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2016-10-21刘淑萍左龙刘淑珍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检疫防治

刘淑萍 左龙 刘淑珍

摘要:布氏杆菌病也叫做布鲁氏杆菌病,一般简称为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发生。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养牛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流行。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母牛流产和不孕,公牛发生关节炎、睾丸炎以及不育等。本文主要对该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关键词:牛;布氏杆菌病;检疫;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178-01

1 流行特点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较小的短杆状、球杆形或者球形,无法运动,不会形成芽孢。该菌对热、各种射线、紫外线以及任何常用的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对不同化學药物和抗生素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敏感性,但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干燥和低温的能力。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以及皮肤等。另外,该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且牛群饲养密度过大,牛舍面积过于狭小,缺乏阳光照射,寒冷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水平差,缺乏足够的营养时,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能够导致该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具有2星期到6个月不等的潜伏期。犊牛患病后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母牛患病后的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且在妊娠第5~8个月容易发生,或者产出软弱犊牛以及死胎。母牛在流产时,不仅会表现出分娩特征,生殖道还通常发生炎症反应,阴道黏膜形成红色结节,大小如同粟粒,且有灰白色黏性分泌物流出,并伴有胎衣不下,并在流产后长时间排出褐色黏液,且散发恶臭味,通常能够持续2~3星期;同时,容易引起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大部分母牛只出现1次流产。公牛患病后往往会发生滑膜囊炎、关节炎、睾丸炎,有时甚至导致阴茎明显红肿,附睾和睾丸发生肿大。

3 检疫

细菌学检疫:在无菌条件下取脏器、血液、阴道分泌物、胎衣、乳汁、尿液和脓汁等制成涂片,选择沙黄美蓝鉴别染色法进行染色,使用油镜进行镜检,其中含有的布鲁氏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其他细菌会被染成蓝色。

血清学检疫:先对牛只进行采血,即将牛尾巴用手抬起,采血人员用酒精棉球对尾根部腹侧进行消毒,右手持无菌的一次性采血器,将针头朝上垂直刺入皮肤,深度为2~3cm则进入尾静脉,然后抽取3~5mL的血液,之后贴明标签纸,并登记牛只编号,然后将血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血清分离。检测主要采取琥珀红凝集试验,但要注意试验使用的血液最好保持新鲜,保存时间最要控制在2~3天以内,如果发生溶血等现象,则不能够进行凝集试验。在玻板的方格内滴入用移液器吸取的30μL血清(分成血清、阳性血清以及被检血清),接着将30μL琥珀红凝集抗原滴加在每滴血清上,使用牙签将血清以及抗原进行混和,然后使其均匀展开,直径约为2.5~3.0cm,注意1支牙签只能够用于1份血清,混和后则要在室温条件下不超过4~10min进行判定,并记录相应的试验结果。使用的玻板长度为42cm,宽度为32cm,并分成边长为3.75cm的方格,即横行可划分成10格,纵行可划分成5格,共分成50个方格,也就是可同时对50份血清进行检验操作。结果判定时,必须对照检测结果正确的标准阳性血清,否则会影响判断结果,如果被检血清存在任何程度的凝集都可判定未阳性,而完全没有发生凝集的则判定为阴性。

4 治疗措施

病牛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可每千克体重口服50mg四环素,每天2~3次;每千克体重口服0.1g土霉素片,每天2次;每千克体重使用5万U硫酸卡那霉素, 每天2次;每千克体重使用8000U硫酸庆大霉素,每天2次;每千克体重口服10~15mg维生素C,每天2次。

5 预防措施

在疫病的高发区要及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通常分别于犊牛产出后的6个月和18个月进行接种,从而能够使其免疫时间保持数年之久。在生产实践中,一般使用猪布鲁氏杆菌2号苗进行接种,对牛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能够使布鲁氏菌菌株有效减弱。

每年公母牛进行配种前,种牛都必须进行检疫,确保健康无病后才能够进行配种。即使是非疫病高发区,也要采取适当的常规普检,即在每年的春秋季节对布病进行相应检测,一般采取血清学检测,只要发现结果阳性,就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扑杀,并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牛舍要定期进行消毒,尤其是栏舍必须注意保持清洁,如果废弃物中含有病菌,如病牛排出的流产胎儿、乳制品、排泄物、胎衣等,也都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还要对进出牛场的车辆、人员都进行全面消毒,避免污染病菌,防止疫病传播。一般来说,病牛污染的环境、圈舍可选择使用10%石灰乳、1%消特灵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避免蔓延。

猜你喜欢

检疫防治
浅谈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分析
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探究影响生猪屠宰检疫的因素与对策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动物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