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16-10-21章文君潘雨晴
杨 艳,章文君,潘雨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互联网+”时代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杨 艳,章文君,潘雨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开展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着重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途径,并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为案例进行了成效分析.
“互联网+”;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提升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1],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2],这意味着中国已迈入“互联网+”时代.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深思的问题.
1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匮乏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指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水平和办学特色,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教育管理制度、师资队伍、管理团队和质量保障体系等[3].目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国外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仍旧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理念落后.各高职院校已明确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要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理念资源的引进还停留在认知层面,具体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运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易造成合作培养项目中国内学习阶段与国外学习阶段将产生冲突,甚至脱节的不良局面.
2)课程匮乏.目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课程与外方课程的匹配度较低,难以大面积地将外方优质教学成果较好地转化到中方课程的教学中,造成中外合作项目成果的辐射面窄.
3)师资缺乏.特别是外方师资队伍的引进,现阶段多注重外籍教师的数量,比如引进了多少语言类外籍教师,多少专业外籍教师,却忽视了外籍教师的质量.虽然选派的外籍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但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评估.
4)教材陈杂.由于外文教材价格昂贵、订购困难等原因.目前,高职中外合作项目使用的教材以外教自编教材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这使中方相关专业学习、借鉴中外合作项目课程的过程中就存在多重局限.
1.2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像处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4].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讲授,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课程内容的计划者、学生练习的管理者和学生成绩的评价者.教师备课时,许要制定课程的计划,准备教学所需材料,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最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必然是课堂的主角、是权威,不主张学生进行自我的知识探索,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新知识.另外,“班级授课制”在分班时并未以学生的不同能力为标准,致使中外合作项目分班与其他普通专业班均为随机分班,这就意味着项目内每个班级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是外教难以同时兼顾专业能力、英语水平差距较大的不同学生.因此,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形成了一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现实,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创造性,导致基础弱的学生的成绩不理想.
1.3 重审批、轻管理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始于 20世纪 9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条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6]等,以此来进一步规范、加强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申请设立实施高等专科教育和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因此,各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上较为注重对单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办学资质审批,为项目的申报、立项中外双方都投入了巨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然而“重审批”带来的后果是忽视了对合作办学的过程质量监督,特别是在培养过程、学生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缺少有效管理,交流与合作往往带有随机性、随意性,导致合作双方的关系相对松散,合作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一言以蔽之,审批通过后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缺乏过程管理、制度建设等.
2 “互联网+”时代开展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
2.1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
“互联网+”无疑为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配置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缩小了校际和区域资源配置的差距,将全球的知识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弥补了传统课堂信息量小、资源共享受限的缺陷,为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引进、吸收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创设了透明高效的交流环境,提高了交流合作的时效性.
各高职院校可依托“互联网+”和“MOODLE”平台等新媒体技术,搭建中外双方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引进国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项目内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下载、学习国外院校的学习资料;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力及其他实际情况来有选择地学习国外优秀教师的在线课程,便于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突破了引进人才资源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地学习,与国内外其他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在线上交流和研讨,从而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科研成果、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最大限度的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将自身获得的有效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实现中外教育资源的有效对接.
2.2 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现代通讯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为高职中外合作项目的课堂教学方式带来了革命性改变.这种变革是采用慕课、微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师生、企业构建了3A(Anytime, Anywhere, Anyway)教学、辅导、实训、交流、评价的信息环境.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黑板+粉笔+课本”课堂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只是利用多媒体呈现课件、播放视频等尴尬局面.首先,利用“慕课”(以短视频为主要方式,传授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习者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改进教与学)、“微课程”(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运用4G技术,教师可随时随地指导学生,推进了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向多媒体化、短视频化和互动化方向发展,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将实际工厂、仿真实训环境和理论教学集于同一课堂,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实时应用于仿真实训、实训室实训和实际工作岗位操作,消除学生在不同空间上学习的瓶颈;同时,企业内的资深员工可实时同步把控和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从而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水平,提高各专业学生适应“互联网+”的职业能力和信息素养.
2.3 教学质量管理智能化
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下,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例如校园网站平台、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创建了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化体系的轮廓基本清晰,建好一支具有专业化、高素质、高效率的一线管理人员,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整合信息化建设已有成果,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实施智能化管理.
首先,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实现一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双向互动交流,教师利用互联网记录学生学习、作业、测试、讨论等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则可通过网络向老师反馈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其次,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组建人才培养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产学研”发展联盟关系,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进行通盘规划,协调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监督评估等事项.最后,建立中外双方多元有效的沟通机制.中外双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面的教学过程要求,共同确立质量监控的观测点、内容与方法,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保障项目的有效运行,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3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提升案例分析
“十二五”期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根据“一体两翼、三促四化”[7]的发展方略,积极主动作为,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非独立法人国际学院1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首期开设包括应用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专业,旨在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以内涵建设和发展为重点,不断凝练办学特色,积极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学院.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健康运行,我校采取了以下3个方面的举措.
3.1 搭建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管理平台
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质量管理平台由课堂教学效果实时测评、教学巡查信息管理、顶岗实习环节监控、毕业教学环节管理、教师评学、教师社会实践管理、毕业生跟踪调查、家长意见反馈、行业企业调研、用人单位意见、数据统计分析及反馈等11个在线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为学生、教师、督导、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四方六类群体提供具有“发布、评价、查询、反馈”四大功能的交互式信息渠道(如图 2所示).各类评价主体可以依据角色、场所、时间的不同,随时进行调整或授权,调查问卷及评价指标也可以随着标准与指标的变化而由管理人员进行即时性的修订与更改.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通过便捷、交互、多元的质量信息收集与管理,为师生、校企提供了质量管理的3A(Any time, Anywhere, Anyway)时空环境,并在体量占比最大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上形成了“信息员——实时测评,专职督导——教学日常巡查”的“两纵两横”管理架构,实现了全程、协同、高效的质量管理.
图1 质量管理平台架构图
图2 质量管理平台运行构架图
此外,该机构由中新合作双方派员,成立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构建了多元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机制.中外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分享教学资源、交换课程列表、交换考试用卷和学生作业,且项目管理小组可以预先检查并核实双方的教学设施.中方积极引进新方的管理理念,每学期开展1-2次专业群所有教师的讲座培训,学习新方在教学管理、师资建设、教师科研、开展国际教育等领域的经验.双方职能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QQ、微信、Skype等)形成不定期常态化研讨和交流,共召开3次理事会,9次校际互访,保障机构顺利健康运行.
3.2 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分层分类小班化教学
在实践过程中,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例如ESP课程的教学,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积极探索并实施分层分类、小班化教学.首先,对中新班新生英语水平进行摸底,通过听、说、读、写4个项目的测试将原来5个班168位同学分成了3个层次9个小班,每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不超过22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习得理论和实践知识,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该平台处理好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之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生”动中,顺其自然地培养项目内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院为每位外教配备了1~2名助教,要求每位助教跟班听课,配合外教做好学生管理、交流沟通等工作,半年多来项目内学生的英语成绩显著提升,见表1~4.
目前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业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多种形式,所有课程的教学全过程通过互联网接受中新双方严格的动态监督和评估.
3.3 建设校企“空中课堂”
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互联网建设校企远程交流平台,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以“在线教学做一体、兼职教师远程授课、双向互动观摩”等方式导入企业现场,在学教互动中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机构内的IT专业,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行“工与学”的对接、岗位对接,与企业共建“空中课堂”,如图3所示.
表1 英语(ESP)阅读教学成效
表2 英语(ESP)写作教学成效
表3 英语(ESP)听力教学成效
表4 英语(ESP)口语教学成效
图3 校企“空中课堂”结构图
企业向学校开放生产第一线,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建立在线虚拟实训、校企互动课堂和课程教学实时测评系统.实现了将企业生产实际过程同步“搬到”课堂上,解决了虚拟实训无法达到的工作真实感;实现了“生产即教学、资源同步传输”;实现了校企专家在自己单位便可实现对对方的远程培训以及教学.通过校企联动方式,将企业生产实际通过视频向学校开放,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缩短了学生初期到企业顶岗的适应时间,提升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学生的就业质量.
3.4 消化融合创新,推进本土化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在WTO服务贸易条款中被称为“商业存在”.进一步理顺市场机制与教育规律、经济效益与学术标准、国际化与本土化、合作方利益与共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新途径,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体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消化、吸收、融合高职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本土化的课程与学业评价质量体系,创新性地构建了“中外共管、多元分层”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8].
4 结 语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为我国教育人才培养和资源积累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开放幅度大,在教育资源引进、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施去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创新发展,提升质量内涵,以开放性、互动性、灵活自主性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培养项目内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有效地提升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2015.
[2]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2016.
[3] 毕淑芝,王义高.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34.
[5]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EB/OL].[2001-01-01].http://www.edu.cn/20010101/19529. shtml. 2001.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2005-06-29].http://www. gov. cn /test/2005-06/29/content_10930.htm. 2003.
[7] 杨艳.“一体两翼三促四化”高职教育国际化思考[J].大家,2011(12):99.
[8] 杨艳,张扬.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机制建构研究[J].教育研究,2014(27):155.
On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of Chinese-Foreign Joint Progra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Era of "Internet +"
YANG Yan, ZHANG Wenjun, PAN Yuqing
(Jinhua Polytechnic, Jinhua, Zhejiang321017, 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current problems in education quality of Chinese-foreign joint progra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n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and focuses on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by a case study ofJinhua Polytechnic Wintec International College.
“Internet +”;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education quality promotion
G718.5
B
1672-0318(2016)05-0050-07
10.13899/j.cnki.szptxb.2016.05.010
2016-05-16
杨艳(1959-),山西柳林人,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图书馆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