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茶艺课程实效性改革
2016-10-21杨四润
杨四润
摘要:近些年中职学校茶艺课程出现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茶艺课程改革的研究,提出自己一些实效性的改革方法,旨在促进茶艺教学有实质性的变化和发展。
關键词:中职学校;茶艺课程;实效性改革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培养一大批适应战略型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新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艺课程是很多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许多职业学校以培养茶艺师为目标,开班了茶艺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但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培养的茶艺就业困难,甚至质量下滑,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出现一些尴尬的局面,本文就中职学校茶艺课程如何进行实效性的改革进行探讨,旨在促进茶艺发展,为社会培养以培养具有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一、茶艺课程及培养学生现状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茶艺课程,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为辅,实训课时比重少,且实训内容过于程序化,实效性不强,学生素养不高,教师专业水准不高,绝大多数教师讲授该门课程前,只是在社会茶艺培训机构进行了短时间的培训,相应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茶艺课程不仅知识冲泡,涉及内容较广,应该具备专业水平。对于该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还是传统的讲解模式,而实训课程还是停留在表面阶段即泡茶,毕业学生虽然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但是学生不懂茶、不会品茶、茶品推荐能力差、茶文化知识匮乏等诸多实践能力缺乏,导致用人单位无从选择。
二、茶艺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许多学者已看到茶艺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提出许多跟本校相关的课程改革方案,力求茶艺课程教学取得实效性进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能力、适应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茶艺师。梁慧玲等提出的“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有效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此过程进行反思,加强情感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本专业的认识, 这是茶艺专业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陈丽敏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主线—工作任务—学分制”的课程体系,按模块进行教学;刘佳提出的“以核心课程内容展开的茶艺教学模式”;芦菲提出的“茶艺实践课中的分层次教学”,提出了实施分从层次教学中实事求是、鼓励、最优化等原则,并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方法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阐述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杨净云提出的茶艺人才培养“成人与成才双融合培养模式”,实践效果良好;倪晓波提出的“体验式教学法”,该模式下,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王润贤等人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实训场景真实化、实训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产品商品化”的五化实训模式,实施了“双员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双分制”考核保障机制,最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学院的教育影响力,开创了现代实训基地运营的新模式,实现了实训基地“造血”之梦。
综上所诉,茶艺方面的许多学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茶艺课程改革的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本校的茶艺课程改革,取其精华,不能照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属于初中毕业生,只有一部分高中生,而这一部分学生,由于之前的厌学、学习不好或是一些后进生,学生参差不齐,而对于选择茶艺方面的学生而言,主要以为学茶无非就是泡茶喝茶而已,真正喜茶爱茶的人较少,甚至有些是父母强迫的。同学现在属于青春期,容易没有耐心,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选择逃避,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马虎大意,没办法静下心学习,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我们对茶艺课程进行改革前,应该先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四、茶艺课程改革思路
茶艺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涉及茶的方方面面,包括茶叶加工、茶叶栽培、茶叶审评、茶艺冲泡、茶艺表演、茶艺编排、茶席设计、茶文化基础知识、茶叶品饮、茶叶销售、茶事服务等诸多内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艺术韵味;既是生活实用技术,又是美感的呈现。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提出几点实效性的意见。
第一,根据中级茶艺师国家标准,无论理论还是实作按模块教学,按年级有步骤的模块学习,学生的考核制度应该按各个模块的学习进行学分累积,而不是传统的试卷考试。
茶艺课程应该从理论知识模块、冲泡模块、茶艺表演模块、茶席设计模块、茶叶品饮模块、茶事服务模块、茶品推荐模块、茶美学模块、交通与语言表达模块等模块进行系统学习,每个模块学习完成之后进行考核,考核分三等优秀、良好、一般三等分别积5分、3分、1分,以此激励学生奋发学习,每次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模块学习。通过对现任班级教学情况看,效果好,学生每次积极对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会被淘汰。
第二,每个模块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讲和做为主,老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情景模式、讨论模式、行到导向教学、目标教学等诸多教学方式。
在之前许多教学中发现,老师上课理论课基本老师在讲,学生听,实作课的模式基本都是模仿式,绝大多数实作时间老师没有给学生任何任务和目标,做得如何老师基本不清楚,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且学生根本没有竞争意识,容易出现厌学情绪。而每个模块学生都能提起去准备,变成学生讲、先动手操作,老师进行总结、补充,学生有被重视的感觉,信心十足,变成主人,语言表达也会加强,有利于学习效果。
第三,应该加强语言表达、服务能力、美学鉴赏能力、茶叶品鉴和推荐能力。
许多学校茶艺学习,强调泡茶為主,茶艺表演为辅的模式,但我们中职学校学生如果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那么不仅要加强实践能力,而且要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尤其是自身素质和内涵提升的能力,现在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需求的是能做事做实事的人才,茶艺师不仅需要会泡茶和表演,更需要茶艺会品鉴每一款茶品的能力,了解每一款茶品的加工、选料、历史、特点等相关情况,能结合每一款茶品进行茶席设计,需要茶艺师要有美学和文学素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能详细介绍每一款茶品,给消费者推荐合适的茶品,在茶事服务过程中如何接待、如何交流,就需要茶艺师能灵活应对,服务能力就必须较强,做事情周全、细心耐心等特点。因此我们是以就业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第四,通过项目参与加强学生创新和学习能力,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就业和服务能力,为学生创业开启一道窗。
学习不仅在课堂,在课后通过参与老师的项目,又是另外一个社会课堂。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学习、分析问题,具备从业热情、人文情怀、服务意识、沟通技巧、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能力等。项目参与过程中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会给学生带来许多灵感,为将来创业提供基础。
第五,将学校的实训室实行对外开放经营模式,学生自主经营管理,老师为辅的经营模式,就可以将课堂和实际很好的转化,学生又有一个实践和锻炼的平台。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实训室的功能只能提供学生进行实训,而对外实训的平台基本很少,也很少有企业能给学生搭建这样平台。既然提到茶艺课程实效性改革,就应该提供真实的社会舞台,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平台锻炼和学习之后,才能有更强的就业能力,才能满足企业需求。学生可以将茶事服务、茶品推荐、茶叶营销、茶叶冲泡、表演,经营管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诸多实训内容进行实践,最后我们的同学既是学生,也是员工,即可学习又可工作,学习工作两不误,这样效果应该会比现状更好。
第六,每月组织一次茶会,组织茶艺社团,由学生自行组织,营造茶文化氛围,积极参加各类茶艺比赛。
茶艺是诸多中职学校的特色专业,但基本没有茶艺社团,很少组织茶会,整个学校茶艺氛围不浓,只有想参加比赛时才选拔一部分同学。要想学生茶艺素养提升,需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茶艺活动,这又是一种对学习的检验方式,经验也需要不断累积,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成为一名高技能的茶艺师。
第七,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更多的茶艺实训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营销和茶会、茶博会等活动。
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但现在很多企业虽然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但企业只是只是提供学生去参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艺实践,企业每年都参加各类茶博会、举行茶会,但怕学生影响企业基本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实践机会,因此最好是学校自办的企业或是上诉提到的学校对外经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近些年中职学校遇到招生就业瓶颈,学生质量下降等许多不利因素,茶艺课程改革是非常迫切的,改革必须拿出实效性的方案,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时代在变,我们也只有改变才能适应,笔者认为应该从上诉的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让我们的学习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让学生学起来,而且是主动学起来,老师也需要不断对接社会,获取各种最新知识和工艺,将社会和工作知识传授给学生,备课不仅是书本,更是实际的社会工作,征对各个岗位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能工作、会工作的实效性的茶艺师。参考文献:
[1] 梁慧玲, 郑永球 ,张 蕾 ,杨静炫.“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09,(18):184
[2] 陈丽敏.中职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发展规划的探讨[J].广东茶叶,12-14
[3]刘佳. 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茶艺教学探析[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53—154
[4] 芦菲. 分层次教学在茶艺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
[5]杨净云. 实施“成人与成才双融合培养”提升茶艺专业人才素养[J].河南农业,2011(24):6-7
[6]王润贤,曹仁勇,吕 梅,李园莉,汪国好. “双员制”+“双分制”:高职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与新模式[J].2015(27):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