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0

2016-10-21李百军景敏

山东画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私家车动车

李百军 景敏

一辆红白相间的复古大客车费力地在蜿蜒的乡镇公路上缓缓行驶,远处的青山在散去的雾气中显得越发青翠,刹车前的突然晃动,将沉睡在客车中的人们摇醒了……这是影片《1980年代的爱情》片头的一幕。伴随着民谣歌手小娟演唱的《我俩永隔一江水》,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已逝去但又从未走远的年代。正如易中天对这部影片的影评一般:以前,我从不怀旧,从不。在我看来,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还很年轻,年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年代,它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与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期间,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交通工具的更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无论是杜牧的“马车”、刘禹锡的“舟”,还是张继的“船”,因为道路难走,交通不便,它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代很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古人出行乘坐的马车成了一种“消失的智慧”,如今它们被轿车、高铁、动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所代替,但自行车、摩的、微型货车、长途客车、伏尔加汽车等这些风靡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强劲的市场斗争中仍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它们虽不再流行,但却是那个年代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在人们的记忆中,自行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时髦的代步工具之一,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拥有一辆宝马、奔驰,居民们骑着自行车上班、赶集、进城、旅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飞鸽”“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在路边的集市与商店售卖,闲暇时,人们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收听刘兰芳的《岳飞传》,那悠然的表情,令人十分艳羡。为了防止自行车丢失,每辆自行车还都有自己的牌照,犹如现在私家车的“车牌”,房产中的“不动产证”。除了自行车,三轮车也是那个时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他们不仅能拉货,还能拉客,有的居民将自己的三轮车改装一番,变成了流动的修车铺,虽然简陋,但移动起来却十分方便,不时地,疲惫的修车师傅眯起眼来还能在车中休息一会儿。

摩的对成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车小灵活,运输成本低,载客的服务价格仅比公共汽车稍高一点。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摩的司机们都坚守在道路两旁,为需要搭载的乘客送上最暖心的服务。司机们带着墨镜、头盔,既帅气又时髦,呼啸而过时成为路上人们所欣赏的风景。摩的不仅普遍出现在道路两旁,也一度成为八十年代最便民、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之一。

除了“中式”交通工具,闻名中外的伏尔加汽车也令中国人颇有印象。在前苏联,“伏尔加”有着“国车”的地位,地位等同于如今的红旗轿车,国家领导人乘坐的车型大多都是“伏尔加”牌。对老百姓来说,拥有一辆伏尔加牌汽车仅是一个梦想。对中国人,特别是对中年人来说,“伏尔加”勾起了他们对于逝去岁月的追忆,它不仅是个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更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然而,随着雪佛兰、丰田、奔驰等品牌的引入,这个品牌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步行、自行车到私家车,每个人及每个人家中都有一部“交通工具变迁史”。曾经,拥有一辆自行车在街上出行是我们的梦想,如今乘坐高铁、动车、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已是寻常。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出行方式经过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期间的变化,见证的不仅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体现的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私家车动车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乐!乘动车,看桂林
动车订餐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创作面貌简述
浅谈李可染的绘画精神
俄罗斯音乐家在黑龙江省的教学与实践
第一次坐动车
二十世纪以来《国榷》科举史料研究述评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