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2016-10-19钱筱暄
钱筱暄
【摘要】通过对铜陵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研究分析,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严格按照三条红线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铜陵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安徽省铜陵市地处长江沿岸属沿江丘陵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铜制品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研究对铜陵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铜陵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为铜陵市水资源实施全面节水、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铜陵市概况
安徽省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境内主要河道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黄浒河、顺安河和青通河,主要湖泊有东西湖、白浪湖、天井湖和桂家湖等。
铜陵市2015年末总人口为74.2万人,人均水资源量966m3,远低于全国平均值2304m3,尚低于缺水警戒线人均1000m3,铜陵市水资源总体上来说是紧缺的。铜陵市迫切需要改善地表水环境,增加地表水资源的利用量,最大限度地拦蓄、调蓄和利用当地地表径流和过境水,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各类水资源,以解决铜陵市水资源矛盾。
2、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
(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铜陵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75.9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65亿m3,径流系数为0.278。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75亿m3,可利用系数为0.563,接近安徽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水平。铜陵市水资源总量为7.1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66m3/a,小于安徽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27m3/a,是全国的1/3、全球陆地的1/12。
(2)用水量逐年增加、用水结构变化快、用水保证率要求高
铜陵市城镇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的比例在增加,农村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的比例在下降,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林牧渔用水量占总用水的比例也在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用水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用水保护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3)地表水拦蓄工程利用程度不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铜陵市共有水库46座,其中4座小(1)型水库,42座小(2)型水库,塘坝3464个,总库容4609万m3,兴利库容2700万m3,设计灌溉面积22.13万亩。地表水源蓄水工程供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总量的0.7%,供水量较目前蓄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来说较小,可通过工程措施进一步加大地表水源供水量。
铜陵市现有的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部分已超过设计年限,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排系统不完善、不配套,干、支渠道普遍存在损毁淤积、输水不畅、险工险段多、渠系水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一些病险水库仍未采取除险加固措施,制约了工程供水效益的发挥;在农村分散经营体制下,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旱涝保收农田比例不高,农田水利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善,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明显。
(4)水环境生态形势严峻,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据2015年水质评价,长江铜陵段水质良好,西边河、红星河、钟仓河、新桥河和顺安河老河道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铜、硫化物和铅,西湖大沟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天井湖水质属Ⅲ类,呈中营养状态。
(5)水资源保障力度不够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全市供水能力仍显不足,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一些体制问题仍急需解决,农村现有小水厂的运行管理急需加强。铜陵市现有水库水质较好,基本用于农业灌溉,没有实现“优水优用”,造成水源浪费。
(6)供水水源单一,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现状水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供水水源单一,用水浪费与水质型缺水现象并存。铜陵市水资源总量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平原区多、山丘区少,且长江过境客水丰富;境内小型水库较多,河道的库容不大,蓄水能力低;地表径流在时程分布上则表现为汛期多、非汛期少,全年60%以上的径流集中在5~9月份,使得地表水的可利用量远小于径流总量,往往发生丰水时大量洪水排泄废弃,干旱时又因蓄水有限,供水困难。
3、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
(1)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城市分质供水
节水具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和减少水质污染的双重意义,要加强宣传,突出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缺水城市特点,增强危机感,充分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按照铜陵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工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对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降低输水管网漏失率,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目前城市公共用水浪费现象,对高耗水产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规范、遏制其盲目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海绵城市是保障铜陵市区域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是节能减排、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方面。2010年,铜陵市被列入新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为推动和指导铜陵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城市生活、工业分质供水体系,将生活供水系统与重大工业和工业园区供水系统相分离。充分发挥铜陵濒临长江的水源优势,重大工业和工业园区供水可用长江供水为主,同时与生活供水系统实现可控制联通的模式,以扩大可供水量和降低供水成本。
(2)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兴建水利工程,挖掘供水潜力,现状来看,铜陵市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大,所以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在環境容量内应考虑如何增加有效供水,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更充分的水源。
城市污水具有水量大、不受气候影响,不与邻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已过关,且费用不高,污水回用是缓解城市严重缺水问题最有效途径。所以城市污水在城市水资源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与开发其他水资源相比,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优势。
水库和水闸的作用不仅在于能拦蓄地表水源,而且能够补充地下水。铜陵市目前有小型水库46座、中小水闸约56座,但建设年代已久,老化严重,部分带病运行,需进行除险加固,加大投入,提高水利设施的拦蓄、调控能力,清除淤积,增加库容,以涵养水源,增加地表可供水量,缓解铜陵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促进生态经济建设
铜陵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任务艰巨,来自上游及当地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是当地的主要污染物。通过水功能区划设置水资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水域纳污总量控制,使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用生态经济发展观指导铜陵市的经济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使水土保持工作在城乡一体化和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作用。目前通过治理新桥河和桂家湖水质有所改善,全市日处理能力14万t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一些塘坝,除了改造成平原蓄水湖泊收集储留利用雨洪资源以外,还可以建设成各种类型的构造湿地,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4)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为满足城乡供水需求,需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建成天井湖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城市第四、五水厂。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和保护,对重点河湖实施生态清淤工程。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纳污能力控制等“三条红线”管理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强工业节水改造,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加快城乡供水管网节水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快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提高用水效率。
(5)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按照“十三五”水利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在防洪排涝减灾工程建设方面,包括长江铜陵河段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城市防洪、中型水闸加固等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包括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当家塘(坝)”扩挖、农村河道整治、高标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水利血防等工程。
(6)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完善水资源监控和调度管理体系。严格取水总量控制,健全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用水定额管理,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和用水管理机制。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监理水功能区水质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