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研究进展

2016-10-21孙媛马春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危重症机械通气

孙媛 马春香

【摘要】机械通气是各种危重症患者生命支持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提高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机械通气;危重症;院内转运

机械通气是各种危重症患者生命支持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不稳定,部分患者为明确诊断及治疗效果需外出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转运过程中环境因素的限制也可能使病情恶化,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工作,加强转运中的护理管理,是对医疗及护理质量的充分体现。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最新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53%的机械通气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发生重大改变。有报道显示,院内转运会增加重症患者并发症,患者死亡率比平常高9.6%[1]。

1.2 医护人员因素

参与转运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经由专门训练的护士负责重症患者转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由未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陪同的患者。Papson等研究发现,高达83%的严重转运并发症由人为因素导致,因此对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严格要求[2]。

1.3 设备和药品因素

设备和药品准备不足,监护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延误抢救。Backmann等对191次不良事件分析后指出,其中39%涉及仪器问题,包括呼吸机,监护设备等[3]。

2 提高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护理措施

2.1 转运前护理

2.1.1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外出诊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是否具备转运条件,当由主管医师评估决定。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目前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及预测可能的并发症。还应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使其有思想准备[4]。

2.1.2 组建专人小组 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應有具体、严格的要求。一般推荐至少两人陪同转运,至少一名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并根据病情决定需配备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通护士等)。

2.1.3 接收科室准备 保证接收通道畅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林洪波报道[5],机械通气患者转运前应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转运前和相关科室联系确认,做好接诊准备。有报道显示,接收科室的准备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是保证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抢救治疗连续性的关键[6]。

2.1.4 仪器设备及药品准备 转运监护仪及呼吸设备是必备设备,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性能是否良好,电池、气源是否充足,同时检查调整参数,还应备好简易呼吸器并且接头需与人工气道相吻合。保证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是转运成功的重要因素。另需备吸痰管,便携式吸引器、除颤仪等。

基本复苏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和抗心率失常药是必备药品。特殊情况下,还应带好麻醉及镇静药。

2.2 转运中护理

2.2.1 观察患者病情 转运时,必须有二名医护人员始终在患者身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及机械通气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应常询问其感受,以帮助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消除其紧张及恐惧感。

2.2.2 保证患者通气 转运中随时注意患者通气情况。1)妥善固定导管:有文献报道,因导管固定不良引起意外脱管的发生率占4.25%,给转运安全带来很大威胁[7]。转运途中应随时检查人工气道固定情况,必要时进行加固。2)保证人工气道通畅:转运途中随时注意患者呼吸道状态,保证气道湿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随时准备清理呼吸道。保证平稳的转运,避免剧烈震动导致大量痰液涌入呼吸道,甚至人工气道脱出。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3)保证呼吸机运转正常:妥善固定呼吸机,注意各管道衔接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防止人机对抗的发生。严密监测呼吸机的电量和气体量,为防止呼吸机意外中断,应备有简易人工气囊。

2.2.3 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转运过程中应保证各种管路通畅。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低血容量休克,应防止静脉输液中断导致的重要脏器灌注不足。保证各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避免管道反折、扭曲、引流物反流引起的感染。

2.2.4 安全搬运 正确搬运患者,防止再损伤。对于躁动及昏迷患者,除加装护栏外,还应加绷带固定,防止坠落。搬运过程中还应注意保证患者隐私。

2.2.5 注重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患者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和烦躁的情绪,需要及时予以干预。转运过程中应和患者或家属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及帮助。

2.3 转运后护理

到达目标科室后,陪护人员应和接诊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接。同时还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保证患者在转运末期的安全。

3 小结

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变化快,情况不稳定,做好相关转运的护理工作,缩短转运时间,安全到达目的地是护理工作的重心。目前,转运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护士在院内的安全转运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作为医院护理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Evans A,Winslow E H.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in Critically ill,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J].A.J of Critical care,1995,15(04):106.

[2]Papson J P,Russell K L,Taylor D M.Unexpected events during the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Acad Emerg M ed,2007,14:574577.

[3]Beckmann U,Gillies D M,Gillies D M,et a1.Incidents relating to the intrahospital transf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ensive Care M ed,2004,30:15791585.

[4]苏硕,于海燕.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161162.

[5]林洪波.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2):103104.

[6]张菊芳.3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安全转运[J].医药前沿,2015,05(26):296297.

[7]邱亚云.规范转运流程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264265.

猜你喜欢

危重症机械通气
ECASH模式在预防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中的效果评价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