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研究

2016-10-20李涛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高校

李涛

摘要: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本文描述了当前科研经费审计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提高。同时,高校的科研能力作为高校排名的重要指标,各高校为了提高排名,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争取项目经费。高校管理科研经费的数量和规模成“井喷式”增长态势。但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僵化,各高校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贪腐频发的“重灾区”,不少高校教师为此锒铛入狱,令人痛心。因此,作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减少和防范科研经费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保证科研经费用好用对,是摆在广大高校内审机构和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当前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面临的困境

1.认识不足造成管理缺位,从而使得科研经费使用乱象丛生

科研部门管理侧重于项目申报、立项、结题等程序性的工作,至于科研经费,只要到达学校账户就行,具体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则认为科研经费大部分为外来经费,学校只是代为保管,在经费报销时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核把关不严;具体科研项目负责人多为教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同时认为既然科研项目是自己争取的,那么项目经费怎么使用、什么时间使用,自己说了算,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无权干涉。种种错误认识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科研经费使用时不按预算支出、违反标准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报销个人家庭支出、用虚假业务冲账等等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

2.过时的科研管理制度造成内部审计缺乏具体的审计标准,只能依照财务收支的管理规定进行审计

当前内审机构审计科研经费时,主要依据为科研项目来源部门或机构的经费管理制度和学校的科研管理办法。这些制度规定往往讲原则性的东西过多,比较笼统,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缺乏评价标准,造成了内审部门审计时只能按照财务审计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审计。具体操作时审计人员只能审核票据的合法性、签字手续是否齐全,各项费用支出是否超预算等,至于支出合不合理,就无从判断了。因而,根据不适宜的标准来审核科研经费,形成了只要审科研经费,就全是问题的怪象。前北大校长周其凤曾经提出:科研经费审出问题,是学校管理不力,是校长的责任,但据他所知的大学审计中,没有一个大学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不是制度出了问题?

3.审计没有时效性,监督力度差

现在大学内审机构人员配备普遍薄弱,靠有限的人手和时间不可能将全部科研经费进行全覆盖审计。通常是在项目快要结题时,将重要的科研项目资料报送审计,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疑点,项目负责人也能给出这样那样的解释,限于审计成本,审计人员也无法去调查核实,就算发现了问题,违规违法行为已经发生,对国家、学校和个人的损失已经造成,于事无补。

二、解决科研审计困境的对策

1.改革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

现有的高校科研贪腐,除了个别人员思想觉悟腐化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人员用于奖励的支出过低,最高限额为项目占间接费用的5%。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讲了就必须要做到,而且一定要‘面子和‘里子一起做!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各高校应根据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修订,重点应放在经费划拨、费用核算、资产管理和结余处理方面,制度应具体、详实、有操作性,让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有据可依。

2.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的观念

内审部门可牵头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让科研人员树立科研经费都是国有资产的观念,科研经费开支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范围开支,不得转移、挪用、套取科研经费,减轻科研人员对审计的对立情绪。同时,与校纪委配合,开展典型的科研违法违纪案件警示教育活动,打破科研人员的侥幸心理,强化廉洁从事科研的意识。

3.强化审计监督,开展全过程科研项目审计工作

内审部门要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为抓手,审查经费开支的合法合规性。在项目立项预算编制阶段,内审部门可对具体支出的开支比例和范围提出建议。在项目实施阶段,内审部门要不定期的抽查,审核经费使用是否按照预算执行,重大开支是否真实合法合规。在项目结题阶段,审核项目是否按时结题,结题后结账是否及时,课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等。

4.适时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

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能够更好地评价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如有些项目购买科研设备,从合法合规性看票据没有问题,报销手续也齐全。但通过绩效审计,就会发现设备与科研项目关联不大。开展 绩效审计的条件是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综合评估,确保项目经费用在刀刃上。

5.强化内审队伍建设,更好地为科研审计工作服务

科研项目种类繁杂,相互间的差异非常大,需要相应的专业 知识才能准确把握。高校内审人员,多为财务、审计专业出身,结构比较单一。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内审机构一方面可引入外部专家进行指导咨询,另一方面,要注重现有人员的培训,鼓励内审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塑造复合型审计人才。

高校科研经费内审工作关系到高校科研项目运行,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内审部门针对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迎难而上,将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龙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违法_违规问题揭示及审计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2]刘洋,冯义秀.全过程全体系全内容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初探[J].商业会计,2012,(18).

[3]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20).

[4]张美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思考[J].财会月刊,2011,(3).

作者简介: 李 涛(1978-),男,汉,湖北襄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内部审计。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高校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