰当选取优秀文艺作品,不但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夸张这种修辞时,选取相声《吹牛》中的一段:

甲:我高!

乙:还是我高!

甲:飞机从我腰间飞。

乙:卫星从我脚下过。

甲: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没法再高啦!

乙:我……我上嘴皮挨天,下嘴皮挨地没法再高啦!

甲:你上嘴皮挨天,下嘴皮挨地,那……你的脸哪儿去了?

乙:吹牛的人不要脸了啦!

学生在捧腹中自然明白了夸张的特点——有意地夸大或缩小,显现事物的属性。再例如讲到诗歌的特点时,为了认识押韵这一文学特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我让学生举出他们熟知的任何一首歌曲,来分析为什么会唱来顺口。像少儿歌曲《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到底多少鸭……正是句末的下、鸭、八、呀等字的发音韵母相同,才使得歌词不拗口。流行歌曲也一样,那首《小苹果》: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就是应用了果、多、窝、火这些韵脚,才使得唱来音韵和谐。这样的课堂扩展,虽然讲的是诗歌的特点,其实也让学生明白了诗歌创造的要求——语句上的合辙押韵。

三、从浩瀚的网络时事内容中选取教材,使課堂教学紧帖时代

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信息载入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如能把网络内容恰当引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专注力马上就能集中起来。如在讲到《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老师便在网络上查找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玉兔号”探测车在月球上的着陆工作情况,这对中国来说,是向宇宙探索又迈进的一步。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既了解了美国的先进科技,又了解了中国航天的长足发展,同时,在比较中,也认识到我们与世界在宇宙探索方面的差距,我们还没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这样的教学,把爱国主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知识拓展中。再如讲到雨果的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师生共同回顾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贫穷落后就会亡国灭种的道理,教师同时把话题引到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向学生展现新闻网络报道中关于中国对钓鱼岛的维权行动,学生在阅读有关材料后一致认为,对于中国的故有领土,我们一寸都不能丢,我们要坚决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我们要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足够富强。事实证明,把时事内容合理引入课堂,让热点焦点话题变成语文教材,就能起到吸引注意力,激发思维的作用,使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应紧帖时代,我们不提倡哗众取宠,但我们也不拒绝富有时代特色的鲜活语言,诸如对不认真思考的学生评价是“打酱油”,把抢先回答说成“抢沙发”,把学生称为“宝宝”等,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合理运用,一下就能使课堂教学语言活泼起来。

四、从路街广告牌匾中发掘教学材料,使学生关注语文应用

五花八门的各种路街广告牌匾,或为公益,或为商业,或为警示,但都是语言的实际宣传应用,把这些语言纳入课堂,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文字中分析品味,就会发现很多趣味。

例如,在上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一文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对语言特色的认识,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女儿明白什么是爱情——这就是委婉含蓄的风格。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种语言特点,布置了收集整理广告语的作业,诸如交通广告语:家人盼你平安归来。移动通信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自行车铺名:骑乐无穷。孕妇婴儿用品店:婴孕而生……凡此种种的广告语,既富有韵味,又说明了内容,这都是对文字的巧妙应用,提升了语言表现力。

五、关注俚俗,让日常口语也能成为教材

在郭沫若的戏剧《雷电颂》一文中,屈原对风,对雷,对电激情歌颂,这是呼告的修辞运用,老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类似的倾诉?最典型的是亲人去世时的哭丧——对故去的人哭诉离情,学生近而明白这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再如东北方言中的骂人话“滚犊子”这与“滚蛋”在表现作用上有明显的不同,虽都有“滚”的贬意,但前者更具形象性。这样的文学比较,会让学生养成对语言精雕细琢的习惯。

语文教研的道路漫长而无止境,笔者愿同广大同仁一道探索前行,共同分享教学中的感悟与收获。

猜你喜欢

外延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