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防治探讨

2016-10-18卢文祥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卢文祥

[摘要]近年来,文山市牛巴氏杆菌病时有发生,该病多散发,局部爆发。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当环境因素恶劣时,可引起该病的发生。本文从发病原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病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272-01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为散发,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当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时,可引起该病的发生。现就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诊治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1.发病情况

2009年7月10日,开化镇铜厂村委会绞花村12头牛(水牛8头,黄牛4头)发病,死亡2头水牛。市动物疫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处置。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观察,采病料送中心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对病牛进行治疗,对全村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2星期后,10头病牛中,除3头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治愈,全村牛不再发病。2010年8月5日,秉烈乡老安寨村委会老安寨村,10头牛发病,3头死亡,上报到中心,组织人员前往诊治,仍然是牛巴氏杆菌病。2014年9月8日,喜古乡戈革村委会戈革村,又有8头牛发病,3头死亡,同样是牛巴氏杆菌病。文山市牛巴氏杆菌病不同程度存在,呈局部爆发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

2.临床症状

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死后肛门和鼻口有少量出血。病程稍长的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死亡,主要表现为高热,反刍停止,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后死亡。牛巴氏杆菌病潜伏期限1-7天,多数2-5天,病牛早期体温高达40-42℃,离群垂头站立或卧地不起,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败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3种:

2.1败血型: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就死亡。

2.2肺炎型: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伴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黏液脓性鼻液流出,严重病牛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较长,常拖至1周以上。

2.3水肿型:除有体温升高、不吃食、不反刍等症状外,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发生炎性水肿,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

3.外观检查与剖检

病牛死后瘤胃立刻膨胀,有的牛從口鼻流出大量污浊液体,肛门直肠外翻淤血,母牛外阴部、乳头呈黑红色。剖开胸腹腔,空肠黏膜严重出血,内容物呈黑绿色水粥样。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外翻,出血,呈灰黑色,切面液体较多。胆囊肿大,最大可达9cm×13cm。肝脏边缘有雪花样斑点。真胃黏膜出血,肾充血、淤血。脾脏肿大,边缘有出血点,呈颗粒状。肺出血,边缘有出血点,气肿。胸、腹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

4.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无菌采集病死牛的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病料,分别接种马丁血琼脂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长出圆形突起米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将分离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美兰染色为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

5.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微生物学可作出诊断。

6.防治措施

6.1立即封锁疫点,将病牛隔离治疗。用青霉素钠10000IU单位/kg体重,链霉素15mg/kg体重,5%安痛定50ml,每日肌注2次;病情较重的,用10%葡萄糖注射液、安钠咖、维生素c、四环素等,每日静滴一次。病牛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后,可继续用抗生素治疗2-3天,巩固疗效。对心律过快的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 mg,肌肉注射1次,天。对咽喉水肿的病牛用速尿注射液按1mg/kg肌肉注射1次/天。

6.2对同群和邻近的可疑病牛,用青霉素钠80001U单位/kg体重,链霉素10mg/kg体重,预防治疗,日肌注2次,无临床症状者可连治2天,若出现临床症状者可按病牛治疗。

6.3加强环境消毒。无病时,定期用百毒杀等进行环境消毒;染病时,可用10%生石灰乳或生石灰粉喷洒消毒。

6.4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防寒,防潮,避免拥挤。

6.5购买牛时,要详细了解原产地的疫情情况,并对购进的牛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周以上,无病者,方可混群饲养。此外,要坚决禁止宰食病牛的不良习惯。

6.6对疫点和受威胁的牛,每年春秋两季接种牛巴氏杆菌灭活菌苗。100kg以下的牛,注射4 ml,100kg以上的注射6 ml,能很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7.总结

本病主要是在夏秋季节,由于闷热潮湿,养殖户不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导致环境恶劣,使病菌得以滋生,导致该病发生。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饲养工具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牛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隔离、诊断、治疗,把疫病损失降到最低。坚持每年定期预防注射,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