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候礼”成为课堂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2016-10-21潘菊
潘菊
传承至善至美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如潮的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氛围中,我校应时、应景的申报了一个新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在初中课堂中的渗透》,作为课题的成员之一,我冥思苦想:中华文化经典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该从何处切入?用什么方式让全体师生参与进来,行动起来,蔚为风潮?深思熟虑后,确定从寻常小事做起,重拾被冷落的没被开发的“课堂问候礼”,让“问候礼”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经典内容浩如烟海。追随历史的足迹,我们会发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今,我把“礼”这一精华渗透到课堂中,想法让它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的“礼花”。
对于上课的问候礼,在我的课堂生涯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或被我藐视过,一成不变重复着这样的镜头:走进课堂,班长的一声“起立”,师生互致问候“同学们好”“老师好”。说实在的,机械式的重复着这一礼节,我自己都觉得枯燥、乏味,缺乏真诚,学生也一样有应付式的表现:当班长一声“起立”后,常有同学懒洋洋的、勉强的站起,不带感情似的答一句“老师好”。因此,课堂问候礼反成了一个包袱,师生间总有一种不爽的、恹恹的感觉,只是随心所欲旳操作者而已,心情好就行礼,心情不好就免了。
如今深读中华文化经典,深思古圣先贤们的文化精髓,深感站在为师的立场上,“传道、授业”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教为人之道不可无,更不要为了升学率而把一些小礼节荒废了,因为小事情也可以有大学问。
师生间的礼仪源于孔子开创的“拱手礼”。孔子正行拱手礼,相对而立,双合手并,微微鞠躬,学生微笑着以同样方式回礼。如今,这一重在肢体的拱手礼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这一传统而简单的课堂问候礼已成为很多老师的常态。时过境迁,传统陈旧的东西令我们厌倦了,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各中小学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课堂教学改革,在各自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着不同的课堂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的课堂问候礼也应该重新打扮,再闪亮荣归课堂了。
课堂改革,老师永远都应该是先行者。一天,我以饱满的热情来到教室大声道:“上课!”;班长常规的喊:“起立!”;我面带愉悦的还礼:“同学们,语文课快乐!”;学生们愣了一会后回礼:“老师,语文课快乐!”那一刹那,我从一声简单的话语里听出了同学们的真诚和喜悦,看到了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的愉悦的面容,往日恹恹欲睡的样子已不见踪影,我不由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跃上心头。就这样,愉快的一节课从这改变后的问候礼中开始了,而我的课堂问候礼改革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俗语有“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我在问候中尝试着改变称谓,我招呼“某某班的同学们,语文课快乐!”,同学们也自然的欢呼我“潘老师,语文课快乐!”;下课了,我道:“某某班的同学们,你们辛苦了!”,同学们响亮的回礼:“潘老师,您辛苦了!”。多亲切,多温暖的话语呀!这一变化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们的关系更和谐了。
尝到了甜头,在课堂问候礼的改革中,我更有信心了,且有了新的感悟:课堂问候,原来也可以多姿多彩。细细总结,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的。
一、问候语,依时而定
特别的的时刻有特别的问候,特别的日子传达特别的问候,效果是既温馨,又美好,深受学生的喜欢。
例1:同学们在早会上刚刚获得校长表扬,接着是我的课,我是这样问候: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你们是苗园中学的骄傲!
生:老师,您是我们的骄傲!
例2:当天是母亲节。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今天是母亲节,祝你们的母亲永远幸福快乐!
生:祝老师幸福快乐!
生活中还有许多特殊的时刻,如开心时、苦闷时、受挫时、成功时、应考时;也有许多特别的日子,如教师节、儿童节、妇女节、端午节、植树节等等,只要你有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找到美好的问候语,多姿多彩旳用着。一声声的问候,传达着一份份的真爱,“礼”来“礼”往,学生的文明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成了我的教育之梦永远绚丽的不竭动力。
二、问候语,因教学内容而定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问候语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用问候语串联整堂课的教学,使问候语与教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同时,也丰富了我把传统文化之“礼”渗透于课堂的实践形式。
例1:这是我在上八年级下册朱自清的《背影》时的情形: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一个背影,一段感情,人生路上,愿同学们留下美丽的倩影!
生:愿潘老师留下美丽的倩影!
一節课,在彬彬有礼中开始了。短短的一句问候语,不仅是对学生最美好的祝福,也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一举两得,彼此愉悦。
三、问候语,巧用名言警句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利用课前摘抄,平时积累的方式,把名言警句运用到课堂问候语中,新颖别致,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了文化精髓,让同学们得到了美的熏陶。
例1:师:学而不思则罔。
生:思而不学则殆。
例2:师:生于忧患。
生:死于安乐。
例3:师:千里之行。
生:始于足下。
:例4:师:山重水复疑无路。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单的问候,渗透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省时、有效、有趣,同学们在这样的问候滋养中得以明理和懂礼。
《荀子》中有道:“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礼,有治国安邦之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习得,没有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
课堂问候礼,虽然是泱泱大礼中的一个小礼,但只要我们用真情去浇灌,一定会培育出一朵朵艳丽的“礼花”,那将是最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