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幻小说片论

2016-10-20◎吴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吴 岩

中国科幻小说片论

◎吴 岩

从90年代到新世纪的科幻小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之后科幻文学重新恢复了生机。1991年,《科学文艺》杂志更名《科幻世界》,这个期刊的员工凭借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召开了一次“世界科幻大会”。这次活动给中国科幻工作者带来了信心,他们感到在中国大地上重新恢复科幻文学并非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为了重振创作,《科幻世界》制定了周密的新人扶持和市场培育计划,这些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97年他们召开第二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时候,科幻复兴的势头已经初见端倪。参加这次大会的作家人数翻番,来自美俄的五位航天员也受邀跟读者见面。10年后的2007年,当《科幻世界》召开第三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时候,他们已经相当自信地宣布,科幻文学在中国走上了全新的发展之路。

分析90年代开始的中国科幻新的转折,必须抓住作家换代这个核心。此时,一大批青春气息十足、作品风格各异的作家登上了创作舞台。1991年,韩松的首个重要短篇科幻小说《宇宙墓碑》在台湾《幻象》杂志发表。该作品讲述了一个从童年时代就向往宇宙但也深知探索风险的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小说一改过去中国科幻那种光明向上的基调,对宇宙探索和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观察。此后,韩松又创作了多部风格独特的科幻作品。在《火星照耀美国》这部发表于1999年的长篇小说中,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被当成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恰逢“美国革命”而被断绝在国外的主人公唐龙,为了自救不得不深入另一个民族的核心地带,而他对群体与个人、依赖与独立、冲突与合作、发展与退缩的关系也便形成了许多全新的思考。最为震惊的是,这部作品成功地预言了两年之后世贸中心的恐怖袭击。发表于2006年的《红色海洋》更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在未来生存的寓言。小说以时间悖论的方式展现了未来人的万年史。故事中,全球变暖、人类进化、民族生存、个体存亡等许多交错的叙事被先锋小说的结构方式串接起来,产生了独特的美学效果。该小说还成功地预言了今日中国国际治理方式的基本法则。韩松还有表现当代中国人生存焦虑的《轨道三部曲》。

在韩松之后,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何夕、王晋康和星河。何夕原名何宏伟,他于90年代初期进入科幻创作领域,他的作品以富有情感和明辨善恶为基本指向。何夕的小说包括《光恋》《电脑魔王》《平行》《六道众生》《伤心者》等。王晋康凭借《亚当回归》开始了科幻文学的旅程。1995年的《生命之歌》,是王晋康式科技未来故事的重要典范,小说对生命科技所带去的道德伦理思考受到广泛关注。进入新世纪以后,王晋康继续以一系列“后人类”小说探讨技术变革。在他看来,伦理的发展必须根据技术变迁而不断向前,但这同时,传统文化的核心可能继续影响着国人的前进方式。《蚁生》(2007)是王晋康反思文革的一部力作,小说以暗示集体主义的蚂蚁跟人类之间具有类同关系。王晋康在新时期的最新作品是《逃出母宇宙》。这部作品据悉是受到刘慈欣小说《三体》的启发而创作。星河于1996年发表《决斗在网络》。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在小说中,作者将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阐述。星河的科幻小说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自我的矛盾性,而正是这点反应出了当代中国人在面对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时所遭遇的生存矛盾。除了一系列电脑网络小说,星河还创作有一系列反思工业文明主题的作品。

在星河之后,最重要的作家是刘慈欣。1999年,作家刘慈欣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鲸歌》正式出版。小说浓烈的古典主义科幻情怀引发了读者兴趣。进入新世纪之后,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迅猛发展,先后写出了《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长篇小说和《流浪地球》《微纪元》《带上她的眼睛》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在笔者看来,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技术探索性,晶莹剔透的纳米世界、变幻不定的量子世界、氦闪造成的毁灭世界、全频道阻塞干扰的战争世界等都是作家对科幻领域主题进行的开拓。而他的长篇小说,则主题上更加注重科学跟社会的互动,叙事上则吸取英美黄金时代和苏联科幻小说的营养。假定性一直是是刘慈欣科幻小说最核心的特征。这种假定恰恰造就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共变。《超新星纪元》假定了超新星辐射导致人类大量的死亡,幸存者都在14岁以下。在这样的假定之下,人类的未来被托付给特定的幼小人群。《球状闪电》假定了一种物质构造在不同尺度上的相似性,而探索这种相似的人,则被古老感情纽带所激发。《三体三部曲》则是以黑暗森林理论为基础假定的有关人类宇宙生命相处的生存博弈小说。该作品的出版,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人机关系、科技现实、未来发展、国家治理等许多方面的思考与讨论。这其中,互联网企业对小说的反应最早也最为强烈,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大佬指出,《三体》给出了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此后,《三体》的影响力进入国家管理区域。一些国家领导人在讨论国际问题的时候会引用《三体》作为案例。《三体》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也还在逐渐展开之中。2015年,《三体》第一卷获得美国科幻小说年度雨果奖。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第一次获得世界大奖。刘慈欣也一跃成为世界级科幻大师。

在当前,中国科幻小说正朝一个全新的、不可限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青年作家和具有极端潜力的作品。像新生代的凌晨、杨平、潘海天、赵海虹、柳文杨、苏学军、郑军和后新生代的钱莉芳、马伯庸、拉拉、陈楸帆、飞氘、夏笳、宝树、程婧波、迟卉、江波、郝景芳、平宗奇、索何夫、谢云宁、叶星曦、刘洋、陈梓钧、张冉、阿缺等都写出了非常值得关注的作品。此外,在儿童科幻领域,张之路和杨鹏、翌平等作家也走出了新世纪儿童科幻的新路径。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后,海外华人科幻作家逐渐在世界科幻体系中露出整体的优势。像姜峰楠、刘宇昆、余莉莉、朱中宜等通过他们独特的叙事,在英语世界建立起了全新的中国科幻的形象。而在创意产业整体繁荣的大趋势下,科幻小说跟电影、电玩、卡通、动漫等的融合将为中国科幻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更新的局面,我们将拭目以待。

科幻文学与中国文化土壤的改良

一个必须注意到的事实是,中国科幻起源于自身想象力和外国文化的植入,这种植入文化的逐渐繁盛,反过来对自身土壤也起到了积极的改良。首先,它给在中华文化土壤中植入科学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从晚清对科学生活的引入,到民国和新中国对科学普及的关怀,科幻一直在引导人们关注科学、思考科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科幻对想象力和创意文化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面对长期封建社会的思想禁锢,科幻文学创造了一个放松思想的新天地,给人创造的新空间。第三,科幻对中国未来的种种描述,建构了民族群体同一感,给民族国家的生成与壮大制造了多种可能的召唤愿景。最后,它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信息与科技起着积极作用的全新时代,如果中华文化中没有科幻这一独特的类型,很难想象它是完整有效、能够应对当前全新的时代变化。

上述文化功能的获取和功勋的建构,跟百年来中国科幻作家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它也跟国外科幻文化的引进具有直接的作用。如果不是晚清开始从日本、法国等国家吸纳了科幻文化、不是新中国建国后从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大量翻译了相关作品,中国作家无法快速吸取海外科幻发展的营养,自身的科幻文化和文学建构也无法如今天这样有效形成。

期待这个从远古时代就曾经热衷于探索山海秘密、询问天空谜团、追究人生源起、创造机械想象的民族,会成为下一批全球科幻文化繁荣的推动者。期待人类将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科幻作家及理论家)

责任编辑:程 健

·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智障学生绘画作品选登·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在科幻的天空自由翱翔
怎样写科幻故事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科幻画工厂
《三体》获雨果奖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