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两市的调查

2016-10-20韩成英齐振宏朱萌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种稻大户种粮

韩成英,齐振宏,朱萌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两市的调查

韩成英,齐振宏*,朱萌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研究和掌握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稳定粮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江苏省两市种稻大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种稻大户人口变量、生产经营条件、技术信息因素、政策支持评价对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稻大户户主年龄、务农年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采用情况、参加培训频率、粮食补贴满意度6个变量对江苏省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次是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年限也是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否参加保险、获取技术渠道与土地流转满意度三个变量对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提高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提出了创新粮食补偿机制;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江苏省

韩成英, 齐振宏, 朱萌.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两市的调查[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2):310-317.

Han C Y, Qi Z H, Zhu M.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wo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2): 310-317.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一号文件围绕“三农问题”展开部署,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惠农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种稻大户(本研究中种稻大户指的是水稻种植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农户)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是资源集聚的载体和新生产力的代表。提高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有利于稻米的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稳定粮食生产[1]。因此,研究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如何,影响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提高其种粮积极性的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学者们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了大量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一是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高低及其原因分析。谢童伟和吴方卫[2]、杨佳良等[3]认为粮食生产成本高、种粮比较效益低是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姜天龙和郭庆海[4]认为应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Yu和Jensen[5]、贾贵浩[6]认为农业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如袁宁[7]研究发现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Gale 等[8]、杜辉等[9]认为农业新技术、良种应用效果受限制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崔奇峰等[10]、周振等[11]研究指出,种粮成本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抑制作用要远大于粮食直补的促进作用。王爱丽等[12]认为种粮收益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三是对某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对策分析。如蒋和平和吴桢培[13]认为按现在实施的粮食补贴模式并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张建杰[14]研究发现,农户种粮的动机受到种植规模的影响。周清明[15]通过研究表明,粮食价格、种粮规模、产业化组织服务程度以及农民年龄的个体特征变量与农民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农资价格与农民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董若愚和伍万云[16]指出粮食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生产粮食的合理利润,进而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贾贵浩[17]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以调动农户粮食生产积极性。

以往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研究是针对传统农户即散户的研究,且宏观政策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十分少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稻大户的快速发展既是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也是对土地经营机制的有益探索,本文选择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以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为研究重点,对影响江苏省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以期为促进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 理论假设

本研究将影响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种稻大户人口变量、生产经营条件、技术信息特征、政策支持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种稻大户人口变量:本研究选择的种稻大户人口变量主要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务农年收入三个因素。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同,对农业培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会有所差异。农户的人均年收入是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经济实力越强,越倾向于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而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2)生产经营条件:生产经营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土地流转年限三个因素。种稻投入中灌溉投入费用不容忽视,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将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如水利设施不完善,由于条件限制,灌溉的单价较高,将增加农户的种粮成本。农业保险是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发展农业保险,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创新,破解农户贷款难题。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能够增强农户对粮食种植预期的信心,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因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土地流转使种稻大户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要素,农户在对土地进行生产投入时会考虑到土地流转是否已到或即将到期,如土地流转频繁则会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

3)技术信息因素:技术信息因素包括获取技术渠道的种类、技术采用情况、参加培训频率三个因素。种粮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推广[18]。而提高粮食生产率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技术的掌握与采用对农户种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技术来源渠道广,农户容易获得技术信息与品种信息,则在农业生产中的产出效率较高,技术培训是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农民获得技术信息的重要途径,经常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户能够掌握更多的种粮技术与技巧,进而提高种粮产出,增加收入,影响种粮积极性。

4)政策支持评价:政策支持评价主要包括粮食补贴满意度、土地流转满意度两个因素。已有研究发现国家政策的实施显著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决定了其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的大小,农户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否满意,对当前的土地流转是否满意都将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种稻大户对国家粮食补贴满意度及对土地流转满意度这两个变量来说明种稻大户对国家政策支持的评价,研究其对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的路径及大小。

综上所述,提出本文理论分析框架模型(图1)。

图1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及假说模型Fig. 1 Hypothesis model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la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江苏省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其农业规模种植发展相比其他地区较为进步,苏南地区是江苏省水稻生产的主产区,以无锡和苏州为典型,因此,选择江苏省苏南地区种稻大户为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据统计,2014年无锡市水稻产量9 097 kg/hm2,连续3年水稻产量稳定在9 000 kg/hm2以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苏州市注重完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强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水稻生产永久性保护面积,截至2013年底,苏州市共建成33个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总面积达24 533.3 hm2。两市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水稻种植的主力军。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3年7月在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进行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稻产业技术调研”。调研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深度访谈或自填问卷调查。根据相关统计公式确定样本容量为n,,其中,e为容许的抽样误差(本次调研取5%);p为总体成数(本次调研取0.5);z为标准化正态变量,为保证准确度,本次调研置信度选用95%,对应z值为1.96,计算得到样本容量约为385。结合以往调研经验,考虑到调研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本次调研扩充了一定样本量,最终确定样本量为412。因此,本次共发放问卷412份,回收问卷412份,根据本研究的研究需要,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95份,问卷有效率为95.9%。调查样本共涉及到苏州市与无锡市下属4个县级市的17个乡镇的行政村(表1)。

2.2 变量选择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在文献研究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目的,针对模型中的各项假说设计具体问题,调查包含了种稻大户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稻大户的个体信息、生产经营条件、技术信息因素、政策支持评价等相关题项。主要是为了解和把握可能影响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个体特征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经营条件、技术、政策等方面。问卷及模型中的变量和赋值见表2。

2.3 模型选择

考虑到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主观意识性较强,直接测量缺乏科学性,因此本研究调查问卷中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主要通过农户类型以及农户是否愿意扩大种植面积、是否愿意增加设施投入、是否愿意有偿使用农业技术四个方面来体现,每一题项“否”赋值为0分,“是”赋值为1分(其中,“兼业”赋值为0分,“纯务农”赋值为1分),若四项得分为0分,表示农户种粮积极性非常低;若四项得分为1分,表示农户种粮积极性比较低;若四项得分为2分,表示农户种粮积极性一般;若四项得分为3分,表示农户种粮积极性比较高;若四项得分为4分,表示农户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即可以将本研究中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分为5类,且这5类是有序的,因此选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工具。

表1 调查地区分布及有效问卷统计Table 1 Investigating regions and the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表2 假说模型的变量定义Table 2 Variable definitions of hypothesis model

在本研究中,分类变量y(y=1, 2, 3, 4, 5)表示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1表示非常低,2表示比较低,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高,5表示非常高)。其中,P(y=j)表示种粮积极性属于分类j的概率,P(y ≤ j)表示分类j及以下类别的累积概率。

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类似,累积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表示为:

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描述性分析

总体上看,江苏省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粮积极性比较高和非常高的农户仅占总样本量的5.1%,种粮积极性比较低和非常低的农户占65.3%,另有29.6%的农户种粮积极性一般。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为50岁及以下的户主占79.5% (表3),可见,调研地区规模种植户的主体是年轻人;从受教育水平来看,77.7%的户主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上,这说明种稻大户的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从种稻大户人均务农年收入来看,调查样本种稻大户的平均人均年收入为5.93万元,19.2%的种稻大户务农人均年收入5-10万元,5.6%的样本在10万元以上。在对种粮收入的满意度方面,56.5%的种稻大户对种粮收入感到比较不满意,其次是一般满意占调查样本的25.1%,仅有4.9%的种植户比较满意或很满意。这说明虽然江苏省种稻大户人均务农年收入相对传统种植户来说已较为可观,种稻大户人均务农年收入为5.93万元,传统散户人均务农年收入为1.27万元[19],即种稻大户较传统散户来说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但规模收益仍然没有达到种稻大户的心理预期;种稻大户人均务农年收入较传统水稻种植散户相对较高,也表明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表3 样本描述性统计状况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samples

在土地流转方面,调查样本中存在土地流转的种稻大户有347户,占总样本的87.8%,其中,签订土地流转签订合同的为298户,占土地流转样本的85.9%,未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为49户,占土地流转样本的14.1%,分别占总样本的75.4%和12.4%,12.2%的农户未参加土地流转。可见在土地流转方面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农户仍然存在传统的口头约定、亲戚代种等行为,这种约定存在不确定性。

在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方面,调查样本中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有380户,占总样本的96.2%,但参加过培训的种稻大户其参与培训频率相对较低,其中,41个种稻大户参加培训较多或很多,230个种稻大户较少或很少参加培训,分别占总样本的10.4%和58.3%,可见,种稻大户对技术培训的参与率较高,但参加频率较低,重视程度不高。

3.2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种稻大户人口变量中年龄、受教育水平、务农年收入分别通过了1%、5%、1%水平下的显著检验;生产经营条件变量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年限分别通过了1%和5%水平下的显著检验;技术信息条件中,技术采用情况和参加培训频率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检验;政策支持评价中对粮食补贴的满意度通过了1%水平下的检验(表4)。

1)种稻大户人口变量的影响。种稻大户户主年龄的估计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负,说明种稻大户户主的年龄与其种粮积极性呈负相关关系。原因可能是,种植水稻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精力,种稻大户户主的年龄越大,其体力和精力会不如以前,甚至越来越差,种粮积极性会降低。因此,种稻大户户主年龄越大,其种粮积极性越低。

种稻大户户主受教育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251,在5%的水平下显著通过检验,说明种稻大户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其种粮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受教育水平与种粮积极性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普遍来讲,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其种粮积极性不一定越高。究其原因,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所能从事的工作的选择性就越大,特别是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对从事粮作经营的积极性往往偏低。

种稻大户务农年收入的参数估计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高低和务农年收入正相关,收入低的积极性低,反之,则积极性高。在同等成本条件下,种稻大户的务农年收入越高,其种植收益越大,创造的利润就越多,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就越高。对于务农收入较低的农户来说种粮并不是增加收入的最佳途径[7],所以他们不愿意继续扩大种粮的面积和增加种粮技术及设施投入等,种粮积极性往往不高。因此,增加农民务农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2)生产经营条件变量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因素的参数估计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方向为正,说明农业基础设计建设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种稻大户来讲,由于农业的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如农田水利建设,包括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越高。

表4 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Table 4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是否参加农业保险与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其原因,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至今仍未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法规体系。2012年国务院公布施行《农业保险条例》,2015年两会首次提出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保险法》的议案。现行的农业保险保额普遍很低,以成本保险为主,弥补的损失程度不高,且农业保险属于先缴纳后保障,农户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江苏省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对农民而言,存在“信天不信保”的侥幸心理。

土地流转年限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检验,且方向为正。说明对江苏省种稻大户来讲,土地流转年限越长(本研究调查的年限分为1年,2-5年,5年以上)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相对越高。这与农业的生产经营特性及种稻大户的粮作经营规划有关,土地流转年限较长的种稻大户,更倾向于从长远考虑,增加土地投入、技术投入以及设施投入。

3)技术信息因素变量的影响。获取技术渠道因素与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存在正相关,但是不显著。调研中,获取技术渠道主要包括周围农户、农技推广人员、电视报刊、亲戚朋友、家里人、种子公司、经验等,通过农技推广人员获取技术的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种稻大户大部分的技术来自于周围农户或者自己以往的种植经验,因此,相对于技术渠道的来源,获取技术渠道的种类并不直接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即其影响不显著。这一点在实际的调研访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技术采用情况显著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检验,且方向为正,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应用,耕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关注程度也较高,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用能够节约劳动力成本及水稻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使种稻大户的粮作经营形成良性循环。

参加培训频率在5%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检验,且方向为正,说明参加培训越多的种稻大户,其种粮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技术的重要手段,对于种稻大户来说,了解规模经营的先进技术及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粮作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4)政策支持评价变量的影响。种稻大户对粮食补贴的满意度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检验,且方向为正,说明目前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与已有研究结果[7,10]一致,即粮食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土地流转满意度因素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种稻大户对土地流转状况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为2.0%和2.6%。调研中,我们发现,种稻大户的土地流转中,参加过土地流转的种稻大户比例为87.8%,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比例为85.9%。即绝大多数种稻大户的土地是通过流转得到的,由于国家倡导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发展迅速,流转费用也开始提高,使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加大了种稻大户种粮的压力。同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有待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调查中发现,农户土地流转的方式带有随意性,有些农户并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凭交情或亲情等达成了口头契约而进行租种,主观性强,导致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研究表明,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较低;种稻大户户主年龄、务农年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采用情况、参加培训频率、粮食补贴满意度6个变量对江苏省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次是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年限也是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否参加保险、获取技术渠道与土地流转满意度三个变量对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

提高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仍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老龄化现象,面临“谁来种田”的严峻形势;种粮收入低严重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技术培训的缺失也是影响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原因;粮食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但作用有限。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规范的土地流转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农业保险和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对种粮积极性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4.2 政策建议

1)坚持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创新补偿机制。实证数据表明种稻大户粮食补贴的满意度对种粮积极性总体上具有很强的正效应。应该在现有粮食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加大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普及率,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的标准,使更多的种稻大户享受到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同时,创新补偿机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动态补偿机制,如扶持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农业增值收入,建立销区对产区的补贴制度等[6]。

2)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关注种稻大户的信息及技术需求,重点开展新科技、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引导种稻大户掌握科学种田技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大对种稻大户的科技支持力度,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推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经营。

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要采取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对水利、农业基础设施维修和改建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稻大户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应对粮食主产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实施政府主导加市场联合的开发方式,采取部分开发研究无偿投入的同时,利用政策引导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种稻大户的粮作经营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条件。

4)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制度。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而土地流转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规模化经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逐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监督机制,提升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对于土地流入与流出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实施意见,实施规范管理,明确流转年限,形成适度经营规模,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地经营要素,提高种稻大户的经营预期,进而提高其种粮积极性。

5)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提高保险保障程度。适度规模化经营无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规模户相应承担的风险也在加大,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种粮大户的损失将更惨重。农业保险法的制定将在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条件下,规范国家对农业经济的干预。农业保险应强调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增加保障程度高的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同时,农业保险应注重将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相结合,以保障其可操作性。

[1] 万洁, 李伟, 赵肖柯. 种稻大户高产优质技术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196-203. Wan J, Li W, Zhao X K. Scaled rice farmers' demand for high yield and quality technology—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surveys in Jiangxi province[J]. Journal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3, 12(2): 196-203.

[2] 谢童伟, 吴方卫. 粮食利润及补贴估算与最佳补贴方式分析——基于动态最优化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1): 42-47. Xie T W, Wu F W. Profit and food subsidy estimate and the best way of subsidie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1(1): 42-47.

[3] 杨佳良, 庞念伟, 孙云. 陕西关中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3(6): 202-204, 219. Yang J L, Pang N W, Sun Y. Research on Guanzhong farmers’enthusiasm for growing grain[J].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6): 202-204, 219.

[4] 姜天龙, 郭庆海. 农户收入结构支撑下的种粮积极性及可持续性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6): 14-20, 110. Jiang T L, Guo Q H. Producers' enthusiasm for grain production and policy support under the income structure: Case of Jilin provin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2(6): 14-20, 110.

[5] Yu W S, Jensen H G. China’s agricultural policy transition:impacts of recent reforms and future scenari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61: 343-368.

[6] 贾贵浩.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流转问题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4(8): 47-53. Jia G H. Circul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food security issues[J]. Macroeconomics, 2014(8): 47-53.

[7] 袁宁.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5(2):63-70. Yuan N. Grain subsidies to farmers to grow grain—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household survey[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3, 15(2): 63-70.

[8] Gale F, Lohmar B, Tuan F. China's new farm subsidies[R]. Electronic Outlook Report from th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DA-ERS WRS-05-01, 2005.

[9] 杜辉, 张美文, 陈池波. 中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困惑与出路:六年实践的理性反思[J]. 中国软科学, 2010(7): 1-7, 35. Du H. Zhang M W. Chen C B. Puzzles and way of Chinese new agricultural subsidy system: Six years of rational reflection practice[J]. China Soft Science, 2010(7): 1-7, 35.

[10] 崔奇峰, 周宁, 孙翠清, 等. 粮农综合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种植业农户为例[J]. 农业经济, 2014(1): 69-72. Cui Q F, Zhou N, Sun C Q, et al. Analysis on farmers growing grain affecting of FAO general subsidies[J]. Agricultural Economy,2014(1): 69-72.

[11] 周振, 谭智心, 钟真. 粮食直补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 24-36. Zhou Z, Tan Z X, Zhong Z. Effect of grain subsidies to farmers to grow grain[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4, 13(4): 24-36.

[12] 王爱丽, 栾义君, 朱莉雅. 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视角[J]. 新疆农垦经济, 2009(1): 9-12. Wang A L, Luan Y J, Zhu L Y. Research incentives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grow grain[J].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2009(1):9-12.

[13] 蒋和平, 吴桢培. 湖南省汨罗市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11):28-32. Jiang H P, Wu Z P. Effect evaluation of grain subsidy policy of Hunan Miluo—Based on household survey[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9(11): 28-32.

[14] 张建杰. 惠农政策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研究——基于河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0): 58-65, 111-112. Zhang J J. Behavior management research preferential agricultural policy context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of farmer—Based on survey data of Henan[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7(10): 58-65, 111-112.

[15] 周清明. 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9(5): 25-30. Zhou Q M. Analysis on factors of farmers' growing grain willingnes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9(5): 25-30.

[16] 董若愚, 伍万云. 产业化经营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由之路[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4(6): 47-52. Dong R Y, Wu W Y.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protect farmers' enthusiasm for growing grain[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 14(6): 47-52.

[17] 贾贵浩. 城镇化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利益动态补偿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3(12): 20-25, 52. Jia G H. Interests Compensation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under urbanization dynamic[J]. Macroeconomics, 2013(12): 20-25,52.

[18] 齐振宏, 王培成, 喻宏伟, 等. 稻农选择新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9): 123-128. Qi Z H, Wang P C, Yu H W, et al. Study on factors for selecting the new technology of rice farmers empirical[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09(9): 123-128.

[19] 朱萌, 齐振宏, 罗丽娜, 等. 不同类型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湖北、江苏稻农的调查数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4): 624-629. Zhu M, Qi Z H, Luo L N, et al.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dop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by different types of rice farms: Case study of rice farms in Hubei and Jiangsu province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015, 36(4): 624-629.

(责任编辑:童成立)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wo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HAN Cheng-ying, QI Zhen-hong, ZHU M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and 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farmers' enthusiasm, adapting to agricultural specialization, co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stabilizing grain production. Based on large rice farm survey data of Suzhou and Wuxi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pplying the ordinal logistic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our groups of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including the population variables, ric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technical factors, and the information policy supports. Results show that: 1) large rice farms' planting enthusiasm was low; 2) 6 variable, including the ages of the household members, farm incom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training frequency, and grain production subsidy satisfac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in Jiangsu province; 3) the educational levels and dur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and 4) whether or not purchase insurance, technology accessibilit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channels did not impose significant impac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incentivize the planting enthusiasm of large rice farms: creating innovative grain produc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agricultural technical training, improv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enhanc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land circulation system, and perfect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legislation system.

large rice farms; planting enthusiasm; influencing factors; ordinal logistic model; Jiangsu Province

the Key Project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1AZD107);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of China (2012BAD04B12); Melinda Gates Bill Foundation (51587-3).

QI Zhen-hong, E-mail: qizhh@mail.hzau.edu.cn.

08 May, 2015; Accepted 28 September, 2015

F307.1

A

1000-0275(2016)02-0310-08

10.13872/j.1000-0275.2015.01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107);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2012BAD04B12);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项目(51587-3)。

韩成英(1982-),女,山东日照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稻经济行为研究;E-mail: cyhan0225@163.com;

齐振宏(1964-),男,安徽安庆人,留英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经济行为研究,E-mail: qizhh@mail.hzau.edu.cn。

2015-05-08,接受日期:2015-09-28

猜你喜欢

种稻大户种粮
李家平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卷首语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七日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