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近义名量词“栋”与“幢”辨析
2016-10-21潘康燕
潘康燕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汉语近义名量词“栋”与“幢”辨析
潘康燕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栋”和“幢”作为量词义项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出现混用的情况。根据原型范畴理论,通过考察语源的历时演变和从抽象概括发展引申并逐渐产生量词义项的过程,重点论述二者作为量词义项修饰建筑名词的异同,进而得出:“栋”用于称量有完整的独立构架结构的建筑,“幢”用于称量在相应范围内不可分割、有相同功能或者外观且可能包括不同结构和层次的建筑;“栋”和“幢”作为量词义项时,两者在一定范围内互用,但是“幢”使用的范围更广;“幢”更倾向于书面语而“栋”更倾向于口语;由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出现“一栋”和“一幢”混用的现象时,人们在语言选择上倾向于使用“一栋”。
栋;幢;语源;辨析
汉字是唯一从古代演变而来且从未间断过的文字,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一部分,与社会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语言使用复杂多变,既能追溯历史原意,又紧扣时代演变步伐。现代汉语中,“栋”字和“幢”字在使用中就出现混用、交叉使用的情况,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一栋楼”出现137次,“一幢楼”出现143次,但两者语境及上下文并无明显区别。为理清“栋”字和“幢”字的区别与联系,笔者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原型”理论出发,对二者进行辨析,以期能够以语源为出发点考察“栋”和“幢”二字的历时演变以及他们从抽象概念发展逐渐产生引申意义进而发展出成为量词并固定下来的历程,肃清现代汉语使用中的疑惑。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字中收录有“栋”字,但是“幢”字是被收录在次常用1000字字表下。而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等级大纲》,“幢”字被收录为编号585的丙级字[1]337,而“栋”字被收录为编号115的丁级字[1]339。从两个大纲中虽然看到了收录有前后不太一致的地方,但是都可以证明“栋”和“幢”字均为现代汉语的常用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栋”中共收以下三个义项:dòng(1)脊檩;正梁。(2)量词,房屋一座叫一栋。(3)(dòng)名词,姓。[2]314“幢”共收录以下几个义项:chuàng(1)古代旗子一类的东西。(2)刻着佛号(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绸伞或石柱子。[2]204(3)zhuàng量词,房屋一座叫一幢。[2]1715从中不难看出造成现代汉语“栋”和“幢”使用中出现混用的主要原因是在义项中的作为量词部分的释义是相同的,那么是否说明二者作为计量房屋的量词是可以通用的?
一、语源考察“栋”和“幢”
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词义的演变——扩大、缩小和转移是由语言的变化所造成。词义的变化则是与范畴联系在一起的。姜忞指出“‘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可以把它看作是事物类别的总体。客观事物固有的类别特征经过认知中介在思维和语言中固定下来,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词的意义就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词义的形成及演变就是不同层面上的范畴化的结果。”[3]88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成员是以已有的范畴原型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首先从语源上对“栋”和“幢”进行考察。
(一)说“栋”
“栋”《说文解字》木部:“栋,极也。从木,东声。”同时《说文解字》:“极,栋也。从木,亟声。”[4]234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极,屋脊之栋。”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极者,谓屋至高之处。”[5]意即房屋最高处的大梁。《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荀子·哀公》:“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栋”后又用以指承担重任的人。《国语·晋语一》:“太子,国之栋也,栋成乃制之,不亦危乎!”往后发展“栋”用于泛指房屋。《淮南子·说山训》:“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木,而人予车毂,跪而度之,巨虽可,而修不足。”《后汉书·仲长统传》:“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宋书》:“栋高八丈四尺,堂基长三十九丈一尺,广十丈一尺。”从古汉语的用例中可以看到,“栋”的义项由房屋最高处的大梁、指代承担重任的人到泛指房屋的演变过程。这就说明,“栋”涉及称量“房屋”义项的指义应该是以房屋结构中的主梁为单位的(中式建筑中起主体作用的是脊檩,一个单体建筑只有屋脊正中一条主梁),亦即称量的是单体的质量较高的建筑。
(二)说“幢”
“幢”在《说文解字》中并未被收作为字头。徐铉《说文解字·新附》释:“幢,旌旗之属。”[6]从中可见“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汉书·王莽传》:“将持节,称太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汉书·韩延寿传》:“延寿衣黄纨方领,驾四马,傅总,建幢棨,植羽葆,鼓车歌车,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和“五骑为伍,分左右部,军假司马、千人持幢旁毂。”“幢”指张挂在舟车上的帷幔。《后汉书·班固传上》:“抚鸿幢,御矰缴,方舟并骛,俛仰极乐。”《随书·礼仪志五》:“衣书车十二乘,驾牛,汉皂盖朱里,过江加绿油幢。”“幢”还是佛教中的经幢,刻有佛经的石柱。叶名沣《陶然亭题壁》诗:“残幢何代埋斜照,败壁寻诗拂旧苔。”“幢”引申发展形成了军队编制名的义项,百人为幢。《魏书·蠕蠕传》:“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进而引申出用“幢”来称量军营(因军营中皆插有旌旗)。《宋书·索虏传》:“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登城望知泰之无后继,又有别帅钜鹿公余嵩自虎牢至,因引出击泰之。”由“军营”再引申就可以用于房屋。从以上字源分析可看出引申义项都是由“旌旗”义项而来的。旌旗所插范围内皆为军营,因此“幢”它所称量的是占地面积较广且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的房舍,具有整齐、规范的色彩。
从“栋”和“幢”的字源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有完整的独立构架结构的建筑用“栋”称量;在相应范围内不可分割、有相同功能或者外观且可能包括不同结构和层次的建筑用“幢”称量;两者可在一定范围内通用,但是二者的关系是“栋”必为“幢”,但是“幢”不一定为“栋”,一幢可以为多栋。
二、量词义项的“栋”和“幢”出现时间
“栋”和“幢”二者混用主要是作为量词义项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进行具体区分而皆为“房屋一座叫一栋(幢)”。因此考察二者“量词”义项成为关键之所在。
通过对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古代汉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发现:
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外在效标间关系的程度,这里的效标是指假定的客观标准,作为评判评估手段的有效性的指标。一般认为,系数为0.4~0.8较好,本研究中通过条目“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整体印象得分”进行效标关联度的检测,其相关性为0.767,P=0.000,提示效标关联效度较为理想[17]。
1.“幢”作为量词义出现于魏晋六朝《宋书·索虏传》:“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登城望知泰之无后继。”[7]111“‘幢'作为量词是由旌旗义引申出来的。……由‘军营'引申一步就可泛用于‘民房'。如现代汉语‘一幢房子'‘一幢大楼'等。”清乾隆年间小说《野叟曝言》:“岛后民房,墙屋楼堂一百二十幢。”晚晴小说《九尾龟》:“在法界连福里租了两幢房屋,摆开碰和台子。”“民国”小说《古今情海》:“船到济州时,吴君租了一幢豪华的楼房。”
2.“栋”作为量词义出现于明末小说《明珠缘》:“虽是闭门谢客,但是身居城中,外事亦不能脱的干净,他清波门外有一栋闲宅,甚是幽僻。”清代《浮生六记》:“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眉庐丛话》:“明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尝为内殿易一栋,审视良久,于外别作一栋。”“民国”小说《武宗逸史》:“摆满了一盆盆花卉,偌大个画舫,如一栋楼房,共有上中下三层,也有十几间屋子。”
3.综上分析得出:(1)在“栋”与“幢”词义逐渐虚化最终变成量词的过程中,“幢”在魏晋南北朝首先虚化为量词,而“栋”直到明末才出现量词的用例;(2)“栋”在明末已经出现指向“宅”的量词,而“幢”在清末才出现相似用例;(3)清朝和民国均出现二者指称“房屋”的量词义项用例,而且“一栋”和“一幢”二者互用。
三、现代汉语“栋”“幢”分析
文中对现代汉语“栋”和“幢”进行分析时,语料主要取自于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以及人民网的新闻网络检索。
以上数字单位均为搜索中所出现的条数
从以上表格统计数据显示,“栋”和“幢”的现代汉语词频中,除了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外,其他来源语料均是“栋”词频高于“幢”。“一栋”和“一幢”的数据比较中,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一幢”的词频高于“一栋”,而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和人民网新闻网络检索显示结果相反,“一栋”的词频高于“一幢”。
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选材包括应用文、报刊、文学、电视电影、翻译作品、戏剧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选材包括教材、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语言材料、自然科学、报刊、应用文等,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写文本。从各语料库选材方向可以看出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具有书面语特点,而媒体语料库中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则具有口语特点。因此,不难得出,从语体色彩方面来看,“一幢”更倾向于书面语色彩,“一栋”更倾向于口语色彩。
以上数字单位均为搜索中所出现的条数
一栋别墅22——一幢别墅590.37:1
一栋房子90——一幢房子1460.62:1
一栋大厦9——一幢大厦260.35:1
一栋宿舍楼7——一幢宿舍楼8 0.88:1
一栋写字楼1——一幢写字楼10 0.10:1
一栋房屋18——一幢房屋470.38:1
一栋楼94——一幢楼980.96:1
一栋高楼6——一幢高楼130.46:1
一栋大楼35——一幢大楼560.63:1
一栋豪宅6——一幢豪宅32.00:1
一栋楼房34——一幢楼房420.81:1
上文提到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选材范围,说明其更具有学术性质及书面语性质,选择它作为语料分析更贴近“栋”和“幢”作为量词义项的语源本义。数据分析显示,“一栋写字楼”与“一幢写字楼”的用例比例为0.1:1。“写字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解释是办公楼,多指配备现代化设施的商用办公楼。写字楼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超大规模,其指这样的楼体不仅自身的建筑规模宏大,而且综合配套强大,强调其规模的伸展力和拓展性,集办公、会展、酒店、休闲娱乐及购物于一体的大空间。其特点与“幢”的语源“它所称量的是占地面积较广且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的房舍”更切合,用“一幢写字楼”更合适。“一栋大厦”与“一幢大厦”的用例比例为0.35:1。“大厦”在《现汉》中的解释是高大的房屋,今多用于高楼名。大厦是多层及多单位建筑物。其特点亦与“幢”的语源贴合,用“幢”称量大厦更合适。从数据分析显示,在相应地理范围内不可分割、具有相同功能或者外观且可能包括不同结构和层次的建筑如“别墅”“大厦”“写字楼”“高楼”等用“幢”称量更合适。“楼、宿舍楼、楼房”的“一栋”和“一幢”用例比例分别为0.96:1、0.88:1和0.81:1,他们的用例非常相近而且区分不大,出现混用的情况。究其原因,“楼、宿舍楼、楼房”的词义的模糊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三个词所指向的事物边界越来越不清,这必然就导致人们不能够清晰地判断出他们的界限,进而选择合适的称量词,导致互用的情况出现。“一栋豪宅”与“一幢豪宅”的用例比例是2:1,是所选的十一组名词中,唯一的“一栋”高于“一幢”的用例。豪宅在《现汉》中的解释是豪华的住宅。豪宅是社会资源密集化的产物,是由社会资源的精华萃取来的,是专门供给具有相当财富、地位和权力的人居住的独立式住宅。它所指称的是独门独户的独栋住宅。因此“栋”的语源中的称量单体建筑与“豪宅”正好切合,因此用“一栋豪宅”显然更合适。
在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和人民网新闻网络检索的相同数据分析显示“一栋”+建筑名词的词频全部高于“一幢”+建筑名词的词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随着人类社会地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追求速度和效率至上成为人们的首选行为方式,而且这个方式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反映,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处于不停演变中。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追求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人类的本性,因此人们力求经济和快捷反映在语言中就是人们主动选择音素少、发音容易和笔画数少“栋”,而避免音素多、发音复杂和笔画数多的“幢”。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媒体语言中,“一栋”+建筑名词的词频全部高于“一幢”+建筑名词的词频的原因。吕冀平、戴昭铭指出:“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当出现两种语言形式能够传递相同的信息量时,如果一种选用的符号多,一种选用的符号少,人们总是愿意而且应该选用后者而舍弃前者。”[8]86语言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稳定性,但是语言系统却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一些语音、词汇甚至语法发生了变异,并不断冲击语言规范。因此语料中的媒体语言是否属于媒体语言的语言变异,他们是否属于规范语言,的确值得大家去思考。但是这个并不是此次所要探讨的问题,而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一栋”“一幢”在现代汉语使用中,由于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出现了二者混用的现象,而且,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一栋”。
结语
语言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综上所述,“栋”语源中的“房屋最高处的大梁”为《现代汉语词典》义项(1)的来源,“幢”语源中“旌旗之属”为《现代汉语词典》义项(1)的来源。从语源的考究中,明确“栋”用于称量有完整的独立构架结构的建筑,“幢”用于称量在相应范围内不可分割、有相同功能或者外观且可能包括不同结构和层次的建筑。“栋”和“幢”作为量词义项时,两者在一定范围内互用,但是“幢”使用的范围更广,比如紧密相连的房屋且不可分割的就是一幢,多功能的综合楼(包括主楼和裙楼)合称为一幢,“幢”包含“栋”,但是“幢”不一定是“栋”,一幢可以为多栋。“幢”更倾向于书面语而“栋”更倾向于口语。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
[3]姜忞.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词义扩大与缩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许慎.标点注音《说文解字》[M].崔枢华,何宗慧,注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7).
[7]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6).
[8]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汉语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85(2).
责任编辑:谢雪莲
Analysis of Synonymous Noun Quantifiers“栋”and“幢”
PAN Kang-ya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Nanning,530006)
“栋”and“幢”are often mixed up in using as quantifier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diachronic development in etymology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ir quantifier items from original abstraction of“栋”and“幢”with prototype theory and the exposition of their differences as quantifier in modifying buildings,a conclusion can be made that“栋”collocates buildings with complete and independent frame while“幢”with inseparable structure in certain bound,similar function or appearance and possibly different frames or floors;“栋”and“幢”can be mutually borrowed while“幢”is more widely used;“幢”is often seen in written language while“栋”in spoken;people prefer the former in the mix use of“一栋”and“一幢”due to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in linguistics.
栋,幢,etymology,analysis
H13
A
1674-8891(2016)04-0083-04
2016-05-15
潘康燕(1983—),女,广西隆安人,广西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