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6-10-18丁国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播种期轮作覆膜

丁国华

[摘要]玉米在我镇的种植量及为辽阔,其栽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地膜覆盖技术对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膜覆盖技术应结合杂交技术、分带轮作、合理密植、水肥结合,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的新的栽培技术,才能整体提升玉米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玉米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187-01

综合分析,我镇近年来实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分析,地膜覆盖优势显著,不仅可以增温保湿、促进养分分解、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状况、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加快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条件以及生态效益,大季增长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冬季增长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我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对我镇玉米地膜覆盖技术以及栽培技术做一些探讨:

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优势分析

1.1保湿效应及其分析

1.1.1提高玉米抗旱能力

地膜覆盖之后,由于薄膜与地面的狭缝很小,导致水蒸气上升到摸顶部而不能向外蒸发,阻断了水分的蒸发,起到了有效蓄水的作用,增强的玉米抗旱能力。

1.1.2形成“提墒效应”

薄膜覆盖在地面上,由于白天薄膜吸收了大量的太阳光,光能转换成热能,使得膜内温度较高,土壤深部的水分会向上移动至土壤上层,可以起到有效提墒的作用。

1.1.3提高土壤湿度

薄膜经过白天大量吸收太阳光,待夜间降温后,膜顶部聚集的小水珠会因其重力而落在土壤上,提高了土壤湿度。

1.2土壤增温保温效应及其分析

1.2.1薄膜的透光度会由于膜的颜色以及天气状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透明薄膜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透光率可高达80%,但是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则透光率仅为晴天的80%,薄膜白天可以大量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换成大量的热能,在转换能量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会使土壤的地表温度升高,进而逐渐传导到下层土壤,热量一部分用于加快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一部分在热传导的过程中贮存在了土壤中。

1.2.2由于薄膜具有极强的密封性,又能阻止膜内的热量传导到外界,因此玉米覆盖薄膜后会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在玉米生长发育前期,靠近表层的温度比下层上升的快。薄膜受到的光照面积越大,温度升高越快。薄膜的不透气性越高,保温性越强,如果在覆盖薄膜的时候,薄膜边缘压边不严实或者薄膜破烂也会影响其保温效果。

1.3促进微生物活动与养料分解

覆盖薄膜会加大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微生物菌量的不断增加,会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程度,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要点分析

2.1前作安排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必须与分带轮作相结合,才能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玉米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安排不同。

玉米地膜覆盖与洋芋、油菜的轮作要求:2.00m距内种植2行,占带距40 cm。

玉米地膜覆盖与大豆的轮作要求:将两行大豆种于玉米大空行的正中,大豆小豆行距保持在40 cm左右,窝距为27 cm。前作为其它小春作物的,将大豆种植在小春作物与玉米行之间,窝距27 cm,每窝留苗3~4株。

玉米地膜覆盖原则上要求前作农作物应给玉米留足空行1.10 m以上,以方便播种玉米的时候盖膜,而且间距宽大有益于玉米幼苗生长。

2.2生态布局及地块选择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因地制宜,对地带以及地块的坡度、地形、土层的深厚、肥力的大小都有特殊要求。要想提高覆膜玉米的产量,必须保证地带坡度在25。以内,地块坡度在15。以内,地形也应保持平整,肥力在中上等以上。

2.3播种期与播种密度

播种期:玉米地膜播种应比不覆膜播种的玉米提前两周左右,而且播种时的温度也不易过高,温度过高或者播种期过晚都会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很有可能出现烧苗现象。

播种密度:玉米地膜栽培应该遵循合理密植的原则,平展叶型杂交玉米应保持每667m2米出苗率在3000~3300株,行距保持在50cm左右。

2.4良种选用

由于地膜覆盖玉米的比露地播种玉米播种期要偏早、生育期较短,因此对于玉米种子的要求也很高,必须保证玉米种子纯度高、抗病能力强、生命力旺盛,才会避免出现根系早衰的现象。

2.5播种与盖膜的顺序

2.5.1先播种,后盖膜

地膜覆盖最好先播种后盖膜,如果先盖膜后播种的话,在播种时由于破膜会导致薄膜的密封性变差,失去薄膜的保温效果。待玉米出苗后,应进行破膜接苗。这种方法优点是保温保湿性好,不会产生播窝结壳现象,适宜在春寒严重的地带采用。不利的方面是要求播种质量高,土块细碎平整,否则缺苗严重。另一方面因出苗时间集中,破膜接苗跟不上,往往造成严重的灼苗、烧苗情况,缺苗严重,弱苗量大。为了确保出苗的密度,破膜播種时做到苗与肥相对是。

2.5.2先盖膜,后播种

若采用先盖膜后播种的方式,则应规范操作规程,开厢起垄,然后固定间距进行打窝施肥,人站厢中用锄头从两行粪窝外侧挖土盖好粪窝,同时填平和耙平厢面,并注意厢边取直,保持整齐一致。厢面宽要保持在17~60cm之间,覆膜压边,然后应清除干净厢面的杂草及大块土,最后进行覆膜,选用的薄膜厚度最好在1丝以下、宽80 cm的微膜。

3.防治病虫害

覆盖薄膜会使得膜内的温度偏高,膜内土壤湿度增强,高温高湿会诱导大斑病的发病率,而且覆盖薄膜会导致大量杂草滋生,在玉米生长发育期,要高度重视大地老虎造成的危害。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病虫害预报的发布,大力推广农业预防、生物预防等方式,坚持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尽量使用低毒性、低残留的防病虫药剂。在品种的选择上也应坚持选用抗病能力强,结合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理,达到提高玉米的产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播种期轮作覆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