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侧重于“补短板”
2016-10-21梁稳稳
摘 要: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实质及所面对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改革的侧重点应在于“补短板”,并且“补短板”的关键在于投资。分析结论表明,为了充分发挥投资在“补短板”中所体现出的关键和高效作用,既要增强高效地投资用于补足经济发展社会中存在的薄弱点,特别是有关民生的地下管廊、交通和医疗服务等基础设施,又要增加投资提升技术进步以保证国内产品的质量与创新。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供给;补短板;有效投资
关于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可以这么理解:我们需要适当地扩大市场总需求,同时,也要着手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提升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所谓“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就是从供给方、生产端调解市场,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从而使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经济发展得到改善。具体的说,要清理掉市场上的僵尸企业,落后的产能需要进行淘汰,而创新领域、新兴领域和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这是“十三五规划”出的一步新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结合多年改革开放的正反经验以及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改革方向。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的内容,反映的是要加大投资,通过投资的增加,得到更高质量更新的供给,从而废除低端的和旧的供给,这样才能时我们的产品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有这个关键点准确的实施到位了,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方向才算被我们牢牢的把握住了。
一、“供给侧改革”概念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总是徘徊在需求侧,原因是我们长时间内处于供给短缺的状态:总供给一直小于总需求,长时间的供不应求,导致只要产品出世,就很快被消费掉,从而也导致了各个行业对供给的质量不那么重视。由于这样,才逐渐市场的供给能力变得强大,才能追的上总需求。然而,我国经济在慢慢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以至于市场的总需求开始走下坡路,而总供给还一直在上升,这样便产生的显著的供大于求的矛盾。虽然中国在生产方面发展迅速,目前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国内的商品供应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是同时供给结构也出现了失衡的问题。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关于我国经济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新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表象,改革的出发点不再着眼于需求端,而是从供给端入手,从结构上进行改革。这一新的提法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进行落实,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而“三去一降”是强调“去”和“降”,是在给供给端做相应的减法,“补成本”强调的是“补”,是要在供给端添加东西,即在给供给端做相应的加法。“短板”来源于“短板理论”(也称“短板效应”),是说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起来的,而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但更取决于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如果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其他木板再长也会被短板所限制,若想增加桶的成水量并且能充分发挥其他的长板的作用,只有补足短板或换掉短板才行。
二、“补短板”的意义
在供给侧经济学中,其在政策上的主张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资本的积累。即要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资本还有劳动力,通过使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供给体系的生产效率。由此来更新出一个新的供给体系,从而创造出新的需求总量。
2.技术进步。在任何形式的经济体里,经济资源不仅仅可以用于消费,还可以用于投资,用于投入到资本产品或者是创新型产品的生产当中去。资源投入到技术进步领域带来的效益与投入到消费里带来的效益截然不同。
3.政府放松管制。政府管制太过严苛会导致垄断的产生,而垄断会限制创新,放松管制会促进创新,从而使得供给质量提高,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4.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的相关税额有助于提高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资,减少个人的相关税额有助于扩大消费和增多居民储蓄。企业设备更新有利于需求总量的增加,居民储蓄的增加有助于投资的上升,所以结构性减税可以达到增加需求总量和扩大投资的作用。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补短板”就是要增加投资,而投资的过程就是在进行资本的累积。增加的投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为资本,增加的资本量不仅能够增加产出增长率,还能使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这样,就实现了经济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充分利用各个生产要素的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而“补短板”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和提升劳动力质量的资本投入体系,由于劳动力的质量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会导致供给质量的提高,也就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短板”带来了哪些问题
1.钢铁行业、采矿业、服装纺织业等各个行业供应过剩,导致大量的库存无法被消费,形成库存积压。
2.许多的供应和服务类设施存在严重的短板。像对于环境的保护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拥挤、地下排水系统严重堵塞、可提供的停车场所严重缺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也严重不足等。
3.虽然很多轻纺、食品等行业已经存在了严重的供给过剩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供给缺乏的问题。由于低端产品供大于求,但是国内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因此导致国内大量的购买力不断涌入国外市场。
此外,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与核心技术产业对产品的供应能力等层面还是有很多不足。归其原因在于其所对应的技术较低,需要一定的进步。一些经济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消费,还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创新型产品或者是资本产品。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向可以提高经济效率,比如可以转向技术进步这个领域。实践表明,将同样的资金投入到消费和技术创新领域上,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截然不同。
四、要着重“补齐”哪些短板
1.要补上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很多城市考虑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在交通拥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杂乱不堪、停车场严重不足等基础设施都是严重的必须要补足短板。
(1)交通拥挤的问题存在于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堵车已经是成为各大市民的家常便饭。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的交通流也持续增加,各个城市的交通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地下管廊的错乱无章、各种基础设施的匮乏、交通的拥挤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严重限制了中国大多城市的经济发展、整体上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大减小了经济活力。
(2)地下管廊设施的不完善就会导致道路积水,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无规律,经常出现“打架”现象,由于地线管线的混乱,道路也会被反复开挖埋线。较差的排水系统会使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积水严重甚至会使整个城市交通瘫痪,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月来全国各地的持续暴雨,城市发生“水灾”,有的城市承载能力更差,就已经不仅是道路积水的问题,甚至会冲垮建筑,淹没房屋,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威胁到受灾人民的生命安全。
(3)行车难、停车更是难上加难,交通的混乱和拥挤等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对城市的交通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还给整个城市的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大城市的停车场供应不足成为各类车主的一个头疼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城市交通堵塞的一个主要原因,车主找不到停车场可以停车,要么四处开车找停车场,要么不怕违章随意停车,致使道路上车辆增加,加重了交通堵塞。
2.要补上民生服务的短板
长久以来,社会上各类要求优化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各类民生服务如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1)医疗保障问题一直都得不到满意的解决,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中国的。医疗费用高、药品费依旧居高不下。即使大多数的人都有买医保,但是很多人在报销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麻烦,报销流程太过复杂,更重要的是,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困扰着大多数群众,导致很多人们大病医不起,小病不敢医。
(2)教育方面无非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的问题,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得到解决,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就业这方面,在当今中国大学生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要补足人力资本的质量
国内很多行业供给过剩,然而“海淘”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购买力不断涌入境外市场,归其原因还是因为与境外产品相比,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着实无法满足一些消费者的需求。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供给端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商品存在问题:只要求数量,但是质量不过关。因此对人力资本需求的方式需要改变,从过去需要劳动力的数量转变为劳动力的质量,而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需要资本投入来解决:应当办更多技术培训学校、增加各种教育投资等。
4.环境的治理问题
各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环境问题,但是都在治理中得到改善及缓解,最终在各项“补短板”的政策下治理出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这些国家我们可以得出经验,好的环境与投资的规模成正比,必须要通过治理才能实现。现在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和沙尘暴,要解决,要通过更有效率更为大规模的投资,通过治理,维护,改善来解决。
五、总结
由此看来,供给侧改革要从“补短板”入手,而“补短板”的关键在于投资。比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大方面就尤其需要,不仅要大规模地做好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民生需求方面的设施建设,更要结合实际,扩大城乡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建设等。通过这种途径来实现能带来很多好处,其中较为明显的好处是能够增强供给端的短板,从而增加有效供给,并且能有效地满足了多方面消费。
不仅如此,“补短板”同时还可以产生强大的投资方面的需求,并且可以高效地解决在钢铁行业、冶金业、水泥、汽车等行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帮助那些近来所产生的所谓的因为总量需求不足而效益低下的“僵尸企业”,把它们从低谷中解救出来。比如说,如果能够将那些投资用于补充供给端短板的浩大的项目快速地全面开工,必然能够导致钢材的需求量迅速上升,这样一方面能够快速地缓和,甚至能够把当前钢铁行业钢铁严重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处理掉相关企业关门停产、职员失业、财政减收、银行贷款风险等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补短板”和有关的产业升级,是一种经济效应显著、并且能够切合实际具体操作实施、使各方面都能有效得到解决的供给侧改革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学东,戴国海.关于供给侧改革、补短板与有效投资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6(01):7-8.
[2]殷醒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供需平衡效应[J].学习与实践,2016(04):4-5.
[3]刘丽萍.以补短板为向导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7):1-2.
[4]殷醒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补短板”效应[J].攀登,2016(03):1-3.
[5]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03):2.
作者简介:梁稳稳(1994- ),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