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评价及趋势研究

2016-10-21宗耀慧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农村公路经济社会

文/宗耀慧

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评价及趋势研究

文/宗耀慧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而新农村的建设肯定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措施。因此,对农村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经济社会效益的趋势分析。

农村公路;经济社会;评价;趋势研究

一、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其指标体系是有众多单元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评价指标的选用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全面覆盖与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各方面内容。本文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遵循如下几点构建原则:

(1)科学性与创新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进行指标选用时,要依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村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及相关理论,选择出比较具备代表性和创新性,并能综合全面反映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客观实际指标。

(2)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所有指标都要尽可能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整体地反映出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指标的选择不仅要求精简到位,还要求准确涵盖各个领域范围。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要对农村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采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大的相关数据和案例。评价指标的选用要科学明确、通俗易懂,便于收集相应的指标数据和统计计算。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以定性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将项目中能够量化的部分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将定性项目中的指标进行分值量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选用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5)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的选用要考虑到指标本身的相对稳定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选择更加具有通用性的评价指标量化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稳定性的指标有助于比较区域内农村公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动态性的发展能够很好地反映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通过国内大部分研究发现,农村公路经济社会效益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标主要包括投入效益、开发效益、潜在效益、拉动效益、波及效益以及直接效益等,只有在三级指标的选择上稍有差别。上述评价体系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全面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特点,同时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其中的部分指标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法进行定量化分析,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遵循上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如表2-1所示的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

表2-1 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熵值赋权法和主成分分析两种常用的农村公路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评价的方法。

(1)熵值赋权法。熵值赋权法是一种常用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熵值赋权法主要通过哥哥样本的实际数据值求得最有权重,很好地反映了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得的指标权重更具有客观性。从嫡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嫡主要有热力学熵、统计力学熵、信息熵三个认识思路。热力学嫡主要用于对一个物质系统中能量衰竭程度的度量;统计力学熵是对系统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和混乱度的度量;信息嫡是对信息源发出的信息的无序度的度量。在进行评价体系指标过程中,各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都具有特定的熵值和效用价值,若某个指标的数据完全无序时,该指标熵值为1,指标评价的综合效用值为0;总之,某指标的数据有序程度越高。其对应的熵值越小,指标评价的综合效用值反而越高。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降维的思路将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性的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综合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原始指标中包含的大量信息,从而有效剔除了重复冗余的信息,是进行评价系统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始的数据矩阵或者消除量纲化的矩阵构造出一个新的主成分矩阵,这些新的主成分指标之间是线性无关的。新的主成分矩阵的方差等于原始的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或消除量纲化的矩阵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通过求解原始的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就可以有效判断出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变量数量。

三、农村公路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的趋势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促进作用表现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且上升的趋势类似于二次多项式的趋势。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阶段的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并不会继续进行大幅度上升,且农村公路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的增长速度和大小程度也是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因此,在建设农村公路过程中,要根据其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在适当地阶段做出正确的决策,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好打好基础。

呈现一个层层递进的趋势,大致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县道建设街道、乡道建设阶段、村村通建设阶段以及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及养护阶段。相应地,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额指标根据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是逐年增加的,而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指标在前三个阶段表现为逐年增加,但在第四个阶段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农村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增长速度表现出来不同的作用,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的促进作用很大,但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促进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公路建设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表现为对降低农村恩格尔系数指标的促进作用增长率比较高。

[1]冯震宇.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范喜坤.浅谈我国农村道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文化旬刊,2016(2).

(作者单位:内黄县农村公路管理所)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农村公路经济社会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