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的机遇发展研究

2016-10-20贾金广

商情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常态机遇

【摘要】产业集聚区是推动区域性发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及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郑州市从正式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来,克服诸如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吸引力差等不利因素的进程中,迎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此,郑州市产业集聚区主动适应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等要求,力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机遇;新常态;产业集聚区

一、新常态下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协调发展问题解决显著,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及问题。

(一)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迅速。2012年,全市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实现总收入3513.8亿元;38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48.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截至2013年7月份数据显示,郑州市重点产业集聚区38个,其中省级重点15个,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二)产业集聚推动效应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郑州市13个省级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62.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突出。从产业行业结构来看,能源原材料工业占郑州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8.9%,而高技术产业仅占12.6%,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仅占19.9%,不足两成;另外,积累的阶段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四)内生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在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传统制造业和贴牌加工企业步履艰难更不敢为科技研发、创新承担风险而徘徊勉强维持生存现象日益突出。

二、新常态下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时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对我国前期经济政策消化期、经济增速换档期、机构调整沉痛期的大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即一是衡量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适宜增长;二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三是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新兴增长点的转变。

(一)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迎来新机遇。新常态为郑州市产业集聚区重新规划聚什么、如何聚、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带来新机遇,中部崛起战略和“一带一路”规划的推进,使郑州市陆路、航空、邮政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取得试点等;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为集聚区提供时空空间。思维转变到实践革新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国企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产能过剩、缺乏创新、复制式发展企业敲响警钟,为发展格局的调整提供同步环境;三是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粗放式发展模式必将淘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内动力驱动型发展方式也为郑州市产业集聚区转变方式注入活力。

(二)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2015年GDP实现6.9%的增速,创下1990年来最低的整体经济增速下滑的新挑战,而作为郑州市经济强劲“驱动器”的产业集聚区,更承担着自身发展和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二是传统产业收缩的挑战。怎样升级、传统产业如何对待仍是新常态下不能忽视的问题,如何避免过度摒弃或“产业断层”现象的发生;三是消除前期政策刺激相伴而生的产能过剩的挑战,如何改善企业与当地政府高负债率、如何避免区域经济硬着陆,成了各产业集聚区面临的新挑战。

三、新常态下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维稳宏观政策下微观政策要灵活。政府要转变唯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变单注重招商引资、忽略培育与内生的发展模式,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提供必要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区要正确认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新要求,企业策略要灵活运用。

(二)杜绝思维“过剩”,提升经济发展引领力。“产品过剩不可怕,思维“过剩”才真正可怕”,郑州市产业集聚区要抓住“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发挥郑欧班列、郑州航空港、郑州综合保税区等“郑州元素”优势;从产业链条延伸出发,挖掘产品上下游发展空间,以培育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为核心,加速结构调整以推動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变革式发展。

(三)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选择。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应兼顾传统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的同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的结合,通过创新载体支撑实现创新能力强、驱动能力十足的产业集聚区建设。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凝聚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规划老城区,形成集企业、政府、金融服务机构及学校、医院、超市、文化娱乐场所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二是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发挥公租房和廉租房作用,分阶段完成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有效整合,加强劳动力再培训,解决产业集聚区劳动力引得来而留不住、不能养老的问题,形成“一镇一业“具有特色、具备内生动力的产业集聚区,提升新型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融合度。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2]赵凌云,辜娜.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湖北发展新机遇[J].湖北社会科学,2014(10)

[3]河南省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4)

[4]丁文恩.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集群策略研究[J].前沿,2011(17)

作者简介:

贾金广(1985-),男,郑州科技学院,中级经济师,硕士,从事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研究。

猜你喜欢

新常态机遇
再见,机遇号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