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发展研究
2016-10-21唐小英尹文芳
唐小英 尹文芳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对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在管理意识、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震后发展水平获得迅速提高。对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面临的经费短缺、城乡差别、认知意识淡薄、管理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羌族聚居区 体育公共服务 区域差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a)-0105-03
Abstract:B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ummary,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in the Qiang ghetto. Then we point out some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in the Qiang ghett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Key Words:The Qiang Ghetto;Sports Public Services;Regional Differences;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内容。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而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平等,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羌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羌族聚居区属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工业化处于开始阶段,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公众需求与资源供给不相符、供给不可持续等问题。究其原因,有经济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不了解当地民众体育需求以及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缺陷。因此,了解民众体育需求,把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从政策法规、综合管理、宣传指导、绩效评价多个视角探讨欠发达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1.1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意识逐步转变
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政治发展息息相关,也与当地政府管理实践与理念创新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羌族聚居区各级政府逐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各项政策法规,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服务管理意识,开创了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以北川县为例,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把体育事业纳入民生工程,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布点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免费开放各类体育场馆和设施,加大投入,创建全民健身特色站(点),积极鼓励创建各类体育协会,狠抓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性发展
汶川“5·12”地震使羌族聚居区体育设施遭受空前破坏。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场地损毁面积达10.1万平方米,经济损失5120万元。地震后,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党的有利领导下,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开始了体育设施的重建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每年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达到近6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体情况。见表1。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方政府利用重建时机以及国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大机遇,投入2.7亿资金改善各社区、乡镇和行政村体育设施设备,努力改善落后的健身条件, 在全州建成全民健身路径 211 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84 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1个、“雪炭工程”1 个, 健身器材基本覆盖到各村寨,取得了瞩目成绩,彻底改变了羌族聚居区体育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面貌。
1.3 体育公共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日益丰富
政府与各类民间体育组织为适应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举办了大量体育竞赛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北川县为例,震后,北川县加大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力度。召开全县篮球、排球、乒乓球、长跑等比赛。利用春节民工返乡的机会开展群众性体育趣闻活动,组织有条件的乡镇开展运动会。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使体育健身理念影响更多人群,有力推动了全县群众体育的开展。
1.4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中予以重视与强化
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震后,国家和四川省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为发掘、抢救和保护羌族体育文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各级政府对彻底转变观念,加大发掘、整理羌族体育文化的力度, 对“羌铃、盔甲舞、推杆”等项目进行进一步保护与整理。制定并落实特殊政策, 加大资助力度,有力推进了民族体育文化重建工作。这些传统体育活动,满足了人民的体育需求,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2 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1 人均体育事业费偏低,可支配的全民健身经费不足
震后,政府虽然加大了体育服务经费,但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仍有劣势。以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为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经费来源渠道多元,而在经济较为落后的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经费政府支出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政府体育经费的大蛋糕划分到每个行政村则成为“杯水车薪”,出现了经费不足的状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
2.2 全民健身场所不足,存在城乡差别
由于群众体育的发展,参加锻炼身体的群众逐渐增多,虽然政府加大了体育设施投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的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人口较为集中的县城体育设施较多,人们参加健身较为便利。而在一些偏远山乡,设施场地较少,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偏少。人们的体育公共活动受到限制,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发展。
2.3 对體育公共服务的认知意识淡薄
虽然各级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通过对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的访谈,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官员和村干部并没有认识到体育公共服务价值,对在农村和农民中间开展传统体育知识普及与举行各种体育健身、表演等活动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很多农民也没有意识到体育参与的重要性,积极性较低。同时,由于认知服务意识的淡薄,使得全民健身服务知识的普及工作受到影响,各项体育公共服务咨询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4 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工作有待细化
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工作关系着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益,是国家体育惠民政策的落脚点与归宿。当前,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管理结构单一,多层次农村体育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根据调查,北川县各乡镇文化站缺少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熟悉羌民族文化的文体专干,体育组织采用单向管理模式,缺乏互动,管理过程也缺少配套网络,致使各项文体活动在县城开展的多,乡镇开展的少,部分活动存在场面大、规格高,不够接地气等问题。
3 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
3.1 为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应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立法、执法和司法” 三位一体的法规体系。其次,加强经费投入,扩大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偏远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尽快从国家的层面上明确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经费保障、支持办法等政策性问题,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政策资金向全民健身工作的扶持力度并结合体育事业经费扩建和修缮全民健身场所。最后,加强公共体育信息与指导服务并做好体育活动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既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指导工作,以满足越来越多健身人群的需要。
3.2 强化服务意识,使体育公共服务更加贴地气
加快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去行政化,避免举办体育活动任务化,形式化。创新开展体育活动,可以尝试多乡镇、跨区域,联合开展体育活动,创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统筹开展农民技能比赛活动,还可以将不同地域的体育活动分赛区进行,放到有条件协办的乡镇开展。延伸送体育文化进乡村的范围,不但要服务到人口集中的乡镇和村落,还应该组织体育文艺小分队到人口居住相对较少的地方进行比赛和演出,既宣传党的政策,又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从而使民众接受更实在的体育公共服务。
3.3 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是体育公共服务得以高效运行的基础。当前,羌族聚居区已基本建立县、乡镇、村各级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机构,各管理机构应实行领导小组制和责任负责制开展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完善双向交互式管理模式,下级要对上级负责并接受上级管理,及时进行交流,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
3.4 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评价,逐步完善农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
体育公共服务是党、国家和政府完善执政理念的具体方略,不是面子工程。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效如何,必须建立在人民的真实感受之上。为了保证体育公共服务实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体系,以便实现定期对体育服务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广泛征集民众意见,建立切实可用的民众需求表达机制,能够将民众所想快速的传达到政府机构,使体育公共服务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 结语
体育公共服务可以丰富羌族聚居区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内涵和生活质量,能够促进民族交流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几年来,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强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信息收集,创新理念,使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走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90.
[2] 许金锋,麻新远.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困境及破解途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4):37-39.
[3] 姚绩伟,杨涛,丁秀诗.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6):477-482.
[4] 周爱光. 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32(5):64-70.
[5] 刘玉.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转型与现实选择[J].体育科学,2013,33(2):11-21.
[6] 巩东超.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体育公共服务实现路径[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