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

2016-10-19张日重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外科治疗临床疗效

张日重

[摘要] 目的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降低患者伤残的比例。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的有关资料,对采用外科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由于在临床中对足部、肺部等感染没有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而引发患者多器官产生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他患者经临床治疗后都获得较好效果,有效率达95.8%。结论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特点采取有針对性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溃疡愈合率,使患者伤残的比例明显降低。

[关键词] 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093-02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也使糖尿病足发病率不断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已逐渐成为患者的一个重要的负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及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发生糖尿病足后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一些医护人员容易忽视糖尿病足,使许多患者错失治疗良机而增加肢体伤残的可能性。糖尿病足的预防及临床治疗目前已成为一个热点,通过与多学科协作,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使病死率明显降低,治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糖尿病足引发的感染、溃疡等可采用外科干预措施进行治疗[1]。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的有关资料,对采用外科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的有关资料,其中有11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8~81岁之间,平均年龄(50.8±2.3)岁。糖尿病病程在4个月~25年之间,平均病程(9.5±2.1)年。糖尿病足病程在2个月~1.5年,平均病程(5.5±1.8)个月。因3例患者的足部溃疡一直无法治愈被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空腹血糖(13.6±5.3)mmol/L。有7例患者足背动脉表现出正常搏动状态,6例患者足背动脉表现出减弱的搏动状态,5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根据Wagner分级标准,有2例患者为1级,6例患者为2级,5例患者为3级,3例患者为4 级,2例患者为5级。患者发生溃疡的部位中,5例患者溃疡发生在踝及跟部,7例患者溃疡发生在足内侧,4例患者溃疡发生在足外侧,2例患者溃疡发生在窦道形成。溃疡都具有大小不一的范围,主要分布在4.1 cm×1.8 cm~17 cm×8 cm之间,在患者创面分泌物检测结果中可发现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中有6例患者结果显示为混合菌群感染,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1例患者患有高脂血症,9例患者患有外周动脉病变症状表现。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患者围手术期逐步开展相关治疗措施,主要应用胰岛素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在抗PLT和抗凝治疗方面主要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主要采用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对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者患者采用降压与降脂药物治疗,对外周动脉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扩血管方法进行治疗。上述患者中都合并类别不同的感染,与患者溃疡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相结合,对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两周时间的临床治疗[2]。

1.2.2 外科治疗 对糖尿病足患者按照Wagner等级标准进行划分[3],分别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1级糖尿病足患者表浅溃疡扩创后植皮将创面进行及时修复。2级糖尿病足患者基于对脓肿的彻底引流,将深部脓肿分布于深筋膜与肌间隙的全部予以清除,如患者不具有较大的溃疡创面可进行直接缝合,若创面较大,就要结合患者感染控制情况等到患者肉芽创面新鲜后实施皮瓣移位或植皮术,术中引流应完全,脓腔被彻底清除后可将空隙适当加压。3级糖尿病足患者具有窦道一直无法彻底愈合的表现,可将窦道创口扩大,将死骨与破坏关节彻底清除,采用邻近筋膜瓣进行填塞并将死腔完全消灭,具有溃疡表现的患者,创面扩创后可采用附近岛状皮瓣移位进行修复。4级糖尿病足患者可将坏疽足趾后残端创面切除后实施皮瓣移位方法进行修复。5级糖尿病足患者若下肢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可利用介入与血管外科联合治疗方法,再采取将闭塞、狭窄血管疏通方法,在患者肢端血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后采取低位截肢手术方法治疗。该研究收集的糖尿病足患者中有7例采用单纯植皮方法治疗,3例患者采用筋膜瓣移位修复方法,6例患者采用皮瓣移位修复方法(其中3例患者为外踝上皮瓣),2例患者采取介入和血管外科治疗后实施低位截肢方法治疗,都获得了明显的疗效。

2 结果

患者经植皮治疗术后,有16例患者的皮片存活及创面Ⅰ期愈合(占88.9%),跖趾关节发生解脱的1例患者无法愈合残端创面,再采取截肢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有1例患者由于在临床中对足部、肺部等感染没有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而引发患者多器官产生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他患者经临床治疗后都获得较好效果,有效率达95.8%。对患者治疗后进行1~2年随访,只有2例患者在原发病部位的溃疡复发,3例患者溃疡新发于其他部位,其余患者病足都具有正常站立、行走的功能。

3 讨论

任何对糖尿病足患者机体状况忽略而只采取措施处理足部感染与溃疡都具有片面性。产生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基础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与血管病变,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全面控制代谢紊乱及治疗神经、血管病变才能对糖尿病足进行综合治疗[4]。该研究中在术前有1例患者由于未能正确评估自身状况,术后合并多个系统感染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及有关研究报道,按照Wagner标准进行分级是糖尿病足外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足部病变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等级症状分别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疗方法,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5]。0级糖尿病足在临床中属于高危足,该级别患者不具有明显的溃疡症状表现,主要措施就是对患者加强教育使其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但若患者产生的锤状趾畸形等临床症状时间较长,就十分容易产生溃疡,因此可对患者在疼痛缓解、畸形纠正及溃疡防治等方面采取骨关节局部矫形、成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1级糖尿病足患者主要是溃疡部位较浅,经临床保守治疗后创面的绝大部分都能完全愈合。该研究中只有2例患者具有2个月时间的病程,为有效避免患者的感染发生一定程度的扩散,溃疡程度发展到较深部位,可采用单纯植皮方法对创面进行修复,对患者术后分别进行随访,足跟部溃疡的1例患者在局部复发。1级糖尿病足尽管不存在外露的肌腱骨关节,因植皮区愈合部位不具有较强的耐磨度,还需实施皮瓣移位方法,提高局部组织耐磨性。在外科处理中,2级糖尿病足是主要采取将脓肿切开进行引流,坏死组织进行完全清除,并与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待患者局部炎症逐渐减轻至彻底消除后,对患处缝合或植皮治疗。若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就易复发感染及扩散,发展为3级糖尿病足坏疽甚至死亡。该研究中的患者都采取植皮治疗方法修复创面,植皮片成功率达88.9%。3、4级糖尿病足主要在于创面的逐渐修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逐渐成熟,其在临床中对修复糖尿病足足踝部创面手术中得到了应用。患者经植皮治疗术后,有16例患者创面达到Ⅰ期愈合,经术后2例患者部分皮瓣产生一定程度的坏死,创面肉芽在换药后生长良好,再采用植皮方法对患者创面进行完全修复,患者病足能够正常站立、行走。采用组织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应与5级糖尿病足采取相类似的处理措施。5级糖尿病足的最严重表现,主要是使患者截肢平面尽可能降低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而近年来介入治疗与血管外科的结合应用,再采取将闭塞血管疏通或旁路手术等方法都可能使肢体远端血液供应得到明显改善。有2例患者采用该治疗方法,肢端血液供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皮肤不良应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复发溃疡也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惠斌,陈芳.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综合治疗[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13,4(11):128-132.

[2] 陈雁西,俞光荣.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4,5(18): 45-49.

[3] 吴文,章莹,刘传芳,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足跟溃疡7例[J].广东医学,2013,2(15):69-73.

[4] 王竞鹏.糖尿病足的外科综合治疗[J].医药世界,2013,5(16):91-95.

[5] 杜冬,庄永清,傅小宽,等.糖尿病足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7(10):52-55.

(收稿日期:2016-02-04)

猜你喜欢

外科治疗临床疗效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选择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11例肺隔离症手术治疗分析
146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