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姜片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6-10-21于鹏
于鹏
摘要:猪姜片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有片形科、姜片属的姜片吸虫而导致。该病严重损害人畜的健康,能够导致出现腹泻、腹痛以及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本文主要对该病的致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介绍有效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猪;姜片吸虫病;鉴别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152-01
1 致病作用
姜片吸虫具有强大有力的口吸盘和腹吸盘,能够进入小肠后在肠黏膜上牢牢吸住,且虫体前端能够埋入到肠壁,从而导致附着部位发生机械性损伤,造成肠黏膜出现炎症反应,特别是在十二指肠中比较明显,能够导致肠黏膜呈糜烂状,甚至发生脱落,肠壁明显变薄,严重时还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破裂,形成出血点,还会造成肠壁脓肿。另外,由于虫体体型较大,如果大量寄生时还会导致肠道发生堵塞,使其消化及吸收机能受到显著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由于肠道堵塞或者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最终发生死亡。猪只肠道内寄生虫体后,由于其能够夺取大量的营养成分,导致其生长发育缓慢,并表现出贫血和体质消瘦等症状。
2 临床症状
病猪症状较轻时,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幼猪还会发生腹泻,并导致生长抑制;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腹痛、腹胀、下痢或者剧烈腹泻,偶有交替发生腹泻和便秘的现象,发病后期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如严重脱水、贫血、体质明显消瘦等,偶有腹下等部位出现局部水肿。如果病猪肠管被寄生的大量虫体引起堵塞时,还会发生肠破裂、穿孔以及全身性毒性反应,偶尔甚至出现死亡。
3 实验室诊断
直接涂片法:在载玻片上先滴加2~3滴的蒸馏水或者50%甘油溶液,再用小棒挑取猪只排出的新鲜粪便放在液体中,充分混合均匀,将污秽除去后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进行检查。
沉淀法:在烧杯中加入5~10g新鲜粪便,再添加20mL的清水,使用虑筛进行过滤,再放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将上清液弃去后再次进行离心,通过数次反复离心,取少量的沉淀渣放在玻片上,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进行检查。
4 鉴别诊断
猪鞭虫病:二者的相同处是病猪食欲不振,被毛粗乱,贫血,眼结膜苍白,行走不稳,发生腹泻等。区别是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5℃左右,排出混有红色血丝或者帶棕色血便的粪便。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能够看到结肠、盲肠发生充血、肿胀、出血,还有局部出现绿豆大小的坏死病灶,肠内容物散发恶臭味,结肠黏膜呈暗红色;黏膜上被大量的细针状白色虫体布满,钻入处会形成结节。
猪钩头虫病:二者相同处是病猪食欲不振,体质消瘦,发生贫血、下痢,生长发育停滞等。区别是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1℃左右。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能够看到体型比蛔虫大的圆柱形虫体,呈淡红色或者乳白色,体表存在横纹,一般雌虫长度在30~68cm,雄虫长度在7~15cm。
猪华支睾吸虫:二者相同处是病猪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发生贫血、下痢,体质明显消瘦等。区别是病猪往往由于半生食或者生食淡水鱼而引起发病,发生轻度的黄疸,肝脏明显肿大,对肝区进行叩诊非常敏感,症状严重时甚至形成腹水;进行血液检查,发现嗜酸性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猪钙、磷缺乏症:二者相同处是病猪生长缓慢,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区别是病猪出现明显的异嗜现象,如喜食泥土、砖渣和煤渣等,且采食没有发出咀嚼声。小猪四肢发生弯曲,关节明显肿大,母猪分娩后20~40天左右出现瘫卧,对肋骨进行叩诊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猪胃肠卡他:二者相同处是病猪精神沉郁,并发生下痢。区别是病猪口臭,发生呕吐,眼结膜黄染;肠音明显增强,且粪便玷污肛门周围;对粪便进行检查未发现虫卵。
5 防治措施
治疗:病猪要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即使发病数量较少也必须对整群进行治疗,确保病情可以及时控制。猪群可按每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00mg的硫双二氯酚,混合均匀后任其自由采食,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00mg的敌百虫,进行一次性采食,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使用硫双二氯酚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敌百虫,因为其毒性较低。
预防:对于同场、同批次的猪只采取全进全出制,对猪场有机物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不残留垫料、粪污等,同时采取严格的化学与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将虫卵杀死,彻底消灭传染源。另外,为确保安全,在下次进猪前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空置,确保将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卵最大程度进行消灭。新引进的猪只,要注意检测粪便中含有的寄生虫卵数量,及时将病猪剔除,还要适时对整群进行1次彻底驱虫。在每年6、7、8月份,温度往往能够达到27~32℃,此时容易感染虫体,且在体内经过2个月左右开始逐渐发育变为成虫,并大量产卵。因此,必须分别在每年春、秋季节进行1次有针对性的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