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籍管理的作用及发展
2016-10-19黎晓亮
黎晓亮
摘 要 现今社会经济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在土地参与到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地籍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对地籍管理的作用进行探究,分析地籍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地籍管理;作用;发展;挑战
现阶段地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土地的登记、土地的调查[1]、土地的等级划分、土地的统计和地籍的档案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对于地籍管理资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地籍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加以变化、充实。为了保障顺利开展地籍管理工作,地籍管理工作一般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按照国家所规定的制度统一进行。(2)保障地籍资料的精准性、可靠性、连贯性和系统性。(3)保障地籍资料[2]的完整性。建立和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及时地了解土地质量、数量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可以监测到土地的利用及权属变更,为土地管理工作更新、整理、保管有关法律、土地资源、经济方面的一些信息。
1 地籍管理的作用
1.1 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古罗马和古希腊时期就有出现地籍管理制度[3]的一些记载,地籍管理制度反映了特定的地区其文明起源和变迁。由此可以看出,地籍管理有着时代的烙印,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权利归属。在社会的生产关系变迁中,地籍管理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以及传承社会文明方面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1.2 推动社会制度的建设
(1)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建设
在地籍管理的工作中时常遇到权属争议为主的问题,造成土地资源配置及土地相关的一些经济活动出现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情况,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法律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去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政府为法律地籍管理提供地籍管理制度和地籍管理措施的基础,地籍管理制度是国家对于地籍管理各项要素的确定以及变更规律所做出的规范化政策和法律规定,通过地籍管理的措施加以实现。
通过土地权进行登记发证,依法对土地权属的争议进行调处,维护社会稳定。对地籍数据库进行完善,把地籍管理的研究成果用到土地执法中去。在执法监察中可以对土地现状变更的调查数据加以利用,通过对某个区域所上报征地审批数和年度变更数进行对照,及时查处违法用地的位置和数量,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依据。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地籍管理的相关问题应上升到法律层面,重视土地执法监察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通过建设法律制度,合理、合法、科学的去解决地籍管理问题的同时,推动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
(2)促进城乡利益共享体制的建设
因为城乡二元结构[4]的差异等原因,我国现在所实现的地籍管理制度分别有两种,一个是农村地籍管理以土地现状管理为主,一个则是城镇地籍管理以权属管理为主。由于城市和乡村分为不同的地籍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城乡系统数据出现重叠或是真空、数据不一致、界限的不统一、城乡接合部频繁变化等问题。而且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和建设日渐融合,土地产权的管理需要逐步加强,土地使用的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深入,城乡分离的地籍管理方式也难以满足地籍管理的现行需求。
要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必须要在土地的权利制度上融合土地管理制度。产权是地籍管理制度的基础,房屋虽然是不动产,但是却和地籍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在我国对于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面,使用者在土地问题上面和国家的权利以及义务都有确切的法律规范,甚至有的通过合同进行约定。然而在农村农民的宅基地却无处分权,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上,也只能依靠政府的公信力来作为地籍的保障。面对通货紧缩和压力,国家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5]背景下提出保障集体土地权益,经济界学家提出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改进,提高消费能力这些方式来拉动内需远离通货紧缩。构建适合的地籍管理制度,保护土地财产的权益,保护合法财产权是推动城乡利益共享体制建设的需求。
(3)融合城市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建立,城市在管理和建设中日益倾向市场化。城市政府倾向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大量的市场手段,比如通过发行股票、银行贷款和债券等方式来进行城市建设的资金收集,依照商品化的要求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的费用收取,推行有偿使用城市土地等,这种着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称为“经营城市”,经营城市的核心是经营城市土地,在这种框架之下,城市的更新、土地的整备、土地的节约集约这些问题需要更为系统、综合的考虑。经营城市也就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土地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城市土地的流转、转让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统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地兴城。
1.3 地籍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地籍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地籍管理的代表,不仅很大程度上减少土地产权的交易成本,而且保障了其市场的高效运作。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已经把地籍数据应用到社会经济中去,地籍信息系统也成为市民了解地产市场的快捷窗口。在网上可以及时了解土地的權属状况,准确反映产权交易情况。地籍信息还应用于公积金管理,房产估计[6]、银行等经济领域,相关部门可以拓展信息查询的功能,及时了解土地登记的结果,有效减低土地抵押的交易风险。综上所述地籍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4 地籍管理对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
地籍管理因为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存在,一直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手段之一,国家通过对土地资产和资源的存在、利用、管理以及分配地籍资料,来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调整关系、变革政策,从而发展、巩固政权。地籍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社会制度、维护政权,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来提供依据,在促进国家的稳定、繁荣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
2 地籍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土地管理制度日渐完善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地籍管理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完善地籍管理制度的法律体系。在国家的管理层面上,需要完善、配合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形成规范、缜密、完整的地籍管理制度法律体系。在地区的管理层面上,需要结合各个区域的发展特色,制定适合地方地籍管理的法规,促进地籍管理制度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第二方面进一步深化土地权属制度的建设。应该要进一步把土地登记的覆盖面扩大,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健全,及时掌握产权的流转、变更情况,强化土地产权的变更管理,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保障土地市场良好运转。第三方面不断提高地籍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完善是地籍管理制度,提高地籍管理的及时性,使地籍管理信息更加精准、有效。
3 结束语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的内容、方向都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提高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地籍管理的日常更新系统,保障数据的时效性,为政府和公众及时、有效、精准、快捷地提供地籍管理信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土地市场有序运转以及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黎林峰.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讲座教授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新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01):7+6.
[2]崔丽红.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J].山西农经,2015,(10):118-119.
[3].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J].资源导刊,2016,(02):11.
[4]韩占吉.加强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前行需求[J].吉林农业,2016, (05):126.
[5]李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吉林省延边州土地流转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4,(06):97-98.
[6]胡晓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南都学坛,2014, (0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