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6-10-21吕健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积极性课文语文

吕健强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从何而来?或来自学生的自发兴趣,或来自家庭亲友的影响,或来自教师的启发诱导。而当今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学校,则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调动学生,促其创造性地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优质的课堂环境,讲究授课艺术,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等都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使学生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人们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重要工具。人們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中,离不开听、说、读、写,离不开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与实际生活贴近,注意力只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和四壁合围的教室里,学生就很难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本质和学好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就很难产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科学习活动。各科学习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各主要学科都需要学生完成一些书面作业题,无论是运算,还是回答问题,都需要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进行书面语或口头表达。因此,各科学习都包含着学语文、用语文的因素。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够适当地联系其它学科的内容和形式,无疑会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语文确实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自然也就会加强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各种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包括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科技小组活动,以及到校外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都离不开听、说、读、写,都包含着大量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因素。三是家庭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需要运用语文工具,如与亲友通信、QQ、微信等。

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全方位地把学习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上,而且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能运用语文,就必然会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更主动、积极地学好语文。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学习时就再也不会感到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获取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技能。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如下。

1.师生共同明确每个单元、每个课题、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意义

教师在每个单元、每个课题、每个课时的起始阶段,要清楚地、生动地向学生提出本单元、本课题、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与要求,指出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它在语文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重视,吸引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2.教学方法要多样,避免程式化

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如果问他们原因,多数人都会说,每课书都是介绍时代背景、分段、总结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老是这一套,真没意思。如果按以上程式化的方法上语文课,每节课都是老面孔,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会腻烦的。

语文教师应当根据青少年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避免教学程式化,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有的诗文在学生自读后初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只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其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与优美的语言风格,而不一定加以具体分析;有的课文,则由教师提出几个思考题,组织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后,展开讨论或辩论;有的课文,则要求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个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复述课文的内容或发表自己的观点。写作练习课也不要总是命题作文,有时可组织学生到农贸市场等场所参观访问,回来自己拟题,记叙见闻;有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几首歌曲,然后写写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有时可要求学生用文字说明自己熟悉的某种电器用具的使用方法等。

3.引发疑问,激起求知兴趣

引发疑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于平淡无奇处引疑。许多白话课文,乍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浮光掠影地读一读,不知其中奥妙,常常兴味索然。如能引导学生寻根究底,见其自读之未见,闻自学之未闻,学习兴趣定然激增。这就需要教师于平淡无奇处引疑。例如,我让学生读《故乡》中这么一段:“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学生觉得这段话最浅显不过了,遣词造句普普通通,难道其中还有什么学问值得探究吗?此时,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师:烛台是什么?生:插蜡烛用的东西。师:对!那么香炉呢?生:插香用的东西。师:为什么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生:求神拜佛。这虽未及本质,但毕竟扶人“上路”了。然后,联系到“银项圈、取名闰土、崇拜偶象”。这些问和答,它们是同一种东西支配的结果——“精神麻木”。二是于深层蕴意处引疑。典范文章中常常韵味有许多曲笔、奇笔、神笔,或含蓄丰富,或结构精巧,或韵味优美,或包含哲理,往往蕴藏着极深的含义,一经教师发现其中奥妙,引发疑问,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如在讲《变色龙》时,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既然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那么,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呢?作品中是怎样来写主人公“变”的?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通过相互提问、讨论、解答,不仅理清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把握住了主人公奥楚篾洛夫那阿谀奉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卑鄙心理,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发言,思维活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三是于新知与旧知的比较中引疑。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作比较,可用旧知推导新知,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不断增长知识信息量。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中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我找来《别董大》一诗,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和《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放到一起。这样一比较,学生就会更容易领会诗人在离别时对朋友的安慰和鼓舞的真挚感情。同时,我还找来《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把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学生进行比较。同样是送别友人,不同的是心情。有的是依依惜别,无限感伤;有的是胸襟旷达,乐观开朗。通过这样的比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送别时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这就从点滴知识上升到规律性知识了。经常这样激疑问生趣,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定会与日俱增。

4.引进“活水”,开拓学生视野

语文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于课本,因为课本受编辑时间限制,不可能选入最新时文;受篇幅局限,也不可能收进教学需要的全部内容。事实上,现行语文教材中相当数量的课文是几十年前,甚至数百年前的旧文章。“传统课文”确实文质兼美,艺术精湛。然而美则美矣,但缺少时代精神,师生总是在逝去的生活气息中徘徊,天长日久,难免让人觉得乏味。如能结合课文内容,相机引进一些新的信息,或紧扣教学目标,擴充阅读一些最新时文及科技小品,讲一些名人故事,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的普及知识,把学生的学习与沸腾 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精神感奋。

5.练习或问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克服困难的乐趣

练习或作业过浅过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完成,激不起思维活力,引不起学习兴趣;若过深过难,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不得其解者,必然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不会使他们感兴趣。只有那种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经过努力探索之后,又能解决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起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过深过浅或过难过易都不能满足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实际水平,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6.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

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如果掌握不好教学语言,就无法把课讲得清楚、明白、生动、有趣,自然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要成功,因素固然有许多;但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则其它一切因素的功用都会大大削弱。教师讲课逻辑性强,分析就有条有理;语言简洁明了,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讲话生动形象,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语言感情真挚、充沛,就能打动人心,感人肺腑,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以致终生难忘。可以说,掌握好教学语言,是教师一切基本功中最重要的基本功。

对语文教师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需要一般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而且还需要具备其特殊的示范性。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应达到清楚、明白这一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做到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7.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兴趣有赖于成功。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经常获得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情感愉悦,兴趣就易形成和巩固。经常获得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曾遇到困难;但是,在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之后获得成功,会使人得到更大的满足,从而更加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兴趣。学习,包括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和评讲作业的时候,要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一些难题,让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那些比较容易的题目。这样,便能与被提问者的水平相适应,使每个人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实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使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所谓适时,就是不早不晚。早了,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晚了,就会造成学生窘迫。正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一指点,学生就通了。所谓恰到好处,就是教师的话说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正好符合学生的需要。所谓巧妙,就是教师不是代替学生作答,而是从旁启发,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或帮助学生理顺思绪,或帮助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有时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可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语文教育效率的必要条件,决不可等闲视之。

三、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学生由衷地崇敬教师,这种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客观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所崇敬的教师的指导,往往容易确信无疑、欣然接受。.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甚至对自己所崇敬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加以仿效。有的学生喜欢语文,并不是从喜欢语文课本身的内容开始的,而是从崇敬某位语文教师开始的。足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重大影响。

教师威信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与品德修养是最根本的、起决定的因素。

教师品德修养中极重要的一条是真诚地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种真挚之情来自对祖国、对青少年一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了这种真诚,就自然会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就会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春雨”,有了这种真诚,就一定会对业务精益求精,对自己的言行严谨规范;有了这种真诚,才可能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按客观规律行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了这种真诚,才可能获得学生由衷的尊敬,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自己的教育和指导,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积极性课文语文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