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传统过时了吗?
2016-10-20
尊师重教,谈何容易
易雪松(10岁男孩的妈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传承,但传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老师要值得尊重,如果老师不讲究师道尊严,还要求学生尊重他,那就不合理了。我儿子的班主任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孩子气很重,动不动就惩罚孩子。上周,因为一堂语文课的课堂秩序不好,他不问青红皂白,罚全班学生抄整本的语文书!我打电话给他为孩子求情,他居然说,请家长不要干涉班主任的工作,否则就请给孩子转学。您听听,这叫什么话?
主持人:客观地讲,大多数老师还是讲究师道尊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老师迫于压力,渐渐浮躁起来,做出了一些不适当的事,有的甚至涉嫌犯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但大家不可以偏概全,任劳任怨、教书育人、与学生情谊深厚的老师比比皆是。
贺晓敏(15岁女孩的妈妈):不知从何时开始,纯洁的中小学校园开始弥漫功利之风,学生像劳工,每天为升学辛苦劳作,老师像工头,在一旁监督、鞭策,而学生的成绩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奖金和名气。这样比喻似乎太刻薄,但谁能说这不是事实?只怕照此发展下去,尊师重教会变成一个传说。想想我上学的时候,师生关系就像父母和孩子,学生生病了,老师会晚上来家访,给孩子补课,不会要补课费。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尊重?家长怎么会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总之,我对当下的师生关系的看法挺悲观的。
唐志刚(12岁男孩的爸爸):我不同意这位妈妈的看法。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难免会出现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混乱,这种混乱,当下看是不正常的,长远看则是正常的。家长难道不浮躁吗?为什么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老师?实不相瞒,我就是一名中学老师、班主任,我知道做老师的苦衷,其中最难忍受的就是学生不信任的目光。去年,一位家长找到我,送来一个厚厚的红包,让我关照他的儿子。我坚决不收,我甚至感觉送红包是侮辱我。那位家长接连送了三次,都被我拒绝了。大家猜猜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他给儿子办理了转学手续!看来,我不受贿,他就不放心。难道尊重老师只有送礼这一种方式吗?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学生的礼物,凡是学生亲手做的,比如画的画片、做的贺卡,我都开心地收下,凡是花钱买的,比如买的贺卡、鲜花,我一律退回,就是在维护师道尊严。像我这样的老师大有人在。不过,我们的烦恼仍无法消除:许多家长认为老师不收礼就是不给面子。
主持人:看来,校园弥漫功利之风、尊师重教传统的迷失,家长也要负一定的责任。这个话题过于复杂,我们按下不表,下面我们来讨论师生关系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
师生不睦,影响成长
邓惠蓉(13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以前英语成绩挺好的,还担任班里的英语课代表,但上个学期他英语成绩突然下滑,居然出现了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我很纳闷,就去学校与英语老师交流。英语老师也发现我儿子反常,说我儿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背单词,作业也马马虎虎,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反复盘问,儿子才吐出实情。原来,有一天他收作业晚了,英语老师不满意,批评了他两句,他就恨上了英语老师,从那以后就不再好好听讲了,还要求辞去英语课代表的职务。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几句批评都承受不了,他也太脆弱了吧?
主持人:在中小学生中,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其中缘由,请周博士给大家详细分析。
周宏斌(家庭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博士):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如果师生关系差,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位老师,上这位老师的课,孩子内心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心理压力剧增。长此以往,在生理上,孩子可能出现厌食、失眠、肌肉紧张性疼痛、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在心理上,会出现紧张、烦恼、易怒、焦虑等负性情绪。可想而知,遇到这些麻烦,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下滑。
第二,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的学习动机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叫作“交往动机”。交往动机包括愿意和别人相处,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愿意跟语言、兴趣、习惯相同的人相处,不愿意与兴趣、观点不同的人相处。所谓“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孩子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就会起积极作用,孩子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孩子会反感、厌恶,甚至逃避老师,不管老师讲了什么,他都一概不接受,结果学习成绩肯定糟糕。
第三,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孩子会感到学习生活安全、轻松、愉快,从而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不利于其个性发展。
易雪松:听了周博士一席话,我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师生关系不好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尊师重教永远都不过时!我们还是别发牢骚了,赶快想办法改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吧。
稳定情绪,换位思考
梁东辉(16岁女孩的妈妈):请问周博士,如果孩子经常在家抱怨老师不好,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办呢?
辛小迪(11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也经常在家骂老师,说老师变态,布置那么多的作业,还说老师上课接电话,只提问少数几个同学,等等,我该怎么应对?
周宏斌: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单方面指责孩子,或单方面指责老师都是不妥当的,最好能按以下步骤对孩子进行思想引导:
第一,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表对老师的看法。凡事有果必有因,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找到孩子抵触老师的原因,家长必须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沟通时,一定要用温和的话语、鼓励的眼神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这样,孩子才能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向家长倾诉烦恼。在孩子发泄对老师不满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放下手中的事,专注倾听,并不时地用爱怜的目光注视孩子。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一边做别的事一边对孩子说“你说吧,我听着”之类的话,孩子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尊重,自然不会敞开心扉。
第二,与孩子一起寻找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在孩子发泄了对老师的不满,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切忌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发泄自己对老师的不满,或拉着孩子去学校找老师评理。这样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甚至会适得其反。此时,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寻找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据我观察,原因大致有3个:1.老师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孩子没有做到,所以老师在言辞上对孩子严厉了一些,态度粗暴了一些,让孩子很难接受;2.老师在课堂上冷落了孩子,或是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用语言刺激了孩子,导致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3.孩子真的犯了错误,但因为孩子自尊心太强,想隐瞒错误,被老师揭穿后恼羞成怒,用对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第三,正确看待孩子的抵触情绪。在得知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后,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这一情绪。一方面,这意味着孩子的自主意识已经觉醒,他们不再对别人言听计从,不希望自己依赖他人,并且希望自己的想法、做法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老师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就会下意识地用抵触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独立。明白了这一点,如果家长引导得当,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说明老师的教育方式可能也存在问题。这时,家长应该主动与老师沟通,找到更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家长要体谅老师的难处与苦衷,尽量多理解老师。其次,当发现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时,家长切记要冷静,不要无端指责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如果问题出在老师态度不好,家长在引导过程中就要给孩子讲述老师的辛勤付出,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难处和良苦用心。你可以这样说:“假如你是老师,当你看到学生不用心学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时,你会怎么做呢?你的心里会不着急吗?你会不管他吗?”如果问题出在孩子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上,你就应该跟孩子认真剖析他错在哪里,以免孩子一错再错。当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到老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真诚的,必然会减轻或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主持人:家长这样做,既可以缓和师生关系,也是在给孩子做示范: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都能这样换位思考,大部分问题都能顺利解决,孩子的幸福感将大大增强。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