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的疗效

2016-10-21王晓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王晓飞

【摘要】目的:探析对脑瘫膝过伸患儿采取个性化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脑瘫膝过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治疗,给予观察组个性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18%、62.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明显(P<0.05);观察组GMFS评分为(95.64±13.89)、ADL评分为(79.32±13.41),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脑瘫膝过伸患儿采取个性化康复治疗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儿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瘫膝过伸;个性化康复治疗;治疗效果

膝过伸又名膝反屈畸形,是小儿脑瘫常见症状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若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1]。目前,我国小儿脑瘫膝过伸临床中逐渐给予个性化康复治疗,其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瘫膝过伸患儿采取个性化康复治疗进行干预,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74例,男患儿44例,女患儿30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5.32±4.1)岁;本组患儿与脑瘫瘫痪的临床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分组前均征求患儿家属的意愿,获得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命名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儿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方式给予临床治疗,主要以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点穴治疗等方式为主。操作者通过1.5寸毫针对委中、三阴交、肝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为25分钟。接着给予推拿治疗与点穴治疗,主要是为了达到缓解小腿疲劳与小腿痉挛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康复治疗。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儿膝关节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肌张力以及实际活动度等情况,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其次,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运动锻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患儿需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可以帮助患儿逐步学习以及模仿练习,从根本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膝关节控制锻炼。让患者进行单双跪立锻炼与上下台阶训练,可促进患儿膝关节获得有效改善,并促进其膝关节控制能力明显提高;3)肌力训练。辅助患儿完成蹲站、翻身、爬行等股四头肌训练工作。患儿运动锻炼的时间为每周5次,锻炼时长为40min~60min;4)给予矫形器治疗。对所有患儿采用矫形器治疗,取模后根据患儿的情况制作矫形器,并试穿。刚开始是每天佩戴矫形器的时间为1h,通过分析患儿的耐受能力,合理的调整穿戴时间。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级別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具体体现如下:1)显效:经过治疗干预后,患儿的肌力水平能够达到Ⅲ级标准,且可自理日常生活;2)有效:经过治疗干预后,患儿的肌力水平能够达到Ⅱ级标准,在家属的帮助下能够自理生活;3)无效:经过治疗干预后,肌力水平与标准水平互相符合,但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以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为18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4例,治疗有效率为89.18%;对照组患儿显效为13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14例,治疗有效率为62.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对照组患儿在经过传统治疗后,GMFS、ADL评分分别为(75.32±15.21)、(52.32±15.34);观察组患儿经过个体化康复治疗后,GMFS、ADL评分分别为(95.64±13.89)、(79.32±13.41);观察组患儿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在发病后身体姿势会异于常人,且运动功能会以不同程度障碍呈现,会合并智力低下、惊厥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机体正常发展与机体日常生活能力[2]。通常情况下,膝过伸又可称为膝反屈畸形或者膝反张症状,一般是指膝关节在直立静止、行走的情况下以过伸症状呈现。脑瘫患儿异常性姿势中膝过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导致患儿日常步行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上脑瘫膝过伸患儿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等基本特征。因此,采取个性化康复方法对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提高小儿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儿采取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临床治疗后,仅有4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89.18%;而采取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有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2.16%,结果表明,个性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S、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足见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洪涛,覃蓉,王跑球[3]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脑瘫膝过伸患儿采取个性化康复方案给予临床治疗,不仅能够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儿膝过伸的实际角度,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明显提升,在脑瘫膝过伸患儿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志娟,党维.浅谈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09(17):41.

[2] 冯鹏飞,尚清.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22):266267.

[3] 周洪涛,覃蓉,王跑球.康复辅具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08(03):147149.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