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等式”教学课例设计

2016-10-20杨守权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師不等式性质

杨守权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必修五课本上的第三章关于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相关运算。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不等式化简、证明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十分重要,其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的难点内容是不等式性质的证明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并且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老师提问:假如一个人在公路上开车,行驶到限速40km/h的路上时,这时他开车的速度v的范围怎么表示?

同学A:v<40km/h

同学B:v≤40km/h

老师总结:限速路标上40km/h的含义是速度不超过40km/h,也就是说可以等于40km/h,所以,同学B的答案是正确的。

老师:通过上面的例子,说明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的运用非常多,为了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定理探究

老师提问:对于“同学A的年龄大于同学B的年龄”,我们可不可以换种方法来表达?

学生:可以改成“同学B的年龄小于同学A的年龄”。

老师总结:现有两个数a和b,假如a>b,那么,我们也可以写成bb,那么bb”。

老师再次提问:如果同学A的身高比同学B的身高高,同学B的身高比同学C的身高高,那么,我们能不能得出同学A和同学C的身高谁高?

学生回答:同学A高。

老师总结:现有3个数a、b和c,假如a>b,b>c,那么,我们可以得出a>c,从而得出“定理2:如果a>b,且b>c,那么a>c”。

老师:上面这两个定理,相信同学们已经记起来了,我们初中都学过,那么还学过哪些定理呢?哪位同学可以上来写一下。

经过老师的提示引导,同学C在黑板上写下了“定理3:如果a>b,那么a+c>b+c;定理4:如果a>b,且c>0,那么ac>bc;如果a>b,且c<0,那么ac

四、反思

这节课以引入生活中不等式的事例为开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研究知识的结构,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是应注意引入课程的生活事例不要太少。上课时,将前面学习的函数、数列等内容融入不等式中,并举例讲解不等式在这些内容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本章不等式内容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欲望。

猜你喜欢

老師不等式性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请假
我被老师批评了
老师,我爱您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道IMO试题的完善性推广
浅谈构造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