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导学案,提高边远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2016-10-20邹顺永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导学案提高

邹顺永

摘 要:由于各种原因,边远农村初中办学规模较小,政治教师较少,竞争压力也较小,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鉴于政治学科在中考计分的比重被降低,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正确出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重课前教师准备的质量以及课上学生学习的质量,使用“导学案”,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不错的选择。使用导学案,可以克服教师独白式的讲授,淡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独占性。可以避免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要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克服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

关键词:导学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一般说来,边远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办学规模小,学生少,教师少,办学经费少,学校发展受限。这些学校在发展中可能会成为薄弱学校,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

据调研发现,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主要有以下原因:不少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不会取舍教材,在课上只好随意发挥,一讲到底,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师角色转变不够,有些教师习惯于课堂上多讲,自我感觉还不错,很少留下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等,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被扼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乍一看,师生互动很热闹,师问生答,但也就那么四五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学生参与面太小;最多的情况是,整个课堂上没有任何练习和测试,一节课到底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和技能,一点也不明确。换句话说,一节课学生可听可不听、可参与也可不参与,也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目标和要求的课堂,效率自然不高。

而且不少师生认为,思想品德学科主要靠期末考试前多背,所以平时不太注意课堂效率。但是,想一想,期末考试又不是只考思想品德一科,所以,把希望放在期末,肯定是不行的。看一看学生的试卷,就发现,客观题还能得不少分,可主观题几乎得不到什么分。这跟平时不注意训练有关。教师每节课讲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实用的,学生又能记住多少;思想品德中的基本知识点和原理记住了,能不能灵活应用,能不能举一反三,能不能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这些问题还是存在的。

鉴于当前政史学科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思想品德学科被边缘化趋势的出现,因为不少地区的中考计分把语文、数学、英语等所占分值提高,而把思想品德等学科所占分值降低。学校自然把重点放在其他学科上,不会留给思想品德等学科太多的时间。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唯一出路。花较少的时间,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是大家一致努力的追求。

课后,教师没有时间辅导和督促,那么,只有在课前多花时间,认真钻研教材、课标、教参、练习册、与本节课有关的典型测试内容等,明白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哪些知识还要学会应用。

针对这些情况,要求教师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先让教师接受培训,让其了解什么是导学案,导字案设计的一般格式等,并要求教师在假期中编制好开学要用的导学案。导学案必须将教材的三维目标完整地设计出来,而且要体现到位。

编制学案时,要集中同一学科教师的整体优势和集体智慧,将本学期的教材完全研究透彻;设计出高质量又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导学案课例设计;导学案要体现对具体知识点和题目训练的要求,同时结合课标、教材和中考考点,要把材料中体现的知识和能力一一挖掘出来。围绕能力目标来学习知识、训练题目,还要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竞争过程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要切实引导学生有效自学、讨论、探究、质疑,把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好玩。

通俗地讲,导学案就是教师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的操作图,也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线路图。一节课,该怎么引入,哪些是重点要讲解的内容,哪些是让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哪些是让学生自学就可以掌握的部分。学生在这节课上干些什么(听、读、议、讲、练),教师该怎样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一个环节大约要多少时间等都要考虑好、设计好。并把它打印在一两页A4纸上,交给专门负责学校印刷的工作人员,印制好,在课前发给每一个学生。课上,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学生也看到了,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该学些什么。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代表点评,教师补充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和展示交流的舞台,并通过一定测试,检查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导学案的使用。

使用導学案,可以克服教师独白式的讲授,淡化教师在课堂上的独占性。克服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防止学生课堂上的懒惰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反复练习性,深化学习的实效性。因为导学案上,有材料,有问题,有讨论,有测试练习题,教师总要留给时间让学生去完成。学生也不可能呆坐在那里走神、玩别的或睡觉等。一人一份的导学案,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效使用,也便于小组长和教师检查完成情况,又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作业来使用。

使用导学案后,可以避免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要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了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充分性。因为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已经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处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或调整。教学的思路和重点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用导学案后,学生和教师,在课前的研究学习,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前置或后移。也就是说,容易的内容可少花时间而前置,而难的内容可多花时间而后移。课堂仅仅是师生交流对话的一个重要舞台,避免了每节课都平均用力,可以避免学生光听不练的局面。学生的当堂训练,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对能力的应用程度。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当然刚开始时,学生可能还不太适应这种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上动起来,不能呆坐着;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大约六七个学生,要选派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可能不听组长的,合作学习进行得不好;或者刚抛出一个值得讨论、争论的问题,就马上抽学生起来回答,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少,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对问题。教学进程慢,讨论与展示的时间稍多,有拖堂的现象;导学案的质量还不高,没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过于偏重基础知识的识记,而忽视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的教师虽然编制印发了导学案,但是上课并没有按导学案去教学,还是按照老套路上课等。通过一年左右的实验,学生慢慢就会适应了,其中许多不足,都可得到不断的改进。

总之,要改变边远农村初中的不利局面。一方面,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变成学生充分交流学习与精彩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取得各方都满意的结果,是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加强边远农村思想品德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褚明英.浅谈农村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反思[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

猜你喜欢

导学案提高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