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2016-10-18苏琼珍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障碍对策

苏琼珍

[摘要]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养猪业发展极大的威胁,构成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本文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浅述和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母猪繁殖 障碍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283-01

母猪繁殖障碍在养猪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流产、死产、木乃伊、死胚、不孕、畸形、弱仔和少仔等。

流产:指的是未满怀孕期的任何阶段,胎儿未完成发育前产出,所产出的胎儿一般已死或产出不久即死。

死产:胎儿在子宫内已完成发育阶段,已接近怀孕期或怀孕期满时产出的已死胎儿,一般常于产出前几天死亡;故其大小与同窝的活仔猪相同,眼睛不下陷,由于从未呼吸过,所以肺的小块组织沉于水中。

死胎或木乃伊:指的是怀孕胎儿开始形成钙质以后(怀孕35天后)的任何阶段死后产出的胎儿,如死后较长时间才产出,胎儿因被母体吸收脱水而成为木乃伊。

死胚:在怀孕35天之内胚胎骨骼未形成钙质之前死亡,它们可能完全流产,如在受孕后10天之内,在胎胚定植于子宫之前完全死亡,母猪则在正常发情期稍后几天内重现发隋。

不孕:感染病毒,常因胎儿骨骼已钙化后的任何时期受感染而全部致死,即不产出,也不能完全吸收,造成母猪持久不孕。细菌性疾病引起流产的母猪,因子宫炎而致不孕。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疾病性、机能性、营养性等。

1.疾病性原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

1.1猪细小病毒感染

它属于细小病毒科,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受污染的栏舍,空栏3个多月仍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交配、胎盘直接感染,污染物和啮齿动物是传染媒介。

诊断要点:仅表现母猪繁殖障碍。怀孕10天以内受感染,胚胎一般可完全吸收,比正常性周期推迟几天后重新发情,怀孕35天左右受感染,可完全流产或怀孕足月时产仔少。怀孕中期感染,往往至怀孕足月产仔时产出不同比例木乃伊。怀孕后期感染,引起死产,初生仔猪死亡或活力下降但带毒。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上海兽研所等单位已试制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可于配种前一个月进行预防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染源。

1.2猪瘟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引起。

诊断要点:(1)母猪无症状,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若仔猪带毒出生不久出现拉稀、四肢麻痹而出现死亡;(2)病死仔猪剖检见腹股沟浅淋巴结出血肿大,肾苍白,表面有針类大小出血点。

防治措施:(1)制定猪瘟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工作;(2)加强消毒工作,做好检疫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1.3日本乙型脑炎

由虫媒病毒属B群中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病,猪常为性成熟时易感。本病的传播媒介为蚊虫,故常于夏季流行。

诊断要点:怀孕母猪感染后,先出现体温升高,沉郁、嗜眠等。继而发生流产、死产、木乃伊。或在一胎中有正常生长的活仔,胎儿产出后,症状减退。

1.4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

美国于1987年首次报道,归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我国在2007年有多个省区均有发生。病猪的鼻腔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尿、粪排出,空气传播和感染猪流动是主要传染方式,患病母猪所产仔猪及其粪、尿污染环境,用具、啮齿动物、禽类和野生动物等均可成为本病传染媒介。

诊断要点:体温升高至39.6-40℃,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食,咳喘、呼吸困难,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青紫色,双耳极其明显,故又称蓝耳病。空怀期延长,妊娠母猪流产或早产、死胎、胎衣不下等,所生仔猪共济失调、腹泻、肌肉震颤、眼脸水肿,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死亡率可达100%。

防治措施:(1)做好病猪检疫隔离工作;(2)流行本病猪场,种猪接种PRRS灭活疫苗,20日龄仔猪接种PRRS弱毒疫苗,加强畜舍消毒。

1.5伪狂犬病毒(PRV)

1902年首次发现,是由疱疹病毒属中的伪狂犬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和脑脊髓炎,口、鼻接触自然交配为传播方式。

诊断要点:(1)体温41℃,沉郁、呕吐、腹泻、运动失调,肌肉痉挛抽搐,前冲、后转圈。(2)母猪群空怀率高,屡配不孕、流产、死胎、断奶,猪呼吸急促、喘气和疯狂痒,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3)剖检见脑膜充血,水肿、肾、肝、脾坏死周围有红色晕圈。

防治措施:(1)检疫、隔离病猪。(2)疫苗接种。(3)消毒。

1.6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为钩端螺旋体,是一种能感染温血动物和人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猪分为:急性黄疸型,多见于大、中猪,散发。恶急性和慢性多发生断奶前后至30公斤以下小猪,呈地方性流行,流产型危害怀孕母猪。

诊断要点:受感染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出后不久即死亡的弱仔;死产仔猪出现全溶血,腹部脏器灰红色。

防治措施:淘汰病猪消毒环境、灭鼠;疫苗接种;四环素、金毒素、链毒素治疗病猪均有疗效。

1.7鹦鹉热衣原体

主要引起流产、肺炎、脑炎、关节炎、结膜炎等,常呈慢性经过,地方性发生。

诊断要点:本病感染怀孕母猪时,新疫区常见40%--80%怀孕母猪出现流产,老疫区出现产仔或弱仔,死亡仔猪猪剖检时见广泛性出血。

防治措施:四环素治疗疗,疫苗接种。

1.8猪弓形虫病

是由粪地弓形虫的原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虫生病。特征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和皮肤发绀。

诊断要点:怀孕50-70天母猪出现流产。也可引起早产和产死仔;剖检淋巴呈髓样肿胀,灰白色。

防治措施:定期灭鼠,不养猫,做好消毒。药物可用泰灭净、SMP等治疗。

1.9猪附红细胞体病

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诊断要点:病猪贫血、粘膜黄染、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剖检可见血液稀薄,皮下水肿,粘膜、浆膜、肝脏不同程度黄染,淋巴结肿大。

防治措施:发生本病时全场饲料添加阿散酸、尼可苏等;治疗可用血虫杀,贝尼尔等肌肉注射。

1.10布氏杆菌病

又称传染性流产,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常因引入隐性感染病猪而引起,性成熟的猪最易感染,延及全身,并长期存在于某些局部组织。

诊断要点:怀孕母猪流产和产弱仔,流产时可发生于任何时期。主要影响第一胎母猪,母猪经一胎流产后,一般回复正常生产。

防治措施:定期检疫,原则上自繁自养,疫苗接种。

1.11子宫炎

配种前后消毒不严,细菌入子宫,或是产道损坏,部分胎衣残留和饲养管理不善,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急剧繁殖而发病。

诊断要点:母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下降,从阴户排出黄白色或褐色严嗅液体,屡配不孕。

防治措施:清洗、消炎、抗生素治疗。第1-2遍用生理盐水250ml冲洗,再用5-8瓶80万单位青霉素冲洗,连洗2次。

2.机能性原因

卵巢囊肿和卵巢机能不全。

卵巢疾病引起内分泌的扰乱,促卵泡成熟素、促黄体生成素失调。

对策:用脑下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1000单位(每次500单位,间隔4-6小时)肌肉注射。

3.营养性原因

维生素和其它矿物质、微量元素不平衡或不足,母猪过肥或过瘦,也会导致不孕。

对策:营养均衡,合理调配日粮,严格按照母猪饲养管理要点养殖。

4.公猪精液质量以及配种时间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造成母猪繁殖障碍

对策:严格执行种公猪饲养标准,科学掌握猪人工授精技术。

猜你喜欢

障碍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跟踪导练(四)2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