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手机控”行为探析

2016-10-20蔡志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手机控多媒体

蔡志鹏

摘 要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一般的“通讯工具”逐渐向“个人多媒体终端”转变。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当前,大学生由于对手机的过度使用而存在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现象。本文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对高校手机控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多媒体 过度依赖 手机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16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2.9亿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7亿户,其中8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75.6%;移动宽带用户达到7.98亿户,占比达61.7%,其中4G用户维持高速增长,全国新增4G用户1.47亿,总数达到5.33亿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17.2亿吉比特,同比增长125.3%,固定宽带接入时长达14.1万亿分钟,同比增长21.0%;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06亿部,同比增长11.9%,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7299.9万户,同比增长50.7%。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手机本身的交流互动功能强大,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新宠。倘若使用过度,容易导致对手机过分依赖,课堂上低头族频频出现。

1手机依赖现状——以重庆市为例

根据重庆移动2016年5月发布《手机用户上网情况调查大数据》(以下简称《报告》):

(1)我市每6个人中就有1人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成为重度手机依赖症患者。这类低头族又以80后和90后的男性居多。其中,上网超过5小时的重度手机依赖者,占到被监测总人群的16%;每天上网2~5小时,被界定为中度手机依赖,这样的人群占13%。

(2)从年龄和性别来看,80后和90后不少人是机不离手,平均每4个人就有1个是重度手机依赖者,其重度用户占比达48%(分别为24%),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男生对手机更着迷,重度依赖用户比女生高2个百分点。《报告》:为何男生比女生更爱玩手机?许多人玩手机是在打游戏,一打时间就比较长,而男生则是打游戏的主力。

(3)从各地区域看,主城各区重度手机用户占比中,渝中(26%)、江北(23%)、南岸(23%)分别排前三,巴南(16%)排最后。区县中排前三的分别是永川(15%)、璧山(15%)、合川(14%),排在最后是丰都(10%)。《报告》:这个排名跟各区县的经济实力有关系,比如永川是职教城,经济基础也较好,在区县中的手机消费排名也靠前。

(4)大学是重灾区:五分之一中招。学生中的重度用户占比为19%,超过其他非学生人群4个百分点,学校中每5个人就有1个是重度手机依赖者。高校中重度手机用户占比前十分别是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轻工业学校、重庆文理学院、第三军医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这些大学中的每3人就有1个是重度手机依赖者。

根据《报告》显示:低头族们都爱玩儿些什么呢?答案是社交软件居榜首。根据数据分析,98%的用户安装了社交类APP软件,其次是视频类软件,最后是网购类。再次细分:男性偏好安装阅读、学习、投资类APP,女性用户偏爱美图等摄影类、淘宝等购物类以及音乐类APP。

2大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分析

在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求新求变且多样化的同时,伴随的是在公众生活中留下的深深烙印:过分依赖手机、课堂低头频现。笔者认为,大学生手机依赖成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手机功能的强大性

智能手机较普通手机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也让大众不知不觉被 “囚禁”其中。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在和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中,一些学生明确表示手机可以完全代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活动。

2.2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与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交往,了解朋友圈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多数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

2.3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理冲突。有不少大学生看到别人玩手机自己也跟着玩。有调查显示22%的大学生会选择躺在床上玩手机,在面对“为什么躺在床上了还会想玩手机”这个追问时,一些大学生坦诚交待:寝室其他同学几乎都会在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所以自己也跟着玩,久而久之,对手机产生依赖心理。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神经质和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而在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四个维度上,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得分明显更低。这说明手机依赖的个体在人格上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敏感、易紧张、内向、多疑和自律性差等特点,并且在人际交往时容易紧张与害怕,更加无法适应环境。

3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研究

智能手机集传统手机的通讯功能和电脑的上网、聊天、购物、游戏、阅读等功能于一体,使用更加方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智能手机产生严重依赖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因过度对手机依赖导致荒废学业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课堂低头族为何如此常见?青年学生对手机的过分依赖行为开始受到教育学者的批评和担忧。如何看待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行为,我们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对培养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健全道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3.1大学生自我约束行为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手机,把它仅当作一种通讯工具,不盲目攀比,除了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手机时的正常开支外,尽量减少对手机不必要的使用;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努力地使自己主动地与人交谈,要不断地尝试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活动,增强个人自信心;可以通过采用面对面、书信,上课自习时间尽量“人机隔离”来削弱对手机的依赖,平时到图书馆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3.2家庭的关心帮助

家长应不定期、经常性地和辅导员、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能放任之,合理控制孩子在校期间的花费,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多关心和帮助子女,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当孩子过分依赖手机无法自控时,应带孩子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3.3高校制度的及时完善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文明礼仪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增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健康的使用手机。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通过成熟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手机依赖倾向者”调整好心态,对那些有严重手机依赖行为的学生,可介绍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孟祥寒,高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成因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8).

[2] 手机用户上网情况调查大数据[N].重庆晚报,2016-5.

[3] 庄英.浅谈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猜你喜欢

手机控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手机控”父母让孩子很受伤
高职学生课堂“手机控”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学霸成了“手机控”怎么办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
儿子是个“手机控”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高职院学生“手机控”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