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课堂有效创设情境的策略探究

2016-10-20吴建英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高创设

吴建英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创设歷史情境,实现高效课堂?认为要精心编制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借助音乐营造历史情境;巧用图片再现历史情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现历史情境。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具有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进行积极思维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它能激发学生情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将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它能使授课方式趣味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创设历史情境呢?

一、精心编制故事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故事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如果我们能创设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朝的统一》一课中,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认知水平要求上,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层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有一位教师创设了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符合时代的虚拟历史故事场景。

故事一: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楚国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有很多人围观,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奈之下,他只好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字,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过了一会,有一个燕国老者想买他的马。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故事二: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才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出示虚拟情景后我设置了如下渐进的问题:

1.故事中的人遇到了哪些麻烦呢?(货币、度量衡、文字的不统一。)

2.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秦始皇应该统一六国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3.货币、度量衡、文字标准的统一有什么好处呢?

(有利于社会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等。)

4.既然标准的统一这么有利,我们该不该借鉴呢?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能列举出哪些统一标准的例子呢?(列举:推广普通话;学英语;使用国际单位公斤、米、升;还有欧元的使用)。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秦朝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体会到秦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二、借助音乐营造历史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氛围。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时代的气息和深深的历史烙印。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与历史史实相关的歌曲。比如说《长征组歌》《南泥湾》《松花江上》《我的中国心》《五十六个民族》《春天的故事》等。在讲到日本制造“九一八”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学生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通歌曲的渲染,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学生完全陷入到这样的情景之中。然后进行学习,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三、巧用图片再现历史情境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料,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教师适当选择一些素材,巧妙地加以运用,就能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历史,同时培养学生解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建筑奇观》一课时,有一位教师就精心选择大量的图片并配上图片说明,请学生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我国哪四大建筑?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分别介绍四大奇观。采用“穿越时空”的形式将课文设计为:“智慧之旅——赵州桥;人文之旅——大运河;奇迹之旅——明长城;震撼之旅——故宫。”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原以为建筑就是冷冰冰的,四四方方的,看了这些建筑我们才发现原来建筑也可以这么美,这么让人叹为观止。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人民智慧与创造力。那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呢?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又是怎样的呢?最后,让学生观看《乐山之旅》视频,感受建筑之美,感受家乡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以近思远,古今结合的教学目的。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价值观的熏陶。这节课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创设了令人神往和陶醉的情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呈现历史情境

多媒体、微课、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历史情境再现提供条件,拓宽了教学途径。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空洞的历史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视性,这种新鲜、强烈的刺激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历史课堂。学习“南京大屠杀”时,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历史,将日军的残暴罪行直观地、触目惊心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这不仅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学生对日军的残暴的行径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教师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的负担。”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感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历史情境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美的形式和愉悦的内容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从而,更好体现历史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提高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