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高寒山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模式的策略与思路
2016-10-21刘春燕
刘春燕
摘要:所周知,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流行病学特点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40余种哺乳动物能够感染血吸虫,成为血吸虫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血吸虫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疫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制约著疫区经济发展。因此,预防和消灭血吸虫病,无论是从保障人民群众的人生安全,还是从发展疫区经济的角度来看,都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血防模式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收效甚微,根据地域特征,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消灭钉螺孳生环境,才是血防工作的关键。文章将围绕高寒山区血吸虫病的综合治理模式和思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寒山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
我国血吸虫病循环的主要模式:家畜在有螺地带放牧形成疫源地,农民通过水田耕种、从疫源地引水或捕鱼等活动导致接触疫水反复感染。根据血吸虫的主要宿主钉螺孳生环境来看,我们将血吸虫病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山丘型、湖沼型和水网型,全国百分之十二点六的有螺面积属山丘型,主要分布在云南、安徽和四川。
1 关于高寒山区流行的特点关于血吸虫病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因其复杂的地形、温和的气候、丰茂的草丛成为山丘型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由于高寒山区独特的养殖模式,牛、羊等家畜一般采用放养的方式,而为家畜提供丰富水、草的树林或沼泽,恰是钉螺孳生的有利环境。且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落后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导致人畜混居、耕牛犁田的局面依然存在。还因交通不便,地广人稀,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过少,在河岸、水沟、田埂或草滩上牲畜的粪便随处可见,这就为血吸虫病的无限循环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 关于防治的对策
实施人畜同步査治血吸虫病,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源上消灭钉螺孳生环境。修建或整治田间排水渠道,将有螺水田改为旱地;将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开挖成鱼池,进行鱼、禽立体养殖,同时达到水淹灭螺、水禽食螺的目的;改造或新建家畜标准化养殖圈舍,推广家畜圈养,并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疫区耕牛投服吡喹酮等预防治疗药物;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关于在高寒山区建立综合性的血吸虫病防控模式
我国根据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及特点,制定了“压缩重疫区,突破轻疫区,巩固监测地区”的战略部署,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作为血防工作的指导方针,建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查、治、检一体防控模式
3.1关于防控的思路
由于人与动物对血吸虫病的感染成正比,因此,必须改变原来重人体轻动物的血防模式。“人与动物进行同步血吸虫病査治”是我国“八五”血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措施在此后的工作中得以继续完善。疫区不断加强猪、牛、羊等易感动物的监测与扩大化疗,并采取各种综合措施,防治动物感染血吸虫病。
3.2关于防治的策略
由于耕牛是疫区最易因接触疫水而染病的动物,因此,春、秋两季,对疫区耕牛全部采集血纸进行血检,对血检呈阳性的耕牛,利用塑料杯顶管棉析法进行粪检。对于确诊阳性的耕牛,及时进行隔离,并用吡喹酮药物进行治疗,对其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流动耕牛的检疫工作,对购入的耕牛进行定期的隔离饲养,隔离没问题再与原有动物混养。这项措施能够及时检出存在于疫区的病牛,对于防止疫情的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疫情发生。
3.3关于综合性措施的防控
采取“标本兼治”的工作措施,降低人、畜感染血吸虫病的概率。除了人、畜同步查病治病以外,还应从源头上控制血吸虫的生长。实行以旱代水、以机代牛、沟渠硬化等措施,消灭钉螺孳生环境;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对人、畜产生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预防性的治疗与单一治疗之间的转换。
4 总结
预防是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模式的出发点,需要将治病和防病结合在一起。防控的入手方向是治本,将影响高寒山区血吸虫病的重要因素抓住,科学合理的部署防控工作,使得主动的防控替代被动的防控,不但能够对血吸虫病的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阳爱国,郭莉,邓永强,侯巍,陈冬,文豪. 四川阻断山区血吸虫病的模式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2013,06:6-7.
[2]路龙廷,朱蓉,张利娟,钟波,冯锡光,徐小林,郭家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的演变[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5:528-532.
[3]雷正龙,王立英. 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与主要任务[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