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发展研究*

2016-10-19李志春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融合

李志春

(武汉理工大学 《船海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3)



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发展研究*

李志春

(武汉理工大学 《船海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终端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出版业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印刷出版为主的科技期刊在这种媒体生态的转变与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为科技期刊塑造了全新的发展运营模式,使其更具有活力;但是,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诸如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人才的缺乏、非法期刊的泛滥等。要改善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科技期刊加强自身的建设。

科技期刊;媒体生态;运营模式

科技期刊是承载当前社会发展中先进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术界之间以及学术界与外界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对于学术思想的传播以及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科技期刊主要以传统的纸质形式为载体进行传播,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出现,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科技期刊已从传统的出版行业逐渐转变成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

一、科技期刊发展转型的背景:媒体生态转变与融合

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媒体生态关系包含三种不同层面:信息传播和受众层面的生态关系;媒介组织所具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维持其正常运转的生态关系;控制媒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围环境和媒介肌体及信息活动之间的生态关系[1]。这三种不同层面的生态关系在媒体的运用过程中相互融合,构成了媒体运营的产业主体。

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兴媒体以一种不可遏制的速度飞速发展,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媒体的生态环境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众媒体向社会媒体转变。新兴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变得丰富起来。在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观众不再是只能接收权威媒体所传达的信息,也能够借助多种平台,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官方网站等多种平台进行信息的转发和评论,从而分享和表达自己对于所接收信息的意见;此外,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发布者也不再受到局限,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社会媒体的出现使媒体的发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区域的限制。第二,平面媒体向屏幕媒体转变。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兴媒体在传播的速度上更具有优势,具有即时发送的特点。同时,新兴媒体的可迁移性、可选择性、可评论性、可分享性这些特点使信息的传播更具吸引力。因而,各种移动渠道如微博、微信、网络网站等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体生态已不再是简单的二维世界,多维的媒体生态使媒体更具有发展性。第三,权威媒体到信任媒体转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媒体运转模式的变化,媒体的权威性程度正受到挑战。自媒体时代使人人是媒体,人人是记者,人人是评论员。信息的来源的多样化、信息内容的透明化、信息监督的群体化使媒体发布内容的权威性受到怀疑,舆论控制的强度逐渐减弱。民众更具有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在此情况下,媒体的发展由以前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权威媒体逐渐向民众参与性的信任媒体转变。这是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的新的转变[2]。与此同时,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使信息传播的成本降低,现代媒体的发展成为了主流。在此基础上使用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传输系统兼容了图片、文字、影像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杂志、图书、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形态在内容形式上走向统一,加载能力使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3]。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交融,互相配合,成为有机整体,这是媒体未来发展的必要要求。

媒体生态的转变和融合对其相关的一些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种,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媒体的发展息息相关。科技期刊在现代的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由于先进技术的推动,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由单一的纸质出版物,衍生出网络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并且其网络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在出版物市场中占有的比例逐渐增大。这种新的模式扩大了科技期刊的市场受众面,多形式的传播方式也使其更具有活力,科技期刊内容的形成、推送、互动交流都变得简易和人性化。

二、新媒体生态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的机遇

在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的影响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运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科技期刊的运营流程比较简单,一般是作者将纸质版的文章移交给科技期刊的编辑,编辑经过审阅、编辑、定稿,然后进行出版,从而展现给读者,如图1所示。

图1科技期刊运营的传统模式

在科技期刊传统的运营模式中,期刊作者、期刊编辑与期刊读者之间主要是通过纸质媒介进行沟通。这种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滞后性。作为促进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进步的学术期刊,科技期刊要求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应及时、高效、准确地传递科技信息。而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纸质媒介的传播速度相较于网络数字化传播显现了自身的滞后性。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的出现则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新媒体的出现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将新旧媒体相互结合,重塑了科技期刊的发展运营模式,打造新型的科技期刊的发展新状态,能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如图2所示。

图2 科技期刊运营的新模式

在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其发展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在这种模式下,科技期刊有了新的机遇。

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媒介,对于科技期刊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中所具有的机遇可以从信息沟通的过程这一角度来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信息沟通的过程可以从信息的编辑、信息的传播途径以及信息的反馈这三个方面来了解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对于科技期刊带来的机遇。

首先,从科技期刊的信息的编辑角度来看,新的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科技期刊内容信息的编辑模式带来了变化。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科技期刊的整个编辑业务流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更具有便捷性的办公方式出现,网络办公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办公。对于编辑而言,网络办公的新形势的出现具有众多的优势,这表现在其不受办公场所的限制,具有更高的办公效率;可以随时在网络查阅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快速文章查重,效果更好;具有批注和返回等功能,便于信息查询和识别……不仅是文字编辑的模式产生了变化,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期刊编辑同时可运用图片、声音、影像等不同的形式进行信息的编码。多形式的信息编辑可以使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其次,媒体生态的融合丰富了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途径。期刊编辑与期刊作者之间以及科技期刊和读者之间的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介的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所带来的新的媒体生态为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打开了许多新的途径。如图2所示,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由原来的单一的文字型,转变成复合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多种形式展现。新兴的媒体传播模式更进一步地扩大了传统的媒体传播途径、传播形态和传播内容,也完全改变了传统地媒体传播的单向的传播方式,使科技知识的传播更具有便捷性、丰富性、生动性、参与性与互动性,极大的提高了科技期刊的对于科技知识传播的效率。不仅如此,丰富的传播模式和便捷的传播途径,如智能手机、iPad的运用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体关注科技期刊的内容,扩大了科技期刊的信息受众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科普的效果。

第三,科技期刊线上平台有助于编辑、作者以及读者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科技期刊线上模式的出现对其运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统的以期刊编辑为主导的模式受到了挑战。在科技期刊线上交流平台,期刊作者不仅可以进行论文的提交工作,也可以和期刊编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从而快速、准确地完成定稿工作。而期刊读者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参与讨论,更进一步地学习和了解新的科技知识,也能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

三、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中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媒体生态的转变和融合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对科技期刊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对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模式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从数字出版的标准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标准尚未完全落实。在我国的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业的标准上存在着多个标准,如CEB、PDF、CAJ格式等。这要求用户在体验数字化的科技期刊的同时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软件,增加了用户对于数字化期刊的使用难度和成本。事实上,为了解决这一障碍,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在2013年就制定了统一的《数字阅读终端内容呈现格式》行业标准CEBX。这为数字期刊的用户解决了数字阅读内容格式不统一、转换繁杂,以及阅读时乱码、无法打开等问题。然而,迄今为止,仍有大量的科技期刊尚未使用这一标准。给科技期刊数字化形成产业链、培育数字出版市场和扩大媒体融合规模设置障碍。从科技期刊的版权维护机制上来看,数字化的科技期刊其版权保护的难度更大。数字化网络技术和终端阅读器的快速发展,使网络、电子阅览器、手机、播客、iPad、等成为了科技期刊的载体,使互联网用户可以方便地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科技期刊,降低了期刊侵权的成本,从而提高了侵权的可能性[4]。而我国当前有关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与科技期刊快速的数字化进程步调不一致。法律法规上的滞后性也加大了数字化科技期刊维权的难度。

其次,知识技能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缺乏。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所有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如在线收稿、编辑、校对、查重网上出版、发行以及与专家、作者、读者、其他编辑之间的交流等[5]。这些新的工作模式就对科技期刊的编辑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基本的编校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库操作技术、信息检索技能、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网络出版相关的知识以及期刊业务公关能力等。而这类能力复合型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

第三,非法科技期刊的肆虐。在我国由于一些职称评审制度的设计,学术期刊不仅仅是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不同专业人士职称的评定的重要科研支撑。因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需求而正规期刊容量有限的情况,许诺可以协助发表论文,收取所谓的“版面费”,将收集的论文印制成非法期刊,获取非法所得。2011年海南省打击了一个特大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非法学术期刊诈骗的团伙。非法期刊不仅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出版权,扰乱了期刊出版的市场,还损害了读者对科技期刊的信任度。当前,读者对于网络版期刊的社会认可度远不如纸质版的出版物,认为网络版科技期刊的自由度过大,缺乏权威性。

四、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建设与发展建议

科技期刊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与技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乎社会与国家未来的发展。在先进的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依托下,科技期刊在媒体生态转变和融合的背景下将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但是,要想使科技期刊真正地适应当前的媒体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自身的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期刊建设的管理机制。在媒体生态融合的背景下,对科技期刊管理机制的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对科技期刊网络的监管。网络的自由性给了非法期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此,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其对于合法期刊的信息监管能力,并向业内人士普及对于非法期刊的识别能力。二是进一步推广和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发布的《数字阅读终端内容呈现格式》行业标准CEBX。尽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早在2013年2月就已颁布了数字阅读的统一行业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上却尚未得到广泛的运用。数字出版物仍存在多种电子文件的格式,如PDF、CAJ等。这对于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规模发展造成了障碍。我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注意这一现象,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三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地维护科技期刊的数字版权和网络出版权,从而保障期刊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科学的网络版科技期刊的评价机制。针对网络版科技期刊的社会认可度明显低于纸质版的问题,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需要根据网络版科技期刊的特点制定出区别于纸质版期刊的科学评价机制,从而提高网络版科技期刊的社会认可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科技期刊网站建设。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科技期刊已由传统的出版业发展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网络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对此,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第3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我国新闻出版业正以规模、实力、质量、效益迅速拓展市场。这种趋势是由于运用了新媒体的科技期刊提供了更丰富、更便捷的信息搜索与获取渠道,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以网络为媒介,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模式成为了各个科技期刊共同的选择[6]。这就表明,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发展除了需要构建便捷的网络平台之外,还在于建设更高质量的期刊内容。网络版的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其媒体优势,提供不同形式的科技内容,包括:文字解说型、图片展示型、视频演示型等;也可利用网络的筛选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读者的行为、习惯、需求、特点等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提高信息价值输出的有效性[7]。设立互动版块,积极与读者进行互动,提高读者的参与性。这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第三,大力培养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随着网络科技期刊对于期刊编辑能力要求的提升,对于期刊编辑的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对此,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自2009年起开始举办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地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建设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对自身编辑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从事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还需要积极学习网站建设维护知识、平面设计知识、检索查重技术以及知识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要求。

[1]王国珍.中国传媒生态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90.

[2]申音.媒体生态重大转变呼唤营销重定格[EB/OL].[2013-05-10].http://media.sohu.com/20130510/n375469947.shtml

[3]孙喜佳,周晓颖,张民,等.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思索[J].天津科技,2014(9):78-80.

[4]陈锐锋,刘清海.新形势下数字化期刊的版权保护[J].编辑学报,2011(3):201-203.

[5]陈青莲,贾晓青,王萍.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08-210.

[6]韩莹.第三届中国数字博览会开幕[N].杭州日报,2009-07-08(A5).

[7]王青,董秀玥.大数据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影响与变革[J].编辑之友,2014(9):40-42.

(责任编辑王婷婷)

2016-03-10

李志春(1973-),男,天津市人,武汉理工大学《船海工程》杂志社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研究。

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优秀科技期刊项目 [鄂科协学(2014)90号]

G230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10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融合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科技期刊的分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