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学习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6-10-21尚雪梅冯智恩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尚雪梅 冯智恩

摘要:创业学习是当前创业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从创业学习视角出发,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结合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提出“政府引导、高校主导、社会主体”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开放式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创业学习;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6)02-0053-04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6.02.0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更是得到国家和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出台至少22份文件支持创新创业,其中直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文件就多达七个,人社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勇于创业的机制,并提出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于各地区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为了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专业化、一体化和科学化的挑战。专业化的挑战在于缺乏专业学科支撑、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业教育方法,一体化的挑战在于教育教学衔接、就业创业教育协同以及校内校外教育联动的问题,科学化的挑战在于如何科学地推进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并指导实践[1]。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却仍然存在着意愿低、比例低和成功率低的“三低现象”。如何从这些挑战和困境中突围、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成为摆在我们国家面前的时代命题。而目前创业学领域正在兴起的前沿方向——创业学习研究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创业学习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多角度剖析创业学习过程的规律,而创业教育属于一种特殊创业学习过程,创业学习的研究成果也同样适用于创业教育。因此,本文试图从创业学习的视角切入,探讨适合中国情境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业学习(Entrepreneurial learning)研究是在静态视角下——创业者特质论的创业研究广受质疑背景下催生出来的。20世纪末,Deakins 等人首次提出创业学习的概念,并在此后十余年时间里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创业学习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一个最重要的前沿方向,并从过程和动态的视角重新对创业进行解读。Minniti(2001)认为创业的本质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国外早期的研究关注个体创业者的学习过程,后来创业学习被看作创业者如何使已有知识或经验转化成创业机会或克服新进入缺陷的过程。创业者个体研究也随之拓展到创业团队和创业组织,Lumpkin和Lichtenstein(2005)从组织层面考察了不同的学习方式——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对于企业在不同阶段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不同影响作用。而随着社会网络分析范式的引入,创业者(个体或团队)的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也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把创业学习研究拓展到与现实情境交互影响的过程之中,进一步丰富了理论基础。国内对创业学习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从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创业学习的内涵(或概念)、特征和模型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还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创业学习的维度和测量、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创业能力和创业网络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研究视角及内涵

创业学习理论是基于创业过程对创业学习行为进行解释,因此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创业学习的研究也形成了不同的内涵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的学者将创业学习过程归纳为行为视角、认知视角和情境视角等方面。本文主要借鉴谢雅萍等的研究成果[2],将创业学习研究分为四个方面:经验视角,经验(包括创业前从业经历、他人经验以及创业失败经历等)是创业学习来源的关键因素,创业学习是创业者通过积极地获取和转化经验的动态学习过程。认知视角,创业学习是创业者吸收运用创业不同阶段的信息和知识进行认知模式重构、产生新知识和决策的心理过程。网络视角,创业学习是内嵌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网络中互动、互惠和共享式的情境学习过程。能力(实践)视角,创业学习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将经验与认知结合起来面对创业任务所采取的与环境互动的实践学习过程。经验和认知视角是来源于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注重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网络视角来源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注重社会网络结构及关系对创业学习的影响;能力視角来源于管理学的知识管理理论,并综合以往研究,关注创业者如何通过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有效学习获得创业能力。

(三)研究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习主体素质结构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研究只有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结合,才能打破单一学科思维的局限、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而创业学习的研究视域已经从单一视角向多视角综合学科方向发展,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阶段过渡,无论从思维模式还是方法论方面,对创业教育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一方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成果存在“一多两少”——经验总结多、理论提升少、实证分析少的问题,而创业学习研究领域从概念模型等理论假设向实证研究推进的成果,可以很好地借鉴到创业教育研究中,探寻创业教育规律,不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

二、基于创业学习的大学生

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根据认知心理学、知识管理和社会网络理论,大学生创业学习可以看成由创业学习客体、主体、学习方式、支持系统和绩效评价组成的有机整体[3]。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这一视角可以解读为如何使其进行有效创业学习的过程。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本文提出建设“政府引导、高校主导、社会主体”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开放式创业教育体系。下面,从大学生创业知识的获取过程、创业学习支持系统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对这一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一)基于创业知识获取过程的创业教育

创业知识的获取过程主要涉及创业学习的主客体和学习方式,因此只有遵循创业学习的原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才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创业教育关注更广泛利益相关者,例如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社区等。从创业学习的网络视角看,社会关系网络对创业学习十分重要,不仅包括与创业者直接相关的关系网络——供应商、顾客、同行或竞争者、员工以及家庭成员等,而且还要考虑更为广阔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大环境。因此,寻求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促进创业教育具有长远的意义,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提出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开放式创业教育体系,下面,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政府引导。政府一要加快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并敦促相关部门落实到位,尽快扫清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壁垒;二要鼓励各地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创客空间、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降低创业成本,形成宽容创业失败、鼓励连续创业的社会大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三要采取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到创业服务产业链的建设中,创业教育与服务不再局限于高校,满足创业前、创业中的创业教育全程化需求,用政策杠杆刺激各种为创业提供培训、咨询和服务的机构和组织蓬勃兴起,发展创业型经济;四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产学研”和“官产学”的协同创新工作,让大学生在项目合作中学会“干中学”,积累技术创新能力和创业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岗位内创业做好准备。

2.高校主导。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在大学生创业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根据创业学习能力视角的理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加强创业学习的有效性,获得创业学习能力的过程,其中创业隐性知识是形成创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创业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三种方式,大学生在校园内主要是认知学习,缺少经验学习和实践学习。基于创业知识绝大部分都属于隐性知识的情况,考虑到隐性知识具有内隐性、情境性、附着性等特点,首先,加强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与中小微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或者由学校自办(合办)经济实体来锻炼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隐性知识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创业社团、竞赛、论坛、园区和社会实践)来丰富创业教育形式和内容,弥补第一课堂的隐性知识学习的不足、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行为进而提升创业能力。再次,创建创业学习共同体(学生、创业导师、专业教师),在创业任务和项目中通过“师徒式互动”和“做中学”来完成创业隐性知识的传授与共享。另外,根据创业学习经验视角的理论——创业失败是创业学习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创业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创业失败”的元素,不仅关注企业的“生存”还要关心创业者的“生存”,提升大学生管理创业失败的情绪能力[4]。国内高校还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磁石、聚集和辐射”模式,结合区域经济现状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例如温州大学。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创业中、准备创业和潜在创业)整合创业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更科学、系统的学习经历——增强学生的经验学习和实践学习。

3.社会主体。社会中凡是能够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组织机构,例如企业、公益组织、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可以通过与政府、高校合作的形式开展创业型人才的培育工作,发挥主体作用。例如,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比赛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创业知识,设立创业基金鼓励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获得创业实践的机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风险评估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创业指导服务、金融投资服务等,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知识获取网络。

(二)基于创业学习支持系统的创业教育

根据创业学习支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开放式的,因此,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内外结合,尤其是外部支持系统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实施,这一过程更加需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和社会各相关利益者主体参与的作用。

校外支持系统主要由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如建立以高校、地方教育系统、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公益组织、金融机构等涉及面比较广泛的“创业教育联盟”系统,将校内外的创业网络资源融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各地方政府推出大力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大学生创业支持的聚集效应。例如,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成都高新区打造的“新兴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武汉实施的“青桐计划”和首次提出并建设的大学生创业特区等。还有在政府支持下运营的国内第一家创业社区——YOU+国际青年社区、车库咖啡、3W咖啡等创新型孵化器,以及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创业岛、拉勾网等,这些新兴企业正在形成我国的创业生态体系,为校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因此,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助力。政府还需要利用主流媒体以及不同媒体形式科学客观地宣传大学生的创业信息与政策,形成社会的正向舆论支持,逐渐转变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束缚。

校内支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校,无论是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课程、经费和场地等)和保证优良的师资队伍,还是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校园内通过聚集效应实现创业隐性知识的有效溢出提供通道,例如,开展创业沙龙、路演展示会、创业训练营、校友分享会等活动,这些因素对创业教育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高校还可以学习借鉴斯坦福大学专门设立创业网络的做法,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社会资源的支持,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三)基于创业学习绩效评价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一工作对客观地评价创业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推动创业教育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过程依然要遵循“政府引导、高校主导、社会主体”的原则。政府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不仅要评价高校,还可以将城市、区域的创业活跃度、创新指数、创业环境等涉及社会多元利益相关者的指标纳入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中,甚至可以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型人才、发展创业型经济提供实施保障。高校要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与实际制定督导与评价体系,既可以进行校内自评,也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外评,结合内外评价结果,改进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社會中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也需要与政府共同参与制定针对创业教育实施结果的评价机制,从不同角度形成多元、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形成更为健康、有序的创业环境。

本文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的视角是基于创业学习理论,结论是建设全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这个过程也是一项“伟大的创业”,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转变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进行“创业学习”,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晓慧.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2]谢雅萍,黄美娇,陈小燕. 国外创业学习研究综述——基于认知、经验、网络和能力视角研究的比较与融合[J].技术经济,2014,33(1):113-115.

[3]张克兢.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7791.

[4]于晓宇,桑大伟,韩雨卿. 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5):68-72.

【责任编辑王雅坤】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