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饮食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探究

2016-10-21邓丽雯

现代交际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

邓丽雯

[摘要]随着中俄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两国的文化差异,其中饮食文化不容忽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等差异,中俄两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交际双方要事先了解对方的饮食文化,以避免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产生语用失误。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结合实例探究中俄饮食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俄饮食差异 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93-02

“语用失误”(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ая неудача)一词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提出。当说话人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Jenny Thomas 1983:91)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历史习俗等的不同,各国家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反映在语言上。饮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不了解文化差异就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成语用失误。中俄两国人民在交际过程中只学习对方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对用餐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做出正确解读,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编写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中。该书出版于1959年,由此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俄罗斯学者В. В. Красных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具有不同民族认知基础的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或者不同心智语言复合体成员之间的交际。(В. В. Красных 2001:176)顾嘉祖认为:“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相互之间进行的交往活动,也可指同一语言的不同成员之间的交际,或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顾嘉祖 2000:1)在本文,我们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进行交际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交际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观点参与跨文化交流,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摩其他文化背景,结果两种文化观念不能相互融合,于是产生文化冲突,出现不恰当的言行,这就是跨文化语用失误。(何自然 1988:108)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把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会语用失误则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Jenny Thomas 1983:112)。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本文主要分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引起的社会语用失误。

二、中俄饮食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

饮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状况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饮食不再仅仅满足于人的生理需求,而是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等差异,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人民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跨文化交际失误。跨文化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本文将中俄饮食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区分出言语交际语用失误和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来进行分析。

(一)中俄飲食差异引起的言语交际语用失误

言语交际(вербаль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在饮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俄罗斯人民所说:“餐桌上没有交谈就像没有音乐的歌曲、没有色彩的图片、没有肉的白粥、没有盐的面包一样。”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由于不了解对方饮食文化而引起的言语交际语用失误。

俄罗斯语言学家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就在自己的书里写到了自己来中国参加研讨会的经历。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开完会到餐厅以后发现很多菜已经撤走了,于是她先给自己打了一碗汤。这时一位中国人问她:“您什么都不吃吗?”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感到困惑:“我在喝汤啊,怎么会什么都不吃。”后来她才得知,根据中国的饮食习惯,汤是最后一道菜,喝汤就意味着吃饱了。而俄罗斯的上菜顺序是小吃(закуски)、第一道菜(первое блюдо)、第二道菜(второе блюдо)和第三道菜(третье блюдо)。小吃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热的。一般是沙拉、香肠、奶酪、火腿、蟹肉等。第一道菜是汤,第二道菜一般为肉或者是鱼加各种配菜,第三道菜则为糖煮水果、茶、咖啡或者是一些甜品。所以在俄罗斯人看来,喝汤意味着午饭才刚刚开始。这就是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双方误解的一个典型例子。除此之外,俄罗斯人称“喝汤”为“есть суп”。如果中国人按字面将“есть(吃)суп(汤)”理解成“吃汤”的话,就会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因为俄式汤普遍比中式汤更粘稠,像俄罗斯人喜爱的红菜汤和鱼汤,所以俄罗斯人将“喝汤”说成“есть суп”。而在中国人的理解里,汤属于“流食”,所以要说“喝汤”。俄罗斯人喝汤时也很讲究,喝汤时一定要用汤匙把汤送人口中,不能用嘴直接从汤盘中喝,更不能发出响声,羹匙要一直放在汤盘中,直到喝完。需要注意的还有,俄罗斯人在吃饭时实行的是分餐制。俄罗斯人用餐前一般各点各的菜,上菜后人们各自一盘,各吃各的,自己随意添加调料。这种用餐方式在某种程度体现了俄罗斯人的个体意识。而中国自古以来就采用合餐制。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这体现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大团圆”心理。若不了解这些差异,则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例如一位俄罗斯人在中餐馆点餐时,按照本国的饮食习惯对中国服务员说:“пять порций борща, пожалуйста.”(请给我来5份红菜汤。)服务员就会感到困惑。因为在中国,点餐都是按“盘”,而在俄罗斯一般是按“份”(порция)来点餐。除此之外,中俄两国在宴席上都有祝酒的习惯,但祝酒对象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的祝酒词大多很具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模式。在中国的酒桌上,一般是晚辈祝长辈,下级祝上级,客人祝主人。而俄罗斯人的祝酒词则更丰富,他们在用餐时可以祝任何事物和人。例如:“За красоты вечера!”(为这美丽的夜晚干杯!)、“Выпьем за любовь”(为爱情干杯!)、“предлагаем тост за их счастье”(让我们为他们的幸福干杯!)等。中国人如果不理解俄罗斯人的祝酒习惯的话,就会很难理解他们的祝酒词。俄罗斯人尊重女性也会表现在祝酒上,客人在餐桌上一般会先敬家里的女主人。若在普通宴席上则会在第三轮祝酒时,为女士和女孩子们干杯,而在中国则没有这种习惯。

言语交际在中俄用餐交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用餐时的言语交际影响着用餐者的心情及用餐氛围,因此,一定要事先了解对方的饮食文化,尊重各自的差异,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语用失误。

(二)中俄饮食差异引起的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多人只注重言语交际,而忽略了非言语交际(невербаль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言语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Larry A.Samovar 2000)由此可见,不了解中俄用餐非言语行为的差异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例如,在用餐时,俄罗斯人用食指在喉咙的位置划横线时是表示“吃饱了”。如果中国人不了解这种手势语就会误以为俄罗斯人要自杀。这是因为中俄两国人民对于这一手势语有不同的解读,因此造成了误解。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用手拍肚子或抚摸肚皮就表示“吃饱了”,不了解这一体态语的俄罗斯人自然也不能理解这一非言语行为的意义,同样也会造成交流障碍。中俄两国使用的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用筷子夹菜,用汤匙喝汤、用碗盛饭,而俄罗斯人用刀叉吃主菜,用盘子装菜。所以两国人民在传达“吃饭”这一意义时所做出的动作是不同的:俄罗斯人会用手做出使用刀叉的样子,而中国人则是用直食指和中指模仿筷子的形状。若不能理解对方的饮食文化,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理解障碍。中俄两国都有着独具特色的酒文化,但俄罗斯人的好酒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人,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更是闻名四海。当俄罗斯人用手指弹下巴底部时意为“邀请喝酒”或“喝醉了”。但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明白这个手势的意义,因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并没这种非言语交际行为。据说这个手势是来源于彼得一世时的一个手艺人。他因为自己精湛的技术,彼得大帝在他的脖子烙了一个特殊的印记,凭着这个印记,他可以在任何一家店里免费喝酒。所以,每当这个手艺人走进酒馆时就用大拇指和中指弯曲弹脖子上的印记。之后,这个手势就流传了下来。在中国,邀请别人喝一杯时一般做出手拿酒杯往嘴里送的手势。而俄罗斯人会将大拇指与小拇指伸直,大拇指在上方,小指在下方,其余三指握向掌心,呈“杯”状表示“酒杯”“喝酒”。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下,手势语都带有各自的民族特色,若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手势就极有可能造成语用失误。

中俄两国人民在用餐过程中言语和非言语交际都是无法避免的,二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注重言语交际而忽视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非言语交际具有非普遍性,即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对某种非言语行用为特有的认识和理解。(史沛2014:139)所以在不了解对方文化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非言语交际。

三、结语

为了使餐桌上的中俄跨文化交际顺利地进行,不仅要探究由于饮食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语用失误,更重要的是中俄两国人民要相互包容和理解。在交际时要做到“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即理解他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尊重对方的礼仪,避免文化禁忌。即使在餐桌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失误,双方都要抱着宽容友好的态度,这样才能促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08.

[3]史沛.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中俄餐桌上的非言语交际对比[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39.

[4]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02):91-112.

[5]Samovar.L.A.,Porter.R.E.,Stefani,L.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J].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03).

[6]Красных В.В.,Основы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и и теории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Курс лекций[M].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ИТДГК《Гнозис》,2001:176.

責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关于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