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2016-10-21沈萍萍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适应性环境

摘 要: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统称为会计基础工作。与会计基础工作相关的环境指会计依存的环境。由于会计基础工作具有为环境服务而又受限于环境的特点,增强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分析会计基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出发,探究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影响,进一步对会计基础工作适应环境变化的路径进行分析,以作为会计人员及相关工作者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环境;适应性

一、会计基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环境适应性相关理论简介

1.会计基础领域的研究现状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对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会计监督机制等的设计与管理,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我国的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完善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研究,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于1989年发布了《财务报表的编报框架》,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信息目标、信息质量特性的做出规定,为相关标准的建立做准备。在美国,最先由会计程序委员会负责会计研究,后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代替了制定会计原则的职能,现行的美国会计准则体系是由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上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大多都是按照会计原则、会计质量、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对会计核算、监督、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规范研究很少。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关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研究。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对现金进行保管与使用的规范,就曾制定了《现金管理办法》;1984年的《会计人员职责》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核算做出了基本的规范要求,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对于会计相关工作比较全面的规范,包括岗位责任、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与监督等。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颁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故对于会计的人员素质及工作质量相当重视,将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交予政府行政部门是合理的。

2.与环境适应性相关理论的简介

文本所指的环境是会计生存依赖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等外部环境及会计模式、会计工作技术、会计人员素质等内部环境。有关会计基础工作的环境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决定论。环境就是研究对象周围的情况与条件。一切对象都依存于社会,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会计也不例外,其发展是顺应社会背景的。会计环境是决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社会环境的总称,是制约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外部因素总和。如今会计环境不仅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内部由物质、信息等交换生成的环境。故只有与现存环境相适应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才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第二,制度变迁理论。上世纪70年代产生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于我国会计规范的制定与变迁起到了重要作用。制度就是通过一定的结构设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人们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制度变迁即制度创新,就是一种制度的建立、变革、废除,并逐渐转变为另一种制度。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制度,故当制度不再适应该阶段的社会发展时就需要新制度的出现,这种制度的变迁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先配置及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控制论。控制论是将控制系统中信息交换和反馈过程作为共用特征,实现对系统的认识、分析和控制。控制理论就是通过反馈控制与最优化控制原理,研究如何在变化环境下保持动态系统的平衡的理论。反馈控制原理根据反馈原理调节受控系统的输入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最优化控制原理是对于系统工程的每个项目的开发、设计、应用等各个阶段进行管理、控制,以达到最优化的控制原理,从而实现最佳的实际效果与最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最优化控制是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也是其力争目标。第四,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指用来指导会计人员确认、计量、记录财务信息等行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及相关准则,主要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两大类,完整的会计理论应该是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理论的应用有利于会计应用范围的扩大及会计学科范围的扩展。

二、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影响的分析

1.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首先是经济、政治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政治制度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会计工作是处理政治制度下的经济利益关系所必需的,故存在于政治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必定带有政治色彩。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利于经济体制的推动与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着会计工作。人民群众在不同政治制度下,由于不同理财程度的存在,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相比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是会计直接依赖的环境。不同经济体制下会出现不一样的会计目标、会计规范、会计监督等模式,而会计工作要求又是依据以上模式开展的。而且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着会计的认识水平,间接导致会计实践领域宽与窄、理论研究深与浅、规范体系完善与否等的差异。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要求会计工作的规范制定与管理适应当下经济发展趋势,会计政策由企业自行选择,让会计工作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

其次是法律法规、制度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法律法规、制度环境是指会计工作所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境况,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会计基础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又对工作内容及方法有所限制。例如会计法、证券交易法、会计准则等,这些制度环境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基准,也是其进行过程中须严格执行的标准。

再者是教育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每一个国家都有其自身文化,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环境氛围,会计工作正是在适应一个国家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会计思想下进行的会计行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文化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我们获取文化与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育影响着会计行为及会计法规的执行深度。科学技术为会计工作提供了信息的及时掌握与传递、市场需求的实时掌握等的物质条件,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有效利用,将手工操作转化为电子化核算,使得会计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最后是管理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管理环境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如果管理者对于会计工作足够重视,就会制定相关的制度、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或公司中的地位。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业务技术水平、组织协调素质等都会影响到会计行为的效果。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员才能良好的执行会计制度,在企业中发挥会计作用,从而实现最佳的经营管理效果。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可以通过制衡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机制等确保会计工作的进行,相关职责、权限的设置可使各岗位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我国现阶段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首先,新经济环境给会计基础工作带来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尤其近年来,全球GDP排名我国位于第二。中国的企业及公司逐渐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在国际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也逐渐增多,尤其股票、证券等投资、融资公司。由于经济市场逐渐复杂化,且国有股或法人股占有大比重的上市公司不具备股权的流通结构,造成相关的会计问题不断出现,这对于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经济现象层出不穷的经济社会得以发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就必须做出调整,例如企业会计工作组织标准应该多元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应达到专业化水平要求,会计核算标准应该包括有手工核算标准、电算化标准等多样化标准,相关的会计监督标准应更加法制化等。

其次,新法律环境给会计基础工作带来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会计法规也在不断地修订与补充。为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为,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该法的修订有利于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及提高效益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对于经济社会稳定的维护也有一定意义。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2006年施行的《证券法》实现了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的拓展,并且对短期走势没有利好效应,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方面做出了界定。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标志。这些法律条款的颁布或修订,都为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及新任务,需要会计工作中的核算更精准、管理更规范。

再者,新社会环境给会计基础工作带来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较明显,人们不再满足于衣食无忧,而是更加关注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例如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运行情况等。关注度增加自然对其工作要求也更高。过去缺乏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一些不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会计人员担任着会计工作,这不利于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其道德水准与职业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与关注提高,对于会计人员的聘用、考核等要求逐渐严格。较强的稳健主义与保密倾向是我国会计文化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其年度报表及法定信息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这两种对于会计工作的不同要求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保密程度方面存在着两极情况。

最后,内部管理变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现代管理的特点是面向市场的开放型管理,强调经济效益的战略管理,行政指挥下的宏观调控管理,重视现代技术的信息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这些现代管理特点对会计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比如要想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与宏观调控政策,会计就需要保证其提供的信息同时满足它们的要求,但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间又存在差异,如何处理好需求与差异间的关系成为会计基础工作的挑战。

三、会计基础工作适应环境变化的路径

加快相关规范的修订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适应环境变化的有效路径。现行的规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会计行业的发展,故应加快规范修订的步伐。《会计法》是规范修订的依据,它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会计工作发展至今,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手工会计状态、独立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与业务一体化。手工会计核算是较老的方法,现在已经逐渐被会计电算化取代,所以,规范修订过程中应更多的参照电算化核算状况进行。当然,修订过程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兼顾性,虽然《会计法》是规范的主要参照依据,但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相关内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应该做到法律法规的兼顾性。其次是继承与发展性,现行规范在会计核算的严肃性、会计工作秩序的规范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优点在修订中应该继承,而对于会计核算的环境、会计监督程序、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方面,规范已经明显不适应会计工作的进行,需要进行改进。因此,在进行修订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再者是适应原则,规范的修订应该建立在分析环境变化基础之上,例如经济一体化对于原始凭证设计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记账凭证类型与格式、资料存档的安保等的影响。最后是可操作性,规范进行修订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符合现在会计基础工作的进展,故应增加规则的实施细则及实施检查细则来提高新规范的可操作性,做到规则的细化有利于预期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卫红.浅析如何强化会计基础工作[J].中国商贸,2013,(19):131-132.

[2]隋昕.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价值工程,2013,(16):154-155.

[3]汪慧.新时期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4,(4):58-59.

作者简介:沈萍萍(1994- ),女,辽宁鞍山人,汉族,辽宁理工学院,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工作适应性环境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环境清洁工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思考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