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作伴
2016-10-21雷露
文本刊记者 雷露
与茶作伴
文本刊记者雷露
时间:2016年4月21日
地点:成都市琴台路天福茗茶总店
体验工种:茶艺师
端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桌前,轻轻端起一盏精致的茶壶,倒水、冲茶,优雅的动作尽显美态,让人如痴如醉……茶艺师以茶桌为舞台,以茶器为工具,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恣意挥洒着自己的魅力。
▲茶艺师雷蕾
品茶之行:煮水烹茶门道多
今年只有24岁的雷蕾,6年前开始接触茶艺,如今已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茶艺师。在雷蕾的带领下,记者顺着茶叶的清香淡雅,来了一场品茶之行。
当记者见到雷蕾本人,举止优雅、气质婉约,举手投足间无不散发着茶的芬芳与魅力,流露出宁静致远的韵味。在她的带领下,走进一家茶舍,淡雅古朴的装修风格、简洁大方的空间设计、屋子里放着舒缓古典轻音乐,让人迫不及待想泡一壶好茶。
对于泡茶,雷蕾很有心得。“泡茶有很多讲究,细到茶具的选择、冲泡手法和水温的控制。比如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在冲泡时最好选择留味性好的紫砂茶具,这样能让茶汤的香味儿更持久;绿茶则属不发酵茶,取茶树新叶或嫩芽制成,由于茶叶细嫩,不能直接用沸水冲泡,因为水温过高容易让茶叶受损,水温一般控制在80℃到85℃,才能冲泡出口感上佳的茶汤。”
雷蕾说,根据茶叶特点来确定冲泡方法,是茶艺师的基本素养。为了将茶叶最好一面表现出来,茶艺师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包括了解茶叶的历史、产地、特点、发酵方式等等。
雷蕾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已经将茶叶、茶壶、茶盅、茶匙、茶杯等茶器准备妥当,开始泡茶。她演示的是功夫茶。功夫茶顾名思义,就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要考验茶艺师的功夫和底蕴。
她先将杯子注满水,这是温杯即清洗茶具。然后将一包10g的铁观音茶包拆开,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茶荷。“察其色、观其形、闻其味,以此判定冲泡方法。”雷蕾将茶荷递给记者观看,引导记者从茶叶的颜色、形状、气味来判断茶叶的优良。“铁观音属半发酵的乌龙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一般能出5至7道茶汤。”
随后,雷蕾用茶匙将茶叶从茶荷拨到了茶壶内,并往茶壶里注入沸水,使水体没过茶叶。“现在只能算润茶,还不能饮用。”片刻后,雷蕾将壶里的茶水倒入旁边的水盂后,开始注水、过滤、分茶,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潇洒利落,让人赏心悦目。
端起一杯轻酌,茶水顺舌尖而下,经咽喉流进心田,干甜清爽,回味无穷。
“味道很好!”说着,记者也提起水壶,学着雷蕾的样子,准备泡上一壶。
在雷蕾的指导下,记者先是拎起水壶往茶壶里注水。“错了,泡茶讲究高冲低斟,应该把壶提高一点。”原来为了避免开水溢出来,记者将水壶口压得过低,几乎靠近了茶壶的内壁。“这是泡茶的大忌。只有将水壶提高,让水高冲而下,才能使热力直透壶低,有利于茶叶的舒展,提升茶汤清香。”重新注入开水后,记者将茶壶内的茶汤倒入旁边的茶盅,过滤出杂质。
接下来就是分茶。雷蕾示意分茶要“低斟”。是指将茶盅里的茶水分到茶杯中,茶盅距离杯子大约2cm,这样不但可以防止茶汤降温过快,而且也有利于茶汤中的香气凝聚。同时,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嘀嗒的声响,符合茶道中的“静”。
当喝了自己泡的茶后,入口一股涩味。雷蕾笑着说道,“能品出涩味,说明你已经入门了。”
雷蕾告诉记者,泡茶十分讲究水温和时间,由于在泡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错误,所以才导致水温降低和时间过长,出现茶汤带涩味的情况。“熟练的茶艺师一般都能准确估计出茶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这样的失误。”
“茶汤的冲泡是一个非常讲究理趣并存的程序,讲究形神兼备,是个细致活儿。”蕾蕾认为,泡茶的乐趣超越了茶本身,在煮水泡茶举手投足间,都彰显着对生活的态度,从容淡定,优雅迷人。
茶艺世界浩瀚无边
“四五月正值新茶上市。”体验了泡茶后,雷蕾又带记者参观起了茶舍。在茶舍的陈列台上,摆满了各种最新上市的新茶。走到展柜边,雷蕾拿起一盒样品茶叶,放在鼻尖下嗅了嗅,说道:“西湖龙井,最新的春茶。”她把这称之为闻香识茶。
原来泡茶只是茶艺中的冰山一角,合格的茶艺师还要掌握包括识茶、选茶、赏茶、饮茶、闻香在内的茶艺知识。
“在中国,茶叶的种类繁多,没有一个茶艺师敢说自己认识所有的茶。”雷蕾表示,识茶是学习茶艺的第一步,而识茶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为了学好识茶,茶艺师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观察每种茶叶的颜色、形状、香味,并牢记在心中,当下次再接触到这一种茶叶,就能迅速地在脑海中做出反应。“很多时候,茶艺师还要去茶园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了解制茶的工序,观察一片绿叶蜕变成一粒茶叶的过程,以便更好地识茶。”
除了识茶之外,选茶也颇有讲究。
“你能看出这两种茶叶的区别吗?”雷蕾向记者展示了两罐茶叶,见记者摇头,说道:“这是两种都是铁观音,只是发酵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香味儿略有不同。”
选茶通常情况下要借助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通过一看、二闻、三摸、四尝来判断茶叶的优劣。“就拿铁观音来讲,不要以为香味越浓茶叶就越好。其实需要从形状、颜色、香味、手感等方面综合判断。而且茶艺师选茶时,不仅要从茶叶的角度出发,还要从茶客的角度出发。”雷蕾说,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不同,喝的茶叶也是有所不同的。“脾胃不好的人,不要喝红茶,上班族最好喝绿茶。帮助茶客选出满意的茶,也是茶艺师的工作之一。”
品茗也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识茶选茶泡茶,都是为了最后喝进嘴里的茶汤令人身心愉悦。雷蕾认为,品茗应该是边酌边闻,浅斟细饮。同时,环境对饮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品茗宜静,幽静的环境更能让人集中注意力,感受饮茶的乐趣。
茶艺世界浩瀚无边。喝茶的享受不只是香茗入口的那一股韵味,更是采茶煮茶喝茶的整个过程。
茶文化传播者
与茶作伴,随着对茶艺的不断理解不断深入,蕾蕾认为,作为茶艺师,不仅要会茶艺,还应该为茶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令雷蕾担忧的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受咖啡等速溶饮品影响,年轻人离茶越来越远。“成都人爱茶,但真正懂茶的人却很少,尤其是年轻人。”在工作中,雷蕾接触的茶客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并不多见。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茶文化,她倡导“茶叶年轻化”,让茶文化打动年轻人,走入大众。
除此之外,雷蕾还认为,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的一个部分,看起来虽很美,但过分追求形式感,不免有舍本逐末之嫌,丢了茶文化的核心。“大街小巷的茶艺表演已经成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不过茶艺表演受到欢迎的同时,也受到质疑,这样花哨的泡茶技巧能否泡出口感上佳的好茶?”
“过分追求表演形式,不仅不能泡出好茶,还严重阻碍了茶文化健康发展。”雷蕾认为,饮茶可以“涤烦”“忘忧”“去虑”,她希望茶文化能回归茶汤本身,能由内向外散发出迷人魅力。
无论是识茶选茶,还是赏茶品茶,茶艺师的精心付出都直接体现在茶汤的口感上,一杯清茶入口,似乎可以品出世间百态,品出人生百味。雷蕾作为一名茶艺师,在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坚守着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