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措施
2016-10-21李学岐
李学岐
摘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上呼吸道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范围较广,症状严重,主要特征是患猪鼻中隔偏曲、鼻甲骨发生萎缩或者完全消失、鼻骨出现变形以及缓慢生长。尤其是随着养猪业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仔猪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必须给予重视。
关键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155-01
1 流行病学
该病是猪易患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死亡率相对较偏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即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任何品种、年龄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2~5月龄的幼猪非常容易感染,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渐降低。新生仔猪如果感染该病通常会引起鼻炎,往往导致鼻甲骨明显萎缩。年龄较大的猪只感染该病,只会导致鼻骨发生轻度萎缩或者没有发生萎缩。一般来说,大多数成年猪感染病菌后不会出现发病,而是呈隐性带菌。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以及带菌猪,且其他动物以及人类也能够带菌或者传播本病。该病主要是通过病猪和带菌猪产生的飞沫、鼻液等导致健康猪受到直接或者间接感染。该病在猪群内呈比较缓慢的速度传播,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鼻炎症状,并开始断续或者连续打喷嚏,且呼吸发出鼾声。由于鼻黏膜受到刺激导致烦躁不安,经常用鼻端频繁拱地,或者用前肢对鼻部进行搔抓,或者用鼻部摩擦食槽边缘、猪舍墙壁,甚至能够留下血迹。有大量的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初期流出透明黏液样,接着流出浓稠黏液或者脓性物,严重时甚至有血样分泌物流出,或者导致鼻部发生程度不同的出血。同时,病猪眼结膜往往发生炎症,持续有眼泪从眼角流出,加之泪水黏附大量的尘土,往往会有一个类似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形成,通常呈黑色或者褐色斑痕,也称之为“黑斑眼”,这也是该病具有的特征性症状。病猪体温基本保持正常,但生长发育缓慢,延长育肥所用时间,降低饲料报酬,甚至可能形成僵猪。
3 病原体的诊断
3.1 病料采集
擦净患猪鼻腔外面的污物,并对鼻腔内外使用70%酒精进行消毒,接着将经过灭菌的棉签沿着鼻中隔插入到鼻腔一半左右的深度,充分转动,确保棉签上黏有足够的鼻腔内分泌物,然后放在经过消毒的容器内送到实验室,可立即进行培养,也可放在添加有生理盐水或者肉汤的灭菌试管内,放于冰箱内进行保存,但要控制在4h内进行培养。
3.2 细菌培养和鉴定
将分泌物分别接种到含有1%葡萄糖且pH值在7.2的麦康凯琼脂以及5%马血液琼脂培养基,放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h培养,长出针尖大小的菌落,进行48h培养,菌落直径大小在2mm左右,呈灰褐色,表面光滑,隆起,呈半透明状,且散发特殊的霉臭味,尤其是在5%马血液琼脂培养基上会出现溶血现象。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检查,结果呈阴性,呈小球杆形。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管理
及时清理生产垃圾,每天定期清除粪便,之后还要进行清洗,打扫卫生,确保环境卫生良好。舍内环境保持温暖干燥,同时还要适当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确保空气新鲜。定期对不同猪舍采取轮流空圈的方式,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并将石灰水刷拭在墙壁上,最后采取熏蒸消毒。猪舍地面一般定期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猪只转群后留下的空栏舍,要进行彻底清理,包括食槽、墙面、栏舍等,并使用广谱消毒药进行消毒后备用。如果猪只表现出该病的症状要立即进行隔离,已经形成僵猪的则要采取扑杀处理。如果公猪表现出该病的症状则要采取淘汰处理,确保从源头上将疾病传播途径切断。猪场最好不要采取一次性大量引种,确保饲养密度适中,防止发生各种严重应激,如冷风袭击、温差过大等。另外,还可在猪只鼻腔内滴注适量的抗菌中药水,如2 %明矾、2 %硼酸液、0.1 %高锰酸钾、土黄连和穿心莲等,同时使用10%~20 %大蒜浸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该病。
4.2 药物治疗
每只病猪每次肌肉注射5mL30%安乃近,10mL10%磺胺嘧啶钠,100万IU链霉素,160萬IU青霉素,10mL10%百热定。同时,配合腹腔或者静脉注射1000mL10%葡萄糖生理盐水和4mL10%的维生素C;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mg0.25%盐酸环丙沙星,也可在饮水中添加服用,每天2次,连续使用5~7天;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2mg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6天;或者肌肉注射链霉素水溶液, 1月龄仔猪用15万IU,4月龄小猪用量为25万IU,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并根据实际病情,确定适宜的治疗时间;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20mg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1mL,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