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教学模式改革

2016-10-21徐培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

摘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仅是促进转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更是转型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意在通过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制约转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转型发展 教学模式 改革

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进程的推进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开展,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转型高校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办学目标定位决定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转型高校是以应用性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学校办学目标定位。[1]而用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要实现不同的办学目标,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其性质决定了教学模式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因内容不同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2]转型高校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相应的教学模式就存在多元化、综合化等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转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

3.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国家总理李克强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对国家整体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相对发达国家如美国,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低、意识不强。客观上需要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4.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客观上决定了教学模式需要转变,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要构建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制约教学模式改革的因素

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难以转变

高校教师更倾向于“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则使教学模式忽视了知识向能力转化及其内化的过程,不能切实迎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转型高校教师存有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的教学行为。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知行分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2.教师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能力不足

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应用实践教学能力。虽然多数地方高校已加入转型发展行列中,但高校教师仍习惯地沿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刻板;另外,转型高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在改革和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和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的能力尚显不足。

3.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

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没有能够脱离课程内容的纯粹的教学,而怎样分学科、分课型、分学段、分类型地建构更具情境意义、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是转型高校必须面对的。当前转型高校的课程体系大都脱胎于传统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利于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

4.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有些高校盲目追求学科专业建设,将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学校规模的扩大与大型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只有少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和构建现代化教学设施,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设备陈旧;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齐全,难以开展多元化、综合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转型高校实践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的前提。要想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必须转变过去教师所固有的教学思想观念,创新教学哲学观;其次,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综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如采用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双元制”和“项目驱动,工程师进课堂”等教学模式。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有普通高校专业教师宽广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高职院校教师丰富娴熟的实践应用技术技能型的教师,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打下基础,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模式分类建构

转型高校应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既要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思想,又要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不同学科类型其课程体系各具特色,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如理工类、文学类等的课程内容应不尽相同,应据课程性质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分类建构,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4.协同校内外力量和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要加强高校资源配置,大力协同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等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综合通用的教学基地和实践平台,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递阶式”实践教学模式[4],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

[2]申大魁,田建荣.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J].学术探索,2014(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画[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

[4]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

作者简介

徐培培(1989.6—),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