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媒新格局下的民族新闻教育

2016-10-21施榆蓉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媒新闻民族

【摘要】新媒体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空间和新闻传播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传媒新格局下的民族新闻教育,分析了民族地区传媒的新格局,并对新形势下民族新闻教育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民族新闻教育一定要强化和民族新闻事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定向培养等教育策略,使民族新闻教育能够真正为地方民族新闻事业提供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关键词】传媒;民族;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新闻传播方式,给民族新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控制方面的作用逐渐弱化,民族新闻教育如何应对传媒变化,是作为民族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問题。做好民族新闻教育工作,对加强民族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闻传媒新格局

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信息爆炸,信息传播成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新闻教育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源泉,对我国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新闻专业,肩负着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培养优秀人才,实现少数民族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重任,做好民族新闻教育工作事关重大,但是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格局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民族新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

(一)民族新闻教育难以满足民族新闻传媒事业的需求

1.新闻教育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差异

现阶段,许多民族高校新闻教育工作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教学不足和理论知识陈旧等问题,大学教育和媒介经营之间相互割裂缺乏沟通。大学新闻教学所有课程都强调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新闻和文学之间最基本的差别,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然而在新闻传媒单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和特殊形势,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除了报道事实之外还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安抚群众的特殊作用,而这和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差异。

2.新闻教育课程设置僵化

新闻有着很强的时效性,一直走在社会的前沿,内容与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很多大专院校的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却没有及时调整,课程如果不能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造成新闻专业学生知识陈旧,理论基础落后,技术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从而加剧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排斥。

3.新闻传媒专业实习实训机会较少

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在教学中需要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但在许多高等院校的新闻专业,没有太多的实习机会满足所有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少,处理新闻的经验不足,缺乏实战的锻炼,因此新闻单位只会挑选学校优秀的学生或者关系户学生到单位见习锻炼,而一般普通学生的实战机会很少,缺乏实习经历,不利于求职。

(二)社会用人机制发生变化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新闻事业处在稳步发展进程中,新闻媒体数量增加不多,新增岗位十分有限,许多单位从业人员已经趋于饱和和稳定状态,只有一些相对落后偏远的地区有一些岗位缺口,但是大学生往往怕苦,不愿意到边远落后不发达的地区工作。对于党报、党刊等用人单位,无论招收到的人才素质高低,进入单位之后人员变动就很少,可能会一直工作到退休,这样的用人机制显然不利于新闻单位新鲜元素的补充,新闻专业学生难以在这样的单位找寻到工作机会。

德宏州的新闻单位存在着新闻专业出身的新闻工作者比例偏低的问题,即便招收新闻专业的学生,也往往给出了很高的门槛,高学历、名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入新闻单位,表面上新闻专业毕业生有很多就业岗位,但是实际上真正面向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

二、新形势下民族新闻教育的策略

(一)在职人员终身学习

我国的新闻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但是地区性的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根本原因是人才缺乏,边疆民族地区的从业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具有高校新闻传媒专业系统理论知识,文化素质不高。短时间内新闻单位无法从人才引进方面改变这个现实问题,因此新闻单位可以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终身学习,将在职人员分批派到高校接受新闻传媒专业系统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在职新闻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定向培养策略

民族地区人口比较少,分布比较广,地域广阔,因此新闻传媒专业的人才缺口比较大,而面向社会的高校又不能只针对某一个民族开办新闻传媒专业,这必然会导致人才缺乏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地方政府或新闻传媒单位可以和高校协商达成合作,采用定向培养新闻人才的策略,为民族地区尤其是像德宏州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人才。德宏州是全国30个,云南省8个民族自治州,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且与缅甸具有深厚的民族渊源,同宗同族。德宏州新闻人才往往需要精通民族语言,这就要求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定向培养民族学生,培养民族新闻人才,做到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供需之间的精确对接。

(三)加强良性用人机制的建设

新闻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地区,做好舆论的导向作用,传播先进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对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现阶段,许多新闻单位在用人机制方面违背了新闻事业的内涵和基本责任,一些报纸、杂志、电台运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陈旧,工作思路老化,人才结构僵化。

新闻媒介不是团体利益的载体,而是社会的公器和百姓的喉舌,优秀的人才是新闻事业职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新闻事业想要发展,必须引入人才竞争、受众竞争和市场竞争,通过竞争剔除落后的人事制度,因此在媒介新形势下,新闻媒体需要改革用人机制,敞开大门,形成淘汰机制,为年轻优秀新闻人才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新闻单位要加强和高校新闻专业的人才合作,不断补充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为单位提供新鲜血液,这样才能永葆单位的青春活力。

(四)加强对民族新闻教育的政策扶持

民族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缓慢,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许多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往往不愿意参与民族地区的岗位竞争,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人才到西部发展,但是对于新闻传媒专业来说,这样的口号号召力不强,许多来自民族地区的新闻传媒毕业生就业都不愿意回到家乡,发达地区的学生自然更不会考虑。

为了转变这种趋势,现阶段,民族地区新闻人才的引入多采用招聘机制,但是一些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招收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可给民族地区新闻单位一定的事业编制,将指标分配到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尤其是针对通晓民族语言的民族学生,学校直接从民族地区招收民族学生,畢业后学校直接分配学生到这些地区,缓解这些地区民族新闻人才匮乏的问题,吸引更多优秀新闻人才参与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中。

增加民族地区新闻传媒事业资金投入,以解决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经费紧张。目前,我国新闻事业正在从事业编制向企业化管理转型的阶段,财政对新闻事业的支持越来越少,新闻单位的收入更多的是依赖广告,这样的盈利模式对于发达地区自然能够维持新闻事业的正常发展,但是对于经济实力薄弱的边疆民族地区,商业广告行业发展滞后,新闻单位的广告收入十分有限,导致新闻工作者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明显比发达地区低,新闻单位的经营情况也不理想,无论是设备、技术条件都难以满足民族地区媒介传播的需求,因此,为了加强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政府应该为民族地区新闻单位和高校新闻专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加快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培训、人才的引进,从而提高民族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留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民族新闻教育事业和民族新闻事业之间是一个关系密切的有机整体,民族新闻教育事业要以培养能够真正投身于民族新闻事业的人才为教育目标,顺应媒介发展形势,培养学生的新闻工作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民族地区新闻传媒的发展,民族新闻传媒人要脚踏实地,甘愿为边疆民族新闻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

参考文献:

[1]刘源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包扬.略论少数民族新闻人才的培养[J].中国民族,2013,5.

[3]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施榆蓉(1984-),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德宏传媒集团少数民族译制中心记者,研究方向:民族新闻与传媒。

猜你喜欢

传媒新闻民族
MINORITY REPORT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